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日极少登门,若非要紧事,绝不会轻易现身。
他轻颔首,语气沉稳:“此番寻李帅,只为商议一桩要事。”
“近来前线传回的消息,秦与宋在燕云之地交兵不断,不知李帅是否已阅战报?”
听罢,李靖微微点头。
“战报确已过目。秦宋开战,势态波及深远,对我大唐亦非无足轻重。”
“我正思量是否该介入其中,择机而动。你今日前来,莫非为此?”
在他看来,无论秦胜或宋胜,大唐皆应顺势取利。
故而,他以为李之所图,亦在此局之中。
岂料李却摇头,神色凝重:“李帅,秦国此举,颇显反常,内藏玄机。”
原来,他专程而来,正是为了剖析秦国的真正意图。
“我一直留意燕云军情。”
“表面看,秦国先伐金辽、西夏,似为清除边患、扩充国力。可细察其行,实则另有深意。”
“其真正目的,是诱使宋军出兵,将主战场引至燕云十六州——那正是秦国布防最密之处。”
“一石三鸟,掌控全局。”
“据闻,有一人名孙膑,乃鬼谷子门下,如今已在秦军中效力,辅佐太子扶苏。此策极可能出自其手。”
“此人谋略诡谲,不可等闲视之。我大唐必须严加提防,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语调低沉,神情肃然。
李靖听毕,再度点头。
这些判断,他并非未曾察觉。那新入秦营的谋士,确有非常之才。
但他深知,李不会只为陈述表象而来。若仅止于此,未免低估了彼此眼界。
“懋功,你说秦国有异。”
“异在何处?”
李靖直视对方,开门见山。
他心中已有波澜,迫切想知李所见之深。
闻言,李面露迟疑,沉默良久,终叹口气。
“说不清具体何处不对。”
“我反复推演秦国攻伐金辽、西夏的动机,逻辑皆通,理据俱全。可总觉遗漏一环,仿佛暗中有局未现。”
他揉了揉眉心,疲惫之色难掩。
李靖这才发觉,李眼下乌青明显,显是彻夜难眠。
显然,此事已缠绕多时,苦思无解,方来寻他共参迷局。
“既觉有异,不妨细说。”
李靖目光微闪,心底的好奇悄然燃起。
其实,他亦有同感。
这几日,他也曾反复推演燕云战势,却始终未能触及那层未明之机。
李沉思良久,缓缓说道:“其一,纵然秦国在这场对宋之战中握有先机,占据天时地利,单凭这些依旧不足以取胜。”
“双方兵力相差整整四十万。宋国只需全军压入燕云十六州,与秦军正面死战,任何谋略都将化为泡影。”
“更令人不解的是,秦国竟在此时主动分兵。表面看似布局精巧,实则自损战力,无异于削弱自身根基。”
“这正是我心中最大的疑点。无论是那位秦太子,还是孙膑这位鬼谷传人,都不该犯下如此低级的疏漏。”
李眉头紧锁,语气中透出不解。
如此明显的破绽,怎会逃过秦国高层的双眼?
“若他们真有疏忽,那便说明他们的真正意图远超我们所料。他们的目标,并非仅是击溃宋军。”
“而是另有一套颠覆战局的手段。”
李靖微微点头,认同此番分析。
可惜对方谋划太深,如同雾里观花,难以捉摸其踪迹。
“暂且作罢,静观其变吧。”
李轻叹一声,决定暂时搁置思索。
继续纠缠也无答案,徒增烦忧而已。
但他们未曾察觉,今日这一放,实则错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日后回想,必将追悔莫及。
......
汉国,东部边陲。
当下的汉国,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汹涌。
北方,元帝国铁骑列阵,虎视中原,汉国犹如屏障,守卫着西北门户。
西方,明国与清国伺机而动,彼此觊觎。汉国欲吞其土,两国亦图挣脱束缚,谋求崛起。
而在东境,局势更为复杂。
南临黄河,河对岸便是秦国疆域,仅一水之隔。
东部属地,则由献侯刘协掌控。
汉制承袭周礼,原以分封为本,凡宗室功臣皆可受封土地。
然自汉王刘彻登基后,大刀阔斧,废除旧制,集权于中央。
近年来,献侯刘协身体每况愈下,边境风云渐起。
魏侯曹操、蜀侯刘备、吴侯孙权,三方势力皆紧盯刘协辖地,蓄势待发。
在汉国内部,诸侯之间允许征战兼并。
但因刘姓宗亲地位尊崇,故刘协尚在之时,无人敢轻易动手。
如今形势已然不同。
曹、刘、孙三人皆在等待时机——只等刘协一死,立刻挥兵夺地。
而汉廷对此类争斗漠然视之,仿佛不过是小儿嬉闹。
汉国有何底气如此淡然?
百万铁骑枕戈待旦,任意一支军队出征,便可荡平诸藩!
规则由汉国所立,天下之人皆需依其行事,倘若有人妄图打破格局,结局唯有灭亡。
于是无人敢不遵从这既定之序。
刘彻对东境的争斗漠然视之,在他眼中,无论何人胜出都不足为虑,他只愿留下最强者,替汉镇守东方门户。
蜀地,荆州城。
刘备身为蜀侯,与汉室有着微弱却可追溯的血脉关联。他是魏、蜀、吴三方诸侯中最具声望的一位。
麾下拥兵四十万,良将如林,英才云集,加之那层宗亲身份,四方豪杰争相投奔。
秦与宋之间的战争虽未波及汉国本土,但依旧引来了诸多目光。
毕竟两国皆属强国之列,其战局走向足以撼动中原大势。
胜负一旦分明,便可能掀起新一轮动荡,乱世烽烟或将再度燃起。
荆州城内的蜀侯府邸,灯火通明。
刘备正凝神翻阅一份来之不易的情报,内容正是关于前线战场的最新消息。
“秦国竟有此胆识,倾尽国力与宋国决战,若能胜出,必将一跃而起!”
他低声赞叹,语气中满是敬意。
敢于以弱抗强,不惜赌上国运也要挥师而出,这份决断实非常人所能及。
片刻沉吟后,他将视线移向对面那位手持羽扇、身着青衫的文士,开口问道:“孔明,你以为这场大战,最终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