周涛在语文课上的封神和刘倩在科技创新大赛上的获奖,这两件事让14班的学生们认识到了原来学习还可以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梦,也可以是化妆台上瓶瓶罐罐里的美丽魔法。
它让那些原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学生开始思考:我自己的兴趣是否也能像周涛和刘倩一样,与枯燥的课本产生奇妙的反应?
于是,14班的教室里开始出现一些非常魔幻的场景。
痴迷于军事历史的男生开始用战略思维去解构地理课本上的地缘政治;热爱打篮球的张伟真的开始抱着一本《运动生理学》研究如何更科学地分配体能;就连班里最爱打瞌睡的几个女生也组建了一个“睡眠质量与学习效率”研究小组,煞有介事地记录起了自己的睡眠周期……
杨明宇看着这一切,心中乐开了花。
他知道,他所期望的那种最高级的学习境界——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甚至升华为“我爱学”——已经生根发芽了。
当然,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
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如期而至。
这场考试对江城一中的所有高三学生来说都意义非凡。它是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正式摸底。
而对于外界和校内的其他师生而言,这场月考的焦点只有一个——神话班级14班是否还能续写辉煌?
尤其是周涛和刘倩的成绩更是成为了无数人暗中关注和打赌的焦点。
“我赌五毛,周涛的语文能及格就不错了,积重难返!”
“刘倩?她这次绝对考的很差!”
杨明宇对此只是一笑置之。
考试的铃声响了。
周涛坐在考场里,面对着他曾经最深恶痛绝的语文试卷反而有了一丝亲切。
他看到古诗词鉴赏,脑海里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浮现出“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意象、典故,如今都像是他熟悉的江湖朋友,每一个背后都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他写得酣畅淋漓,下笔如有神。
而另一边的刘倩在拿到化学试卷时也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她看着那些复杂的有机物分子式,感觉就像在看老朋友。那些关于萃取、蒸馏、皂化反应的实验题,对她这个已经在实验室里身经百战来说,简直驾轻就熟。
甚至在做到一道关于胶体性质的题目时,她还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这不就是SK-II神仙水的原理吗?出题老师也太没创意了。”
两天的考试转瞬即逝。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时,周涛和刘倩走出考场,脸上前所未有的轻松。
考得怎么样?
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但他们知道,这是他们人生中用心去对待的一场考试。他们享受了那个思考的过程。
至于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当改卷室里的老师们开始批改到14班的试卷时,最先发出惊呼的是语文改卷组。
“快来看这份作文!”一位老师激动地喊道,“立意深刻,旁征博引,文笔老练得像个老学究!这哪个班的学霸写的?”
组长推了推眼镜,凑过去一看,当他揭开密封线,看到试卷封面上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时,手里的红笔差点掉在地上。
“高三(14)班……周涛?”
整个语文组的老师都围了过来,看着那篇堪称范文的作文,又看了看那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所有人都无语了。
这合理吗?这科学吗?难道那个看玄幻小说走火入魔的少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文学素养一日千里了?
无独有偶,化学改卷组那边也传来了不可思议的消息。
“这份卷子前面的选择填空全对,最后那道有机推断大题的思路很清晰!”
“谁的?又是林天还是赵敏?”
“都不是……是刘倩!”
这个名字再次让化学组的老师们感到了世界的魔幻。刘倩?那个上课只关心自己眼睫毛掉了几根的刘倩?她化学能及格太阳就得从西边出来。可眼前这份接近满分的卷子又该作何解释?
等到所有的成绩都汇总出来,呈现在杨明宇面前时,饶是他早有心理准备,也不禁深吸了一口气。
成绩公告栏前再次人山人海。
学生们踮着脚,伸长了脖子从密密麻麻的名单里寻找着自己和朋友的名字。
当红榜最上方那张“单科成绩优异榜”贴出来时,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惊呼。
“卧槽!快看语文单科第一!135分!高三(14)班,周涛!”
“假的吧?同名同姓?”
“不可能!我刚才还看到他了,就是那个周涛!”
还没等大家从周涛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另一声尖叫再次划破人群。
“我的天!化学单科并列第三,98分!高三(14)班,刘倩!”
如果说周涛的逆袭是挑衅,那刘倩的崛起简直就是玄幻。
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颠覆了。
周涛看着“语文单科第一”后面那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感觉像在做梦。他使劲地揉了揉眼睛,那个名字依旧在那里闪闪发光。
刘倩也一样,她看着化学榜上自己的名字,又看了看身边为她欢呼尖叫的小姐妹们,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而这还不是结束。
当全年级的总分排名大榜公布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高三(14)班,在这次月考中不仅再次毫无悬念地霸占了年级总平均分第一的宝座,更可怕的是,班级里所有学生的成绩都稳稳地站在了本科线以上。
而周涛和刘倩的总分排名一个飙升到了年级中游,一个则稳稳地站在了年级前一百多名的行列。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14班再无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