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内的黑暗,是另一种维度的窒息。它不仅仅是光线的缺失,更弥漫着一种粘稠的、仿佛能渗透进思维缝隙的冰冷恶意。老旧风扇叶片的呜咽声在狭小的空间内扭曲、回荡,时而像是遥远时代的华尔兹残响,时而又幻化成不可名状的低声絮语,挑动着聆听者理智的最后一根弦。这便是阿诚所警告的、“黛”的净化力场带来的概念污染——它并非物理攻击,而是对感知与认知的缓慢侵蚀。
阿诚在前方匍匐引路,动作依旧保持着那种经年训练形成的、近乎本能的精准与效率,但紧绷的肩线暴露了他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夜枭被李琟半扶半拖着前行,高烧让她的身体滚烫,意识在清醒与混沌的边缘徘徊,那诡异的低语更是加剧了她的痛苦,牙关紧咬才能抑制住呻吟的冲动。
李琟的情况稍好,但肩头的伤口在狭窄管道中的每一次摩擦都带来钻心的疼痛,而更折磨人的是那无孔不入的精神污染。他必须时刻集中意志,如同在惊涛骇浪中掌舵,才能勉强分辨出哪是真实的风噪,哪是扭曲的幻听,防止自己的认知被悄然带偏。
“坚持住……就快到了……”阿诚的声音从前方的黑暗中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穹顶夹层就在前面……出口是一个活动的检修板……”
希望似乎近在咫尺。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抵达管道尽头时,异变陡生!
管道前方原本规律的微弱气流突然变得紊乱,风中夹杂的低语瞬间变得尖锐、充满了实质性的排斥力!紧接着,一片粘稠的、散发着暗红色微光的能量菌丝,如同拥有生命的苔藓,从前方的管壁缝隙中缓缓渗透、蔓延开来,堵死了去路!这些菌丝与下面封锁路径的同源,但更加凝实,它们蠕动着,发出细微的、仿佛无数细小口器在吮吸的滋滋声,所过之处,连金属管壁都似乎在被缓慢地“消化”和“同化”!
“该死!力场渗透进来了!”阿诚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惊惶,“它们在主动封闭这里!”
后退无路,前方被这活着的、充满敌意的能量屏障阻断。绝望如同冰冷的铁钳,再次扼住了所有人的喉咙。
夜枭几乎要失去意识,身体软软地靠在李琟身上。李琟的大脑疯狂运转,寻找着任何可能的破绽。强行突破?这些菌丝蕴含的能量极其诡异,贸然接触后果不堪设想。等待?身后的追兵随时可能突破那扇暗门!
就在这思维近乎停滞的绝境中,李琟的目光无意间扫过被菌丝覆盖的管道侧壁。那里,在一片暗红色的光芒映照下,一个极其不起眼的细节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小片区域的金属管壁,颜色与周围略有差异,似乎更黯淡一些,上面隐约可见几道极其细微、仿佛被什么尖锐物体反复刮擦过的陈旧划痕。
在“黛”那充满侵略性和“净化”意味的能量菌丝覆盖下,这片区域却显得……异常稳定。菌丝蔓延到这片区域边缘时,竟然微微绕行,仿佛在回避着什么!
这个发现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
“阿诚!”李琟急促地问道,“这条管道,除了检修,早期是不是还承担过别的用途?比如……临时存放某些特定的物品?尤其是在饭店还正常运营的时候?”
阿诚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李琟会问这个,但他快速回忆着组织传承下来的、关于华懋饭店的庞杂记忆碎片:“……有!根据零星的记录,饭店鼎盛时期,有时会通过这种专用通道,为顶层‘星空之间’的特别宴会临时运送一些……不宜示人的贵重物品,比如私人定制的珠宝、某些需要保密的艺术品或者……来自特定渠道的‘特殊样本’。”
特定的物品……特殊的样本…… 李琟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的思维如同穿透迷雾的利箭,瞬间将无数线索串联起来!
那些早期研究员!他们设立这个“后门”,利用华懋饭店的残骸,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物理上的隐蔽!更是因为,这座饭店本身,在更早的时期,就可能与他们的研究存在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或许,某些早期的、极其敏感的“研究样本”或“实验催化剂”,就曾通过这条管道秘密运输!而那些样本残留的、极其微弱的、与“黛”同源却又独立的能量印记,历经岁月,依旧附着在这片管壁上,形成了一种连“黛”当前扩散的净化力场都下意识“回避”的惯性盲区!
那片颜色略暗、带有划痕的管壁,就是当年固定或摩擦那些“特殊物品”的位置!一个被历史尘埃掩盖的、不起眼的细节,却成了绝境中唯一的生路!
“就是那里!”李琟指着那片区域,语气因激动而颤抖,“那片管壁!能量菌丝在回避它!那里是安全的,至少是暂时的安全点!打破它!后面可能就是通道!”
阿诚瞬间明白了李琟的推断,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他毫不犹豫,抽出随身携带的一把特制、看似老旧的维护用撬棍,将尖端对准那片颜色异常的管壁,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一撬!
“嘎吱——哐!”
伴随着令人牙酸的金属撕裂声,那片看似坚实的管壁竟然应声向内破裂,露出后面一个黑黢黢的、更加狭窄的空间!一股更加陈腐、却奇异地带着一丝淡淡檀香味的空气涌出,与管道内污浊的气息形成鲜明对比。
那里根本不是实心墙体,而是一个被巧妙伪装起来的、早期用于临时藏匿或中转物品的隐蔽隔层!
“快进去!”阿诚率先钻入,然后协助李琟将几乎昏迷的夜枭也拖了进去。
隔层内部空间极小,仅能容纳三人蜷缩,但神奇的是,那些暗红色的能量菌丝蔓延到破口处,便如同遇到无形的壁垒,不再向内渗透分毫。这个由过往痕迹形成的“惯性盲区”,暂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避风港。
而在隔层内侧的墙壁上,他们发现了一个锈蚀的、手动控制的阀门,旁边刻着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直通穹顶之心”。
最终的地点, 在这生死一线的挣扎中,凭借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和跨越时空的逻辑推理,被彻底确认了。
《淮南子·说山训》有言:“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从细微处可以推知广大,看见一片叶子凋落就知道一年快要过去了。)此刻,这面不起眼的管壁,这片被遗忘的划痕,就是那“一叶”,指引他们穿透了重重迷障,找到了通往最终目标的最后一段密径。
喘息未定,希望重燃。然而,阀门之后,那“穹顶之心”和近在咫尺的“星空之间”,等待着他们的,又将是什么?
(结尾)
绝境中的灵光,源于对尘埃细节的洞察;最后的生路,隐藏于被时光掩埋的惯性盲区。凭借跨越岁月的逻辑链条,探索者们终于撕开了通往终点的最后屏障。希望的曙光从裂隙中透入,而门后的终极谜题与最终考验,已无声地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