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口山谷内的硝烟尚未散尽,博洛的头颅被悬挂在旗杆上,在晨风中微微晃动。鎏金铠甲上的血迹已凝结成暗褐色,宝石头盔滚落在一旁,曾经象征着镶蓝旗贝勒威严的饰物,如今成了明军胜利的战利品。王巢站在小土坡上,目光扫过山谷内堆积的后金尸体与跪地求饶的俘虏,手中长剑缓缓入鞘——但他知道,战斗并未结束,残存的后金溃兵仍在四散逃窜,若不乘胜追击,这些人日后必成隐患,更无法彻底断绝后金回援大同的可能。
“传我命令!全军全线追击!”王巢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锐率两千火枪兵沿山谷西侧追击,务必肃清山林中的溃兵;李虎率五百骑兵沿东侧平原追击,防止溃兵逃往后金主力营地;李定国,你仍率五百骑兵,随我沿山谷正前方追击,直捣溃兵聚集的黑松林!记住,遇到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若有弃械投降者,暂且收押,待战后处置!”
“属下遵命!”周锐、李虎、李定国三人齐声领命,声音震彻山谷。此时的明军士兵,经过连场激战,非但没有显露疲惫,反而被胜利的火焰点燃了斗志。火枪兵们迅速检查燧发枪,将火帽重新套紧;骑兵们则牵着战马,检查马蹄上的麻布是否松动,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复仇的光芒——他们要让这些劫掠家园的后金鞑子,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周锐率先率领两千火枪兵出发。西侧山崖下的山林茂密,藤蔓缠绕,正是溃兵藏匿的绝佳之地。他将火枪兵分成四十队,每队五十人,呈扇形展开,朝着山林深处推进。士兵们手持燧发枪,小心翼翼地拨开灌木丛,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一名火枪兵突然发现前方的草丛中有异动,他立刻抬手示意队友停下,缓缓举起燧发枪,对准草丛方向:“里面的人,出来!否则就开枪了!”
草丛中一阵骚动,几名后金溃兵狼狈地钻了出来。他们衣衫褴褛,甲胄早已丢弃,手中握着断矛,脸上满是恐惧。“别开枪!我们投降!”一名溃兵颤抖着喊道,手中的断矛“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其余几人也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求饶。周锐走上前,目光冷冽地扫过他们:“把他们绑起来,押到后方营地!继续搜索,不要放过任何一个鞑子!”
火枪兵们继续深入山林,不断有溃兵被发现。有的试图躲藏在树洞里,却被士兵们用长矛捅出;有的则想要攀爬上高树,却被火枪击中,从树上坠落。山林中回荡着火枪的轰鸣声与溃兵的惨叫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照亮了地上的血迹与散落的兵器——这里,成了后金溃兵的葬身之地。
与此同时,李虎率领的五百骑兵已抵达东侧平原。平原一望无际,只有零星的矮树分布,溃兵的身影在平原上格外显眼。李虎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前方,只见数百名后金溃兵正朝着远方的土坡逃窜,他们相互推搡,有的甚至抛弃了同伴,只为能跑得更快。“弟兄们,追!别让这些鞑子跑了!”李虎高声呐喊,抽出马刀,策马冲锋。
五百名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出,马蹄踏过平原,扬起阵阵尘土。溃兵们听到身后的马蹄声,吓得魂飞魄散,跑得更快了。一名后金骑兵试图调转马头,想要抵抗,却被李虎一刀劈中脖颈,头颅滚落地上。其余溃兵见状,再也不敢抵抗,纷纷跪地投降。李虎率领骑兵在平原上来回奔袭,将溃散的后金士兵一一收拢,俘虏的人数越来越多,押解俘虏的队伍也越来越长。
王巢与李定国率领的五百骑兵,则朝着山谷正前方的黑松林进发。黑松林距离山谷约三里地,树木高大,枝叶繁茂,是溃兵聚集的主要地点。他们刚抵达松林边缘,便听到里面传来嘈杂的声音。王巢勒住马缰,对李定国说道:“李定国,你率两百骑兵从左侧包抄,我率三百骑兵从右侧进攻,咱们两面夹击,将这些溃兵一网打尽!”
“末将领命!”李定国抱拳领命,率领两百骑兵朝着松林左侧疾驰而去。王巢则带着三百骑兵,绕到松林右侧,做好了冲锋的准备。他抽出长剑,高声喊道:“冲!杀鞑子!”三百名骑兵齐声呐喊,策马冲进黑松林。
松林内的后金溃兵约有两千余人,他们正聚集在松林中央的空地上,争吵不休。有的想要继续逃窜,有的则主张坚守待援,混乱不堪。当听到骑兵的冲锋声,他们顿时慌作一团,纷纷寻找藏身之处。王巢率领骑兵冲入溃兵群中,长剑挥舞间,后金士兵纷纷倒下。李定国也率领骑兵从左侧包抄而来,两面夹击之下,溃兵们彻底陷入了绝境。
一名后金将领试图组织溃兵抵抗,他挥舞着弯刀,高声嘶吼:“都给我站起来!跟他们拼了!”可回应他的,却是士兵们的逃窜与投降。王巢策马来到他面前,长剑直指他的胸口:“放下武器,投降吧!”那将领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却终究不敢与王巢抗衡,手中的弯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跪地投降。
黑松林内的激战很快便结束了。两千余名后金溃兵,除少数侥幸逃脱外,其余皆被斩杀或俘虏。王巢站在松林中央的空地上,看着满地的尸体与俘虏,心中没有丝毫怜悯——这些人,曾劫掠大明的城池,杀害大明的百姓,今日的下场,是他们罪有应得。
“李定国,你率部分骑兵,将俘虏押往后方营地,与周锐、李虎的队伍汇合。我继续率军追击剩余的溃兵!”王巢对李定国说道。李定国点头领命,率领两百骑兵,押解着俘虏朝着后方营地而去。王巢则带着剩余的三百骑兵,继续朝着前方追击——他知道,还有更多的溃兵在逃窜,必须彻底肃清,才能确保后方安全。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里,明军三路大军在黑风口周边展开了大规模的追击。周锐的火枪兵将西侧山林彻底搜查一遍,斩杀溃兵一千余人,俘虏五百余人;李虎的骑兵在东侧平原上追击了近十里地,斩杀溃兵两千余人,俘虏八百余人;王巢则率领骑兵追击至黑松林以北的小河边,将最后一批试图渡河逃窜的溃兵拦截,斩杀溃兵一千五百余人,俘虏七百余人。
夕阳西下时,三路大军终于在后方营地汇合。营地内,俘虏被集中关押在临时搭建的栅栏中,人数多达两千余人;缴获的战马被拴在马厩里,嘶鸣不断,数量竟有四千匹之多;兵器与物资堆积如山,刀枪剑戟、弓箭铠甲,应有尽有。士兵们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胜利的喜悦,他们相互诉说着战斗中的经历,分享着缴获的战利品,营地内一片欢腾。
周锐、李虎、李定国三人来到王巢面前,躬身禀报道:“大人,所有溃兵已基本肃清!经统计,此战共斩杀后金兵八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缴获战马四千匹,兵器物资无数!”
王巢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营地内的战利品与俘虏,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他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却又充满了自豪:“好!此战,我们不仅阻止了后金的回援,还重创了敌军,彻底断绝了他们增援大同的可能!这些缴获的战马,正好补充我们的骑兵;俘虏则可押往后方,充作劳力,为后续的战斗做准备!”
就在这时,王巢的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叮!检测到宿主成功追击后金溃兵,重创后金援军,共斩杀敌军八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缴获战马四千匹,彻底断绝后金回援大同的可能!军队士气提升至100,士兵战斗意志达到巅峰!奖励系统积分80万,可用于兑换火器、粮草、铠甲或强化士兵属性,请宿主自行查看!”
王巢心中一喜,面上却依旧沉稳。80万积分,加上之前剩余的积分,足够兑换一批先进的火器与充足的粮草,甚至还能为士兵们更换更坚固的铠甲——这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同解围战,无疑是雪中送炭。他看向身旁的三人,说道:“今日大家辛苦了,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一晚,明日一早,拔营前往大同,与城内守军汇合,解除大同之围!”
“是!”三人齐声领命,转身去传达命令。
营地内,士兵们开始搭建帐篷,生火做饭。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夜空,烤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有的士兵靠在帐篷旁,擦拭着手中的兵器;有的则坐在篝火旁,大口吃着烤肉,喝着酒;还有的则给俘虏分发少量的干粮与水,防止他们饿死——毕竟,这些俘虏还有利用价值。
王巢站在营地中央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大同城的方向。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他知道,大同城内的守军此刻一定还在坚守,他们盼望着援军的到来,盼望着解围的那一天。而现在,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有了此战的胜利,有了充足的物资与高昂的士气,解除大同之围,指日可待。
李定国走到王巢身旁,手中捧着一碗酒,递到王巢面前:“大人,今日一战,多亏了您的英明指挥,我们才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末将敬您一碗!”
王巢接过酒碗,与李定国碰了一下,一饮而尽。酒液辛辣,却让他精神一振。他看着李定国,说道:“此战的胜利,不仅是我的功劳,更是全体将士奋勇作战的结果。明日前往大同,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李定国点头说道:“大人放心,末将与弟兄们已做好准备,定能协助大人解除大同之围,将鞑子赶出大明的土地!”
王巢笑了笑,目光再次投向大同城的方向。夜色渐深,营地内的欢腾声渐渐平息,士兵们大多已进入帐篷休息,只有哨兵还在营地周围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篝火渐渐减弱,却仍在黑暗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如同明军士兵心中的希望,永不熄灭。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营地内便响起了号角声。士兵们迅速起床,收拾帐篷,准备拔营。俘虏被押解在队伍中间,战马被牵出马厩,兵器与物资被装载上车。王巢率领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大同城方向进发。队伍绵延数里,旗帜飘扬,甲胄反光,气势磅礴——这是一支胜利之师,更是一支守护家园的正义之师。
途中,不时有斥候传来消息,称后金主力营地因粮草被烧、援军被重创,已出现混乱,皇太极正紧急调整部署,试图稳住军心。王巢听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失去了粮草与援军,后金大军已是强弩之末,大同之围,很快便可解除。
队伍行进了约半日,远处终于出现了大同城的轮廓。大同城高大坚固,城墙上插满了明军的旗帜,隐约可见守城士兵的身影。王巢勒住马缰,高声喊道:“弟兄们,大同城就在前方!我们的同胞还在城内坚守,我们的战友还在等着我们!加快速度,前往大同,解除围城!”
“解除围城!杀鞑子!保家园!”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队伍加快速度,朝着大同城疾驰而去。城墙上的守军看到远处的明军队伍,顿时欢呼起来,他们挥舞着旗帜,高声呐喊:“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王巢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激动。他知道,这场历时数日的战斗,即将迎来最终的胜利;而大明北疆的和平,也即将在这场胜利中得以恢复。他策马向前,手中的长剑直指大同城方向——解除大同之围,驱逐后金鞑子,守护大明江山,这是他的使命,也是全体明军将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