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看得目瞪口呆。
“这小子...该不是疯了吧?”
“你们说的什么小孔什么光线,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你在这庄子里整天捣鼓些什么呢?”
李沐见言语难以说服李二,索性不再多言,直接带着他前往大唐科学院,同行的还有杨三尺以及那刚制成的望远镜。
到了科学院,李沐让杨三尺为李二展示小孔成像实验,并详细讲解了光线传播的规律。随后,他又将那支单筒望远镜放在桌上,让李二亲身体验。
这下,李二终于恍然大悟,忍不住惊呼道:
“原来如此!”
“怪不得!”
“小孔成像、光线、望远镜……这些玄妙的道理,就是你所说的科学?”
亲眼所见,李二终于将科学理论与实际贯通,彻底信服。他也不再怀疑杨三尺这样的木匠竟能造出望远镜这样的奇物。
------
见识了望远镜的神奇,又明白了科学的真谛,李二对李沐称赞不已,更对刚刚创立的大唐科学院充满信心。
此时的大唐科学院虽有李沐规划之名,却尚未正式建制。李二在院内转了几圈,看着那些从各地招揽的能工巧匠,当即拍板:
“李小子,此事非同小可,必须鼎力支持!”
“我即刻拨三万贯作为经费,今后科学院所需物资及人才,朝廷全力供应!”
“一句话,科学院的一切开销,我老李包了!”
“若能再有成果,朝廷必赐官职,甚至封爵!”
这副财大气粗的模样,让李沐啧啧摇头。
“老李,看来你是真发达了!”
“出手阔绰不说,连官职爵位都随你开口……”
“在大唐朝堂上,怕是愈发位高权重了吧?”
自朝廷与世家数次交锋后,琼浆玉液、琉璃宝镜等物畅销,再加上渭水铁厂产出的钢铁……如今国库早已充盈,金银满仓,粮米如山。
至于李二的真实身份——大唐天子李世民,官职爵位自然由他一言而定。
财大气粗,底气十足。李二看清了科学院的潜力,毫不犹豫倾力扶持。见李沐略有酸意,他更显得意:
“李小子,想跟我比,你还差得远!”
“如今大唐已非从前,我正愁成堆的钱财无处可花!”
“你的经济之道不是说要流通钱财方能富国?我这可是照你的话办!”
李沐哑然失笑,颇有些无奈。
“得,知道你阔了!”
“愿投多少随你!”
“不过科学院往后可是吞金窟,有你头疼的时候!”
本以为能唬住李二,谁知他反而更兴奋:
“李小子,你这么说,我就更放心了!”
“科学院花出去的银钱,终会通过税收回流朝廷!”
“更何况,有你在,想必成果源源不断,回报远胜投入!”
李二竟如此精明,一眼就看出大唐科学院大有可为。这不仅源于他的远见,更因他对李沐的深信。李沐拿出的东西,何曾让李二失望过?区区一个望远镜,就令李二欣喜若狂。作为马上得天下的李世民,他太清楚这玩意的价值了——光是能提前发现敌情、看清敌军部署,就蕴含着巨大的军事意义!李二热切期待着大唐科学院能产出更多惊喜,当即便决定承担其全部开支。
李沐自然乐得有个阔绰的金主,爽快应道:\"好!老李,有你这句话就行!大唐科学院日后定当百倍回报。有了望远镜这个成果,也该正式挂牌了。这将是科学院载入史册的首个发明!\"后来果真如他所言,《唐书》记载:李圣创立大唐科学院,研制出望远镜,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承担全部经费,奠定大唐腾飞之基......
带着望远镜满载而归的李二刚回太极宫,就急不可耐地召集群臣显摆:\"长孙无忌、李靖,诸位爱卿!瞧瞧朕又得了什么好宝贝!\"他将单筒望远镜举到眼前,群臣的面容顿时纤毫毕现。当镜头转向魏征时,那口黄板牙让李二直皱眉。
魏征闻言脸色更沉:\"陛下,臣的牙口生来如此,这臭脾气更是改不了!还望陛下莫要玩物丧志。若只为显摆宝物,臣告退回府睡觉了!\"他以为皇帝在暗讽自己犯颜直谏,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李二懒得与他纠缠,转手将望远镜递给李靖:\"李爱卿试试!闭上一只眼看。\"当大唐军神将眼睛凑近镜筒时,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名将竟浑身一震:\"陛下!此物竟能拉近远景!若用于战场,敌军动向将尽收眼底!\"他紧攥望远镜不肯松手,连长孙无忌讨要都不给。
李二大笑道:\"这是李沐那小子在科学院造的,名曰单筒望远镜。朕已决定全力支持他的科研事业!\"
\"此物名为望远镜,乃依据光线折射原理与琉璃特性所制,只须熟练匠人便可批量打造!\"
李二毫不保留地向众人展示着望远镜的奥秘。
他眉宇间洋溢着抑制不住的欣喜,宛如目睹子嗣成就的老父亲般骄傲。
毕竟,李沐的发明创造,身为父亲又怎能不引以为豪?
长孙无忌等人轮流试用后,皆被这神奇器物所震撼。
但更令群臣心潮澎湃的,是天子随后提及的只言片语。
\"大唐科学院?\"
\"万物运行之规律?\"
众人咀嚼着这番前所未闻的言论,若有所思。虽尚不能完全理解\"科学\"深意,但得知望远镜可量产的消息已足够振奋。
李靖急切地夺过镜筒,声音都在发颤:\"陛下,当真能广制此物?何不即刻命工匠赶制?若我军斥候人手一支,便如苍鹰之目,敌踪尽收眼底!\"
这位名将已在脑海中推演着全新战术布局。
心思缜密的长孙无忌却另有关注:\"李郎君称此物为单筒望远镜?命名确实贴切。既有单筒,想必还有双目可观的复筒款式?\"
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令李二微微一怔,随即抚掌大笑:\"妙哉!李沐既如此命名,定然早有构想。或许因科学院初创人手不足......\"
提及科学院现状,天子不由皱眉。那些工匠在他眼中终究难堪大用。
长孙无忌的敏锐提醒让李二灵光闪现:\"科学院初创维艰,缺的正是无忌这般大才!\"
当然,身为股肱之臣的长孙无忌不可能弃官从研。李二开始在记忆中搜寻合适人选:
\"太史局李淳风倒是博学多才,可惜李沐似乎对其有所芥蒂......\"
\"还有何人可担此任?\"
与此同时,大唐科学院内。
李沐正为工匠们演示全新实验。实验台上整齐排列着贴有标签的琉璃器皿,他手握试管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
\"诸位且看,此中朱砂经加热后会产生奇妙变化。\"
工匠们屏息凝神,只见殷红似血的矿物在火焰中渐渐转为玄色,仿佛见证着天地至理的奥秘。
\"当硫化汞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时,仅会发生色泽变化。现在我加入碳酸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苏打粉,请继续观察!\"
李沐加入碳酸钠后持续加热试管。
刹那间,奇异的转变出现了:
黝黑的硫化汞中逐渐凝结出银光闪闪的液珠,宛如熔融的金属。
\"天哪!\"
\"太不可思议了!\"
\"这究竟是什么?\"
面对众人惊讶的目光,李沐微笑着解释:
\"这些银光闪闪的液态金属就是汞,俗称水银!\"
\"请大家保持距离,水银具有毒性!\"
李沐警告后侧身让众人仔细观察。
这神奇的现象令在场的工匠既惊叹又畏惧。
\"都看清楚了吗?\"
\"想了解其中的原理吗?\"李沐问道。
台下众人拼命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李沐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反应方程式。
\"注意看——\"
\"硫化汞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单质汞......\"
就在此刻,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撞开。
\"砰!\"
一位身着道袍的老者疾步冲入,直奔实验台而去。
\"丹汞之术!\"
\"何等精妙的炼丹法门!\"
道士全然不顾周围惊诧的目光,痴迷地凝视着试管中的水银,甚至试图伸手触碰。
\"住手!\"
李沐厉声喝止,赶忙上前阻拦。
\"这是剧毒的水银!\"
\"中毒者轻则脱发掉牙,重则丧命!\"
挡下道士后,李沐怒目而视:
\"你是何人?\"
\"为何擅闯实验室?\"
\"此处许多物品都具危险性,岂能随意触碰!\"
眼见李沐即将发作,杜如晦突然现身。
他连连拱手致歉:
\"恕罪恕罪!\"
\"李公子,这位道长是在下引荐来求学的 !\"
\"都怪在下管教不严......还不快向李公子赔礼!\"
杜如晦转头呵斥道士。
然而老道的注意力完全被实验器具吸引。
他虔诚地凝视着黑板上的化学方程式,如同遇见神迹般惊叹:
\"炼朱砂得铅汞,此乃道家不传之秘!\"
\"这些神秘符号,莫非是仙家丹诀?\"
\"李公子,不知此等能阐释炼丹奥妙的符文,源自哪位仙真?\"
李沐听得额头青筋直跳,强忍怒意道:
\"什么丹诀秘法?\"
\"这是正规的化学实验!\"
\"那些也不是什么鬼画符,是标准的化学方程式!\"
\"还有,道长不在道观清修,跑来此处作甚?\"
老道神色变幻,兀自喃喃:
\"化学实验?方程式?\"
仍沉浸在思索中,对问话置若罔闻。
杜如晦连忙上前解释:
\"李公子,这位是袁天罡道长,专程来向您学习统计学。\"
\"家主吩咐,若您认可其资质,便让他在科学院协助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