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意见干脆利落,才能守住话语权
村里的合作社开大会时,讨论 “要不要引进新种子”,很多人要么 “不敢说话”,要么 “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只有小王直接站起来说:“我觉得该引进 —— 新种子抗病性强,邻村种了亩产多收两百斤,咱们可以先试种三亩,风险可控。”
虽然最后合作社决定 “再考察看看”,但没人敢轻视小王的意见,后来有重要的事,社长还会主动问他的想法。周老栓说:“话语权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的。你表达意见畏畏缩缩,别人就觉得你好拿捏,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哪怕意见不被重视,也要勇敢说出来,别人才知道‘你有主见,不能随便糊弄’。”
2、触及底线果断硬刚,犹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镇上的小李在工厂上班时,有个同事总 “借” 他的工具不还,一开始小李觉得 “小事而已,不用计较”,结果同事得寸进尺,还偷偷用他的考勤卡 “代打卡”。这次小李没犹豫,直接找同事要回工具,还跟领导说明情况,同事不仅把考勤卡还了回来,后来再也不敢随便占他便宜。
小李说:“以前总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后来才知道,底线被碰了不硬刚,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防线早晚垮塌。” 周老栓说:“人和人之间都是互相试探的,你尊重自己的底线,别人才会尊重你;你委屈退让,别人只会得寸进尺。触及底线时,一秒都别犹豫,硬刚才是对自己负责。”
3、在集体中找安全感,是自毁的开始
村里的小张毕业后进了一家小公司,看到同事 “上班摸鱼刷视频”,他也跟着摸鱼;看到大家 “下班就打游戏、胡吃海塞”,他也跟着放纵,还觉得 “这样才合群,有安全感”。结果半年后,同事要么靠关系留着,要么被辞退,小张既没学到本事,也没攒下钱,找下一份工作时处处碰壁。
周老栓说:“用牺牲自我换集体安全感,是最蠢的事 —— 同事摸鱼你也摸鱼,只会荒废自己;大家放纵你也放纵,只会毁掉上进心。集体的‘舒适’带不来真安全,只有自己有本事,才是真的安全。”
4、丢掉 “等准备好再做” 的学生思维,边做边完善
村里的小芳想开个网店卖自家种的蔬菜,总觉得 “没准备好”—— 一会儿担心 “不会拍图”,一会儿纠结 “不知道怎么运营”,准备了三个月还没开店。后来她看到邻村的姑娘 “没学过运营,先开店试着卖,一边卖一边学拍图、做活动”,才鼓起勇气开了店。
一开始小芳也出错 —— 图片拍得模糊,客户投诉;物流没选好,蔬菜坏了几单,但她一边改一边做,慢慢摸透了门道,网店生意也越来越好。周老栓说:“社会不是学校,没有‘万事俱备’的机会。很多事都是‘一边做一边完善,一边走一边收拾烂摊子’,等你‘准备好’,机会早就被别人抢了。”
5、大家都很忙,没人总盯着你
村里的小赵第一次去镇上演讲时,总怕 “自己讲得不好,别人笑话”,站在台上浑身发抖,脑子一片空白。后来他发现 “台下的人要么在记笔记,要么在低头看资料,根本没人一直盯着他”,慢慢放松下来,反而讲得越来越顺。
小赵说:“以前总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后来才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没人会一直盯着你的缺点。你越放松,事情越顺。” 周老栓说:“觉得别人关注你,大多是内心虚弱的错觉。大胆一点,别被‘别人怎么看’束缚,你会发现,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
6、本事越大,别人越能容忍你的脾气
镇上的李师傅是有名的农机维修能手,脾气有点急 —— 有时候客户催得紧,他会说 “急什么?机器得修仔细,坏了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但客户不仅不生气,还会耐心等,因为 “只有李师傅能修好一些疑难杂症,别人替代不了”。
而刚学维修的小王,有次跟客户吵了两句,客户直接找了老板投诉,小王还被批评了。周老栓说:“别人容忍你的脾气,不是因为你‘厉害’,是因为你的本事‘有用’。没实力的时候,别放纵情绪 —— 你没能力收拾残局,脾气只会变成伤害自己的剑。等你有了真本事,你的‘脾气’才会被当成‘有性格’。”
7、别把父母的感受当成人生唯一标准,适当 “不孝顺” 更自在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 “听父母的”—— 父母让他 “考师范当老师”,他明明喜欢修农机,却还是报了师范;父母让他 “跟邻村的姑娘相亲”,他不喜欢,却还是硬着头皮相处,每天过得又委屈又压抑。
后来小王跟父母摊牌:“我不想当老师,想学制农机;我也不想跟那个姑娘处了,我想找个聊得来的。” 一开始父母生气,但看到小王认真学农机,慢慢做出了成绩,也不再反对,反而觉得 “儿子有自己的想法,挺好”。周老栓说:“太在乎父母的感受,会丢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权。适当‘不孝顺’,不是真的不听话,是守住自己的想法 —— 你过得好,父母才会真的放心,你们的关系反而更融洽。”
8、敢说 “想要”,才能拿到想要的
镇上的小李在公司做了两年,业绩一直不错,却没升职加薪,他总觉得 “领导会看到我的努力,主动给我涨工资”。后来他看到同事 “主动找领导谈,说自己想升职,还列举了自己的业绩”,真的升了职,才鼓起勇气找领导谈。
没想到领导说:“我还以为你对现在的岗位满意,你不说,我还真没考虑到。” 没过多久,小李就涨了工资。周老栓说:“很多人不敢说‘想要’,所以得不到。机会就那么多,你不主动争取,领导不会‘假装知道’,好事永远是别人的。开口最难,但开口之后你会发现,事情比你想的简单多了。”
9、成年人不必谁说服谁,尊重彼此的舒适区
村里的张婶和李婶总因为 “养孩子的方式” 吵架 —— 张婶觉得 “孩子要严管,才能有出息”,李婶觉得 “孩子要放养,才自由”,每次都想 “说服对方”,结果吵得面红耳赤,关系越来越差。
后来张婶不再 “想说服李婶”,反而说:“你觉得放养好,就按你的来;我觉得严管好,我就按我的来,咱们各管各的孩子。” 慢慢的,两人不再吵架,还能一起聊天、买菜。周老栓说:“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和想法,没人愿意被别人‘拉出来’。别总幻想着说服对方,‘你的地盘你做主,我的地盘我做主’,尊重彼此,关系才长久。”
10、想讲道理,先让自己混得比对方好
村里的老周以前总爱 “给人讲道理”—— 看到邻居家儿子 “没稳定工作,到处打零工”,他就说 “你该找个铁饭碗,别瞎混”;看到同村的小王 “开网店没赚到钱”,他就说 “你该好好上班,别折腾”。可别人不仅不听,还觉得 “你自己也没混多好,凭什么教我”。
后来老周不再 “瞎讲道理”,而是专心打理自己的菜园,还学着在网上卖菜,赚了不少钱。慢慢的,有人主动找他问 “怎么种蔬菜长得好”“怎么在网上卖菜”,他说的话,别人也愿意听了。周老栓说:“混得不如别人,再对的道理也没人听 —— 别人看的不是你说什么,是你是谁。没实力的时候,多听少说,默默攒力量;等你混得好了,不用刻意讲道理,别人自然会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