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乾阳殿营造记
人物表
- 李阿憨:宫束班工匠,二十余岁,力气大但性子憨直,总因“想当然”闹小错,对木作有股子愣劲
- 王老铁:宫束班班头,五十余岁,满脸皱纹如木纹理,手艺精湛,话少但心细,常提点李阿憨
- 赵小匠:宫束班工匠,二十岁左右,机灵嘴快,爱跟李阿憨打趣,手艺中等偏上
- 孙监工:朝廷派来的监造官,三十余岁,穿青色官袍,初期挑剔严苛,后期被工匠们的认真打动
- 陈木匠:宫束班老工匠,四十余岁,擅长雕花,性格温和,常帮李阿憨收拾烂摊子
- 众工匠:宫束班其他成员,十余人,各司其职,有锯木的、刨料的、凿榫的
第一幕:初入工地,憨态出糗
场景一:紫微城工地外围·清晨
【晨光微亮,露水沾在未完工的木架上,远处传来鸡啼。数十根粗壮的楠木横在空地上,宫束班工匠们已围着木料忙碌,锯木声、敲打声此起彼伏。】
【李阿憨扛着一把大锯子,呼哧呼哧跑过来,额头上沾着汗,身上的粗布工装还沾着草屑。】
赵小匠(手里拿着刨子,对着一根方木刨得光滑,抬头瞥见李阿憨):“哟,阿憨,昨晚是不是又跟你家那只老母鸡抢窝了?瞧你这衣裳,比工地上的草垛还乱。”
李阿憨(挠挠头,把锯子往地上一放,声音洪亮):“才没有!我是今早起来给木料‘暖身子’,怕它们冻着不好干活。王班头说了,乾阳殿是陛下要用来受万国朝贺的,木料得伺候好!”
【周围工匠们都笑了,陈木匠放下手里的雕花凿,走过来拍了拍李阿憨的肩膀。】
陈木匠:“阿憨心是好的,但木料不用‘暖身子’,你把自己照顾好,别耽误干活就行。今天要把那根主梁的榫头凿出来,你可得仔细点,上次你把卯眼凿大了半寸,王班头熬夜才补好。”
【王老铁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墨斗,黑色的墨线在晨光里泛着光。他没说话,只是走到那根需要凿榫的主梁前,用墨斗在木料上弹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朝李阿憨招了招手。】
王老铁(声音沙哑,带着几分威严):“阿憨,过来。看好了,这榫头得跟卯眼严丝合缝,差一分,主梁架上去就会晃。乾阳殿高九丈九,要是因为你这榫头出了差错,咱们宫束班的人,都得提着脑袋见陛下。”
李阿憨(立刻凑过去,眼睛瞪得溜圆,盯着墨线):“班头,我记住了!这次我肯定不马虎,我拿尺子量三遍,凿一下量一下,保证分毫不差!”
【孙监工穿着官袍,带着两个小吏走过来,脚步踩在碎石地上发出“咯吱”声。他皱着眉扫视工地,目光落在李阿憨身上。】
孙监工(语气挑剔):“王班头,这就是你说的‘有力气’的工匠?瞧这毛手毛脚的样子,乾阳殿可是国之重器,容不得半点差错。今天正午之前,我要看到这根主梁的榫头,要是不合格,你们宫束班这个月的工钱就别想拿了。”
王老铁(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孙监工放心,我宫束班做了三代木工,从未出过差池。阿憨虽憨,但肯下苦功,今日定能把榫头做好。”
【孙监工哼了一声,转身走了。李阿憨看着孙监工的背影,攥紧了手里的凿子,指节都泛白了。】
赵小匠(凑到李阿憨身边,小声打趣):“阿憨,这下你可得加油了,不然咱们都得跟着你喝西北风。”
李阿憨(咬牙):“我才不让大家喝西北风!我今天要是凿不好榫头,我就不吃饭!”
场景二:主梁旁·上午
【李阿憨蹲在主梁前,手里拿着尺子,反复测量墨线标记的位置。他先在木料上用铅笔轻轻画了个小圈,然后拿起凿子,屏住呼吸,慢慢往下凿。】
【第一凿下去,木屑轻轻落在地上。李阿憨放下凿子,又用尺子量了量,点点头,然后继续凿。赵小匠在旁边刨木料,时不时瞥一眼李阿憨,见他没出差错,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过了半个时辰,李阿憨已经凿出了一个小凹槽。他直起腰,揉了揉发酸的胳膊,刚想歇口气,就看到一只麻雀落在主梁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李阿憨(看着麻雀,笑着说):“小家伙,你也来瞧我干活啊?我告诉你,我这榫头凿好后,主梁架上去,比你住的树杈结实多了。”
【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走了,李阿憨低头想继续凿,却没注意到手里的凿子歪了。“咚”的一声,凿子落在了凹槽旁边,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迹。】
李阿憨(脸色瞬间变了,拿起尺子量了量,声音都带了哭腔):“完了完了!我把木料凿坏了!这可怎么办啊?孙监工要骂我们了,班头也要生气了……”
【陈木匠听到声音,走了过来,低头看了看那道痕迹,又看了看李阿憨通红的眼睛,拍了拍他的后背。】
陈木匠:“阿憨,别慌。这道痕迹不深,我用刨子刨一下,再重新弹墨线,还能补救。你刚才是不是分心了?”
李阿憨(点点头,抹了把眼泪):“刚才来了只麻雀,我跟它说了两句话,就把凿子拿歪了。陈叔,我是不是特别笨啊?连个榫头都凿不好。”
【王老铁走了过来,蹲在主梁前,用手指摸了摸那道痕迹,然后拿起墨斗,重新在木料上弹了一条线。】
王老铁(看着李阿憨,语气没有责备,反而带着几分温和):“干活的时候,心里不能装别的事。乾阳殿的每一根木料,每一个榫头,都连着咱们的手艺,也连着天下人的眼睛。你憨,但不笨,只要沉下心,就能做好。来,跟着我,再凿一遍。”
【王老铁拿起凿子,手把手教李阿憨。他先让李阿憨握住凿子,对准墨线,然后自己握着李阿憨的手,慢慢往下凿。木屑均匀地落在地上,一个规整的凹槽渐渐成型。】
李阿憨(眼睛盯着凹槽,认真地跟着用力):“班头,我知道了,干活的时候不能分心,要像盯着猎物的老鹰一样,只看手里的活。”
王老铁(松开手,点了点头):“对,就是这个道理。剩下的,你自己来。”
【李阿憨深吸一口气,拿起凿子,按照王老铁教的方法,一点点凿下去。这次他没有分心,眼睛一直盯着墨线,每凿一下,就用尺子量一下。】
【正午时分,孙监工又来了。他走到主梁前,拿起尺子,仔细测量榫头的尺寸。】
孙监工(眉头渐渐舒展开,语气缓和了些):“嗯,这榫头做得不错,分毫不差。王班头,你这徒弟,虽看着憨,倒也肯学。”
王老铁(看着李阿憨,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他就是性子直,只要肯教,就能学会。”
李阿憨(听到孙监工的夸奖,挠了挠头,傻笑起来):“监工,我下次还能做得更好!”
第二幕:攻坚克难,憨劲显威
场景一:工地中央·半月后
【乾阳殿的木架已经搭建到了第三层,数十根木柱立在地基上,工匠们在木架上爬上爬下,忙着钉木板、架横梁。远处,其他工种的工匠们在铺设地砖、砌砖墙,整个工地一片繁忙。】
【王老铁站在一个高台上,手里拿着图纸,对着木架比划着。李阿憨扛着一根长长的横梁,跟在几个工匠后面,往木架上爬。】
赵小匠(在木架上,伸手接过李阿憨递上来的横梁):“阿憨,你这力气真是越来越大了,这根横梁少说也有两百斤,你扛着爬梯子都不费劲。”
李阿憨(喘了口气,笑着说):“我每天早上都绕着工地跑三圈,力气肯定大了。班头说,乾阳殿的横梁得扛得稳,不然架上去会晃。”
【突然,一阵风吹来,木架微微晃动了一下。李阿憨没站稳,身体晃了晃,手里的锤子差点掉下去。】
赵小匠(急忙伸手拉住李阿憨):“阿憨,小心点!这风越来越大了,咱们先下来,等风停了再干活。”
【王老铁在高台上看到这一幕,大声喊道:“所有人都下来!风太大,木架不稳,别出意外!”】
【工匠们纷纷从木架上下来,李阿憨最后一个下来,他摸了摸胸口,心还在怦怦跳。】
孙监工(脸色凝重地走过来):“王班头,这几天天气预报说有大风,要是一直这样,乾阳殿的工期恐怕要延误。陛下下了旨,三个月后要在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要是误了工期,咱们都担待不起。”
王老铁(看着天上越来越暗的乌云,眉头皱得紧紧的):“孙监工,我知道工期紧。这样,咱们先加固木架,在木柱旁边加支撑,等风小了,就加班加点干活。只要工匠们肯出力,应该能赶上工期。”
李阿憨(凑过来,大声说):“班头,我愿意加班!我晚上也能干活,只要给我点灯,我能扛木料、钉木板,啥活都能干!”
【其他工匠们也纷纷附和:“我们也愿意加班!”“乾阳殿是咱们大隋的脸面,不能误了工期!”】
孙监工(看着工匠们的样子,眼神里露出几分敬佩):“好!既然大家都愿意出力,那我就奏请陛下,给大家加工钱、添口粮。咱们一起努力,务必按时完工!”
场景二:工地·深夜
【月光洒在工地上,十几个灯笼挂在木架上,照亮了一片区域。工匠们还在忙碌,有的在加固木架,有的在锯木料,有的在钉木板。李阿憨扛着一根支撑木,往木柱旁边走,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浸湿了工装。】
陈木匠(拿着一盏灯笼,走在李阿憨旁边):“阿憨,歇会儿吧,你都扛了五根支撑木了,别累坏了身子。”
李阿憨(摇摇头,把支撑木放在木柱旁):“陈叔,我不累。你看,这支撑木加在木柱旁边,风再吹,木架也不会晃了。等咱们把木架加固好,明天就能继续往上搭建了。”
【王老铁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馒头,递给李阿憨。】
王老铁:“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干活要有力气,但也不能硬撑。”
李阿憨(接过馒头,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班头,你也吃。咱们今天把支撑木都加好,明天就能架第四层的横梁了。我算了算,只要咱们每天多干两个时辰,肯定能在三个月内完工。”
【赵小匠拿着一把锯子,走过来坐下,啃着馒头说:“阿憨,你这脑子,平时算个账都算不明白,怎么一到算工期就这么清楚?”】
李阿憨(傻笑):“因为工期关系到乾阳殿能不能按时完工,我肯定要算清楚啊。要是误了工期,陛下看不到乾阳殿,万国来朝的使臣也看不到,那多可惜啊。”
【众人都笑了,月光下,工匠们的笑容格外温暖。灯笼的光摇曳着,照在他们满是汗水和木屑的脸上,也照在渐渐成型的乾阳殿木架上。】
第三幕:殿成贺喜,憨心留名
场景一:乾阳殿内·三个月后
【乾阳殿已经完工,殿内铺着光滑的青石地砖,一根根朱红的木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殿外,红色的灯笼挂在走廊两侧,随风轻轻摇晃。】
【隋炀帝带着文武百官走进乾阳殿,身后跟着各国的使臣。众人看着宏伟壮丽的乾阳殿,都露出了惊叹的表情。】
隋炀帝(站在殿中央,声音洪亮):“此殿乃我大隋之威,今日万国来朝,见此殿者,皆知我大隋强盛!孙监工,此殿营造有功者,当赏!”
孙监工(躬身行礼):“陛下,此殿能按时完工,全靠宫束班的工匠们。他们日夜劳作,尤其是班头王老铁,手艺精湛,还有一个叫李阿憨的工匠,虽憨直,但肯下苦功,多次在关键时刻出力。”
【隋炀帝看向王老铁和李阿憨,两人连忙躬身行礼。】
隋炀帝(看着李阿憨,笑着说):“你就是李阿憨?朕听说你为了凿好一个榫头,不吃不喝也要做好?”
李阿憨(紧张得手心冒汗,声音有些发抖,但还是大声说):“陛下,乾阳殿是大隋的脸面,我不能把活干坏了。我憨,但我知道,手艺要对得起陛下,对得起天下人。”
【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都笑了,隋炀帝也笑了,点头称赞:“好一个‘手艺对得起陛下,对得起天下人’!朕赏你黄金五十两,绸缎十匹。王班头,赏你黄金百两,官升一级,继续统领宫束班,为我大隋营造更多宫殿!”】
王老铁(躬身):“谢陛下恩典!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阿憨(也躬身,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谢陛下!我以后会更用心干活,把每一个榫头、每一根横梁都做得最好!”
场景二:乾阳殿外·傍晚
【百官和使臣都离开了,工匠们聚在乾阳殿外,看着宏伟的宫殿,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赵小匠(拍着李阿憨的肩膀):“阿憨,你现在可是陛下赏识的人了,以后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憨了。”
李阿憨(挠挠头,笑着说):“我还是我啊,该凿榫头就凿榫头,该扛木料就扛木料。只是以后我要更仔细,不能给班头、给宫束班丢脸。”
陈木匠(看着乾阳殿,感叹道):“咱们宫束班三代人做木工,今天能参与建造乾阳殿,还得到陛下的赏赐,真是这辈子最大的荣耀。”
王老铁(看着眼前的工匠们,眼神里满是欣慰):“乾阳殿是咱们一起建起来的,这里的每一根木料,每一个榫头,都有咱们的心血。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只要乾阳殿还在,人们就会知道,曾经有一群宫束班的工匠,用手艺和汗水,建起了这座宏伟大殿。”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乾阳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李阿憨和工匠们站在殿外,看着这座他们亲手建造的宫殿,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风轻轻吹过,红色的灯笼摇晃着,仿佛在为他们庆祝,也为这座大隋的宏伟宫殿,写下了属于工匠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