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朝司马靳微微点头,后者立刻领会其意。
随即他向前一步,果断下令:“绕场行进,正步走!”
命令传下后。
三千将士同时迈步!
“轰!轰!轰!”
整整三千人,在校场外围齐整地踏步前行!
脚掌落地如战马奔腾,声震四野,却又步调一致,如同一人。
抬手、提足,落步之声仅有一响,动作整齐得难以想象!这般场面,令人心神俱震!
从未见过哪支军队能整齐到如此地步,简直超出了常人理解的范畴!
此时此刻,所有在场观摩操练之人,无不被这股气势震撼得心悸不已。
这是何等威武的一支劲旅!
三千铁鹰军在校场中进行日常训练,这些内容都是他们每日必练的项目。
正步走动时如雷鸣滚滚,震慑人心。
齐步行进时,又呈现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协调之美。
众人皆被眼前这支军队展现出的军容所折服,目光牢牢定在场内,不愿移开。
他们站立时,如山岳般沉稳不动。
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静若磐石”。
而当他们行动时,则让人感受到什么叫做“动如烈火”。
过往的铁鹰锐士已属精锐。
但与眼前这支军队相比,仍差距甚远。眼前的这三千铁鹰军,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锋锐之气。
“拔刀!”
“锵——!”
一声令下,三千兵士齐齐抽刀,声响如一。
众人拉开间距,开始演练刀术。
“杀!”
“杀!”
“杀!”
三千人动作一致,每挥一刀便齐声怒吼,刀光闪烁间夹杂着破风之声。
这一切,得益于扶苏对他们体能的严格训练。
如今他们的力量运用更加精熟,哪怕穿着厚重战甲,丝毫不影响动作的灵活与力度。
如此凌厉气势,仿佛前方无论何物,都会被他们尽数斩灭!
这才是真正的军威!
校场四周,已有不少铁鹰锐士前来观看,皆被震撼得久久不能言语。
当众人走进校场,看到那三千士兵正在操练。
他们眼中不约而同地流露出钦佩与向往的神情。
他们心里清楚,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已远胜于他们,而且还在不断变强!
“真是一支精锐之师!”
嬴政目光炯炯,对扶苏训练出的这支军队极为赞赏,称之为顶尖战力也不为过。
这时,卫鞅忽然开口说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将士兵训练到这般水准。”
“殿下为何不将这种训练方式推广到各大军营,用于训练更多士卒?”
这正是众人内心所共有的想法。
扶苏的练兵之法竟能大幅提升士兵战力,倘若全面推行,便可大大增强整个秦军的战斗力!
不等扶苏回应,章邯便苦笑着开口:“这法子实在难以推广。”
“不仅训练强度令人难以承受,就连伙食标准也极高,每天必须有肉食供应。”
“这三千人是殿下自掏腰包养起来的,供养他们的花费足以养活上万名普通士兵。”
章邯也渴望拥有这样的军队。
可惜扶苏的训练方式只能用于打造小规模精锐,若要大规模施行,财力根本无法支撑。
“原来是这样。”
嬴政这才点头,明白了这支军队为何如此强大。
但扶苏却说道:“我所创的训练之法,若略作调整,在其他军中也可以施行,只需降低训练强度即可。”
“待此次操演结束,我会将全部训练方式交予章将军。”
他早就有意推广这些方法。
之所以等到如今才说出口,是想先让众人看到成果,如此一来,推广起来也更容易被接受。
“若是如此,殿下便是功不可没!”
章邯听后,欣喜不已。
此时,校场上的演练已然结束。嬴政却仍觉不满:“军队虽强,但若要用来抵御匈奴,仅凭步战显然不够。”
“匈奴皆为精锐骑兵,铁鹰锐士虽也擅长骑战,但比起匈奴仍略逊一筹。”
“你对此又有何对策?”
匈奴、突厥等部族的战士,几乎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生擅长骑射。
秦国虽有大量战马,铁鹰锐士也精通骑术。
但因缺少马鞍等装备,骑术训练次数不如对方,自然战力也有所差距。
在装备相当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压制匈奴。
若想真正做到压倒性优势,尚有差距。
而扶苏若想以三千之众击溃万骑,就必须拥有绝对优势!
“请父王移步军营之外。”
扶苏微笑说道。
虽然那些军阵他还未完全教授给三千铁鹰锐士,但他们应付一场演练,已然足够。
嬴政与扶苏及一众文武官员随即前往军营之外。
三千铁鹰锐士早已列队等候在外。
他们尚未卸甲,全都翻身上马,肃然待命。
“结阵!”
司马靳一声令下。
地面微微颤动,三千铁骑如雷霆般齐齐出动,卷起漫天尘沙!
原本整齐肃穆的骑兵阵列,随着一声令下,顷刻间化作杀气腾腾的演武场!
三千骑兵在其中不断变换阵型,分割、围剿、冲锋、绞杀……令人目不暇接,却又心生寒意!
在司马靳的调度之下,骑兵阵列千变万化,杀意森然,仿佛能吞噬一切,碾碎所有敌军!
扶苏双手藏于袖中,立于原地,望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浮现一抹追忆。
这些骑兵演练的阵法,正是他前世一次学术研究的成果,即将古代战阵与骑兵战术相结合,融入多种变化。
彼时只是纸上谈兵,如今终得实践,效果远超预期,令他倍感欣慰。
骑兵是战场之上最具机动性的兵种,其短板在于协同作战能力不足。
若能将阵法融入骑兵战术,则可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战力!
哪怕面对数万敌骑又如何?分而歼之即可!
但这种演练对指挥与配合要求极高,唯有精锐之师方可胜任。
眼前的三千骑兵虽尚未完全掌握这些战阵之术,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有此劲旅,何惧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