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上后。
扶苏洗了个热水澡,换上干净衣物,李丽质还特意用柚子皮为他祛除晦气。
天刚亮,扶苏便早早起身。
“今天,我得进宫一趟。”
他一边由李丽质替他穿衣,一边开口。
昨夜在牢中发生的事,他已一五一十告诉了她。
所以她并不惊讶,只叮嘱了一句:“别再激怒父王。”
她最怕的,就是扶苏再次触怒嬴政。
“放心。”
扶苏点头,露出一个安心的笑容。
他可不是那种喜欢自找麻烦的人。
李丽质为他戴上紫金冠,又将鹿卢剑双手递上。
这套华服与佩剑,是昨晚嬴政亲自派人送回的。
扶苏接过剑,佩在腰间,气宇轩昂的少阳君模样再次回归。
“我走了。”
他冲李丽质一笑,转身阔步离开。
……
少阳君府离王宫不远,骑马用不了太久。
两刻钟后,扶苏便抵达宫门。
他带着佩剑步入宫中,这份待遇,除了宫中禁卫,也只有他能拥有。
巧的是。
在通往大殿的路上,他正好遇见了胡亥。
看到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扶苏微微一笑。
“十八弟,昨日多谢你为我向父王求情。”
“若不是你,我恐怕还在牢中。”
“这份情意,我会记在心里。”
扶苏语气诚恳,笑容温和,像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胡亥听了那句话,只觉得刺耳至极,仿佛是在对他冷嘲热讽。
“切!谁稀罕!”
他冷哼一声,语气里满是不屑。
视线掠过扶苏腰间那把鹿卢剑时,他眼底毫不遮掩地闪过一抹嫉妒。
话音落下,他转身就跑,头也不回。
扶苏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低声自语:“嗯……是不是说得有点过了。”
胡亥是他计划里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
他正是抓住了胡亥的心思,才顺利完成了昨天那场布局。
从这点来看,他还真得感谢胡亥。
不过,这份感谢也就到此为止了。他对胡亥这种不懂分寸的小孩子,始终没什么好感。
摇摇头,扶苏迈步离开。
……
胡亥越跑越远,心里却越想越憋屈。
他一路直奔内侍局,找到了当值的赵高。
“公子,怎么了?”
赵高见他冲进来,眼睛还红着,立刻察觉不对,赶紧将他带进屋里。
“我错了。”
胡亥一见赵高,眼圈就红了,声音闷闷的。
“我不该不听你的话,去找父王。”
“要是我不去,扶苏那家伙现在还在牢里……”
赵高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语气温和地说道:“没事,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可胡亥心里还是难受。
他忍不住问:“可是父王怎么会突然改变主意呢?这不像他。”
赵高摇头道:“公子,您也太小看王上了。您这点心思,站在王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王上一眼就能看穿你的意图。”
“再说,王上本就不打算真正废了大公子,而大公子也不是普通人。”
“这里面的门道太深,靠您自己,是搞不定的。还得靠奴才。”
这次事件后,胡亥对赵高的信任彻底稳固。他用力点头。
“嗯嗯!下次我一定听你的!”
赵高露出笑容。
他知道,自己已经真正赢得了这位小公子的信任。
扶苏并不知道胡亥去找了赵高,就算知道,也不会在意。
他的目标,是统一大秦帝国的版图,怎么会把精力浪费在宫廷争斗上。
今天嬴政召他入宫,必有要事。
他一路朝议政殿走去。
当他踏入大殿的那一刻,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看了过来。
许多人都没想到,扶苏在被贬为庶人、又被关押三天后,竟能如此迅速重返朝堂,一切仿佛从未失去。
甚至,他的声望还因此更上一层楼。
有人已经察觉到,今天的朝会,恐怕会有大事发生。
扶苏走进殿中,向嬴政行礼。
“扶苏,参见父王。”
语气如常,一如往日。
嬴政扫了一眼扶苏,随即望向大殿中的众臣。
“昨夜,寡人与少阳君详谈墨家一事,已将其中利害分析清楚。”
“眼下大秦技术落后,被列国远远抛在身后,此事必须正视。”
“故而寡人有意引入墨家。”
嬴政话音刚落,殿内众臣神色各异。
王上竟要启用墨家?
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反对,但终究没敢立刻开口。
“王上,墨家技艺虽强,但他们那一套理念和组织方式,恐怕难以掌控。”
李斯率先开口,心中清楚,若再添一个墨家,法家的地位将更难稳固。
“寡人自有考量,已与少阳君立下三约。”
嬴政语气平静。
启用墨家非同小可,必须在朝堂之上说清楚。
“第一,墨家不得在秦国内传播其学说;第二,不得担任除技术之外的重要职务,以防其势力膨胀,威胁王权。”
“若墨家愿意接受这些条件,秦国容得下他们又有何难?”
嬴政话音落地。
众人终于明白,嬴政为何会动启用墨家的念头。
墨家最大的隐患在于思想与组织!
一旦这两点被压制,他们便如利刃在手,可为秦国所用。
就如秦国的强弩,便是墨家所传技艺。
但大多数人并不看好墨家来秦的可能。
一是因这两项限制过于苛刻。
二是秦与墨家之间积怨已久。当年嬴政亲手诛杀了数十名墨者。
如此前嫌,墨家怎会轻易归附?
不过,这些已非他们该操心的事,而是扶苏的责任。
扶苏既然能说服嬴政,又愿意签下三约,必有应对之策。
“扶苏,再过几日便是镐京那位天子的寿辰。寡人身体不适,不便亲往,你便代寡人前往祝寿。”
嬴政转向扶苏,意味深长地补充一句,“那墨家巨子,如今就在镐京。”
周王室,仍是这片大地上唯一称得上“皇权”的存在。
其余列国,皆为诸侯之国。
周朝已传十代,如今早已衰败不堪。
别说当年强盛的汉、唐、明。
便是连如今尚处弱势的秦国,也远胜周室百倍。
周王室,已是名存实亡。
但名义上,周天子依旧是天下共主。
此次寿宴,诸侯皆需出席。
只是,谁也不会真的亲自前来。
有人派太子,有人随便找个儿子,带上些贺礼便算应景。
在这个世界里,实力,才是真正的底气。
周王室已无实权,自然没人真心敬重。这个时代,早已不是大周强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