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年人只看利弊:对错是虚,利益是实
村里的老支书,处理村务从来不说 “谁对谁错”。有次两家争宅基地,各说各的理,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让老支书评对错,他却没急着表态,反而问两家 “退让半米,能不能各自盖房”“一起修条小路,是不是都方便”。最后两家各退一步,不仅没再争吵,还成了互帮互助的邻居。
老支书说:“进入社会就知道,对错哪有那么好分?能给你带来好处的,你自然支持;让你吃亏的,你肯定反对。大家都是用利益衡量人和事,光讲道理没用,幼稚得很。”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较真对错”,跟收购商谈价格,非要辩 “谁占了谁的便宜”,结果谈崩了,蔬菜烂在地里;跟同事合作,纠结 “谁做得多谁做得少”,最后闹僵了,没人愿意跟他搭档。后来他学聪明了,不管遇到啥事,先想 “这样对我有没有好处”“能不能互利”,反而事事顺利。小李说:“成年人的世界,利弊才是硬标准,别再傻傻讲道理,不然只会耽误事。”
2、目标要执行:完美是虚,落地是实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 “定完美目标”。想种大棚,他先花三个月查资料、画图纸,把目标定得 “亩产千斤、年赚十万”,可迟迟不行动,等他准备好,别人早就把市场占了;想做手工,他又琢磨 “做最精致的款式、卖最高的价格”,结果材料买了一堆,一件没做成,全浪费了。
王大伯跟他说:“再完美的目标,不执行也是白搭。一个破烂目标,只要动手做,边做边改,也比光想不做强。你得先行动起来,不然目标就是纸上画饼,没啥用。”
赵叔听了,不再追求完美。想种蔬菜,他先试种半亩,慢慢摸索技术;想做手工,他从简单的鞋垫做起,慢慢改进款式。没过多久,他的蔬菜长得好,手工也卖得不错,日子过得有模有样。赵叔说:“目标是用来执行的,不是用来欣赏的。先做起来,再调整,才能有结果。”
3、选对平台比努力重要:平台是梯,努力是脚
村里的小张,以前在镇上的大厂上班,觉得自己 “本事大”,不管啥活都能搞定。他总跟人说 “我靠自己努力,才能拿高工资”,后来工厂倒闭了,他再找工作,却发现没人愿意要他 —— 以前他觉得的 “本事”,不过是工厂的平台给的,离开了平台,他啥也不是。
而村里的小王,选了个好平台。他跟着镇上的种植大户干,大户有技术、有销路,小王跟着学、跟着干,虽然一开始只是帮忙打杂,可慢慢学会了种反季蔬菜、谈合作,后来自己单干,很快就赚了钱。小王说:“别太自信,把平台当自己的本事。努力很重要,但选对方向、找对平台更重要,不然再努力也白搭。”
小张后来也想通了,不再盲目努力,而是找了个靠谱的电商平台,学着卖家乡的土特产,慢慢也做出了起色。他说:“以前觉得努力就能成功,现在才知道,选对平台和方向,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4、承认无知不可耻:不懂装懂才丢人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爱 “不懂装懂”。有人问她 “反季蔬菜怎么种”,她明明不会,却硬说 “跟普通蔬菜一样,浇水施肥就行”,结果人家按她说的做,蔬菜全死了,找她理论,她还不承认,最后在村里落了个 “不靠谱” 的名声;有人问她 “网店怎么开”,她也不懂装懂,瞎指挥,结果人家没做成,再也不跟她来往了。
老支书跟她说:“人都有不懂的东西,承认无知不可耻,别人反而觉得你实在。可耻的是不懂装懂,耽误了别人的事,还丢了自己的信誉。”
李婶听了,慢慢改了毛病。再有人问她不懂的事,她就坦然说 “我不知道,你可以问问别人”,或者帮着一起打听。没想到,大家反而觉得她真诚,愿意跟她来往,有好机会也会想着她。李婶说:“承认自己不懂,不是丢面子,反而是建立信任的开始。不懂装懂才丢人,不仅耽误事,还得罪人。”
5、敢于冲突:越怕,越被欺负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怕冲突”。邻居占了她的宅基地,她怕吵架,忍了下来;同事故意刁难她,她怕闹僵,默默忍受;甚至有人借了她的钱不还,她也怕伤和气,不敢要。结果,大家觉得她 “好欺负”,越来越多人占她的便宜,她的日子过得憋屈又被动。
后来她听了表姐的话,开始敢于冲突。邻居再占她的地,她直接找村里的干部调解,寸步不让;同事再刁难她,她直接反驳,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有人借钱不还,她直接上门要,再也不心软。慢慢的,没人再敢随便欺负她了,大家反而对她客气了很多。
小芳说:“你怕什么,就来什么;你在意什么,就被什么束缚。以前怕冲突,总被人欺负;现在敢于翻脸、争吵,甚至不怕发生肢体冲突,反而发现周围人都和善了。人就是这样,你越软弱,别人越得寸进尺;你越强硬,别人越尊重你。”
6、消灭缺点才牛逼:嘴炮没用,解决问题才管用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打嘴炮”。别人种蔬菜遭了虫灾,他说 “你肯定没好好防虫,太不小心了”;别人开网店没订单,他说 “你肯定不会运营,方法不对”。他总爱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彰显自己 “懂行”,可从来没帮别人解决过任何问题,大家都讨厌他,没人愿意跟他来往。
而村里的赵叔,从不打嘴炮。别人种蔬菜遭了虫灾,他会带着自己的农药去帮忙,教别人怎么防治;别人开网店没订单,他会帮着拍照片、写文案,分享自己的经验。大家都愿意跟赵叔来往,觉得他靠谱、值得深交。
赵叔说:“放大别人的缺点谁都会,不用花任何成本,可解决不了问题,还让人讨厌。真正牛逼的人,是能帮别人消灭缺点、解决问题的人。遇到打嘴炮的人,赶紧远离,别浪费时间。”
李四看着赵叔的人缘越来越好,也慢慢改了毛病,不再说风凉话,而是学着帮别人解决问题。慢慢的,大家也愿意跟他来往了。他说:“以前总觉得打嘴炮很厉害,现在才知道,能解决问题才真的牛逼。”
7、记住别人的名字和职业:有心,才能有机会
村里的小张,不管跟谁第一次见面,都会记下别人的名字和职业,还会在手机上备注好。有次他去镇上谈合作,遇到了一个以前见过一次面的老板,他直接叫出了老板的名字,还提起了老板的生意,老板很惊讶,也很开心,觉得小张重视他,当场就跟小张签了合作协议。
小张说:“记住别人的名字和职业,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能为你赢来别人拿不到的机会。为人处世就是这样,有心才能有进步。”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爱 “记不住别人的名字”,跟人见面聊得挺好,可下次再见面,就忘了人家叫啥,只能尴尬地打招呼,慢慢的,大家觉得她不重视自己,不愿意跟她深交。后来她也学着小张,记下别人的名字和职业,甚至会记下别人的生日,在生日时送上一句祝福。慢慢的,她的人缘越来越好,有好机会也越来越多。李婶说:“以前觉得记名字不重要,现在才知道,这是为人处世的小技巧,有心才能走得远。”
8、不背后说人坏话:流言害人,信任难得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背后说人坏话”。邻居家孩子没考上大学,她背后说 “这孩子从小就笨,考不上也正常”;同事买了新衣服,她背后说 “这衣服太丑了,没眼光”。结果,她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当事人耳朵里,大家都跟她闹僵了,没人愿意跟她来往,她在村里成了孤家寡人。
老支书跟她说:“千万不要低估流言的传播速度和变异速度,你无心的一句玩笑话,可能会被别人添油加醋,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名声。永远不在背后说人坏话,才能守住别人的信任。”
张婶听了,慢慢改了毛病,不再背后议论别人,不管别人做什么,都只管好自己。慢慢的,大家也愿意跟她来往了,她的日子也过得舒心多了。张婶说:“背后说人坏话,害人害己。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很难再找回来了。”
9、举手之劳可帮,踮脚之忙不帮:小善养人,大善养恶
村里的王大伯,为人处世有个原则:能力范围内的忙,能帮就帮;超出能力范围的,坚决回绝。邻居家的水管坏了,他帮忙修修;同事的东西忘带了,他帮忙捎带;可要是有人让他帮忙担保借钱,或者让他放弃自己的事去帮别人干活,他就会果断拒绝。
王大伯说:“干不成事比大胆回绝更得罪人。小善养好人,大善养恶人。你的好心超出了范围,得到的不是认同,而是别人无休止的试探和得寸进尺。”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大包大揽”,不管是谁找他帮忙,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都一口答应。结果,很多事他根本做不到,耽误了别人的事,还被人埋怨;有人见他好说话,就总找他帮忙,把他当成了免费劳力,最后他累得够呛,还没落好。后来他学王大伯,只帮举手之劳的忙,踮脚的忙坚决不帮,反而没人埋怨他,大家还觉得他实在。小李说:“帮不了的忙,早点回绝,对别人好,对自己也好。”
10、做错事不解释:认错是福,狡辩是祸
村里的小赵,以前做错事总爱 “反复解释”。有次他给客户送菜,送错了品种,客户很生气,他却反复解释 “路上太堵了”“太忙了没注意”,结果客户更生气了,再也不跟他合作了;有次他算错了账本,少给了合伙人钱,他也反复解释 “我不是故意的”“我算错了”,结果合伙人觉得他心虚,跟他散了伙。
老支书跟他说:“做错事后,你的反应就是立人设的机会。不狡辩、不推卸,马上承认错误,才能把犯错成本降到最低。反复解释只会显得你心虚,反而失去别人的信任。”
小赵听了,慢慢改了毛病。再做错事,他不再解释,而是直接道歉,然后想办法弥补。有次他又送错了菜,他直接给客户补送了双倍的菜,还诚恳道歉,客户不仅没生气,还跟他长期合作;有次他算错了账,他直接把少给的钱补了回去,还主动承担了损失,合伙人也愿意继续跟他合作。小赵说:“敢于认错,是再次获得信任的最佳机会。反复解释没用,只会让事情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