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与火球相互抵消间,他将大量灵气注入空中,瞬间将火球冻结。
紧接着挥动冰锤,将冻结的火球砸向胡若男。
随后,他在空中布置出大量冰晶,等待时机。
胡若男急忙抛出一朵火焰花,却未能击碎那飞来的冰球,只能迅速侧翻躲避。
赵子墨正是等这一刻,立刻释放早已准备好的冰晶。
胡若男视线被冰球阻挡,未能察觉赵子墨后手的布置,猝不及防之下被冰晶击中全身。
她忍痛跌坐在地,沉默不语,已无力再战。
最终,赵子墨赢得胜利。
李傲天开口道:“赵家那两位确实不简单。下一场就进决赛了,赵泽铠很有希望,至于赵子墨,还得看接下来的表现。”
马小玲看得有些乏味,转头对李玄说道:“已经中午了,你饿了吗?”
李玄明白,她一早上都在吃零食,自然没什么胃口,其实是不想继续看了,想找个理由离开。
于是答道:“我倒是挺想吃诡门关的菜了。今天这么多人,我们趁早去,等会比赛一结束,肯定连位子都难找。”
李傲天笑道:“我也很久没去诡门关了,不知道这些年有没有变化。正好,我跟你们一起去吧,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在这也没意思。”
“你要是走了,这位置怎么办?”
“小事一桩,我留下个傀儡就行。一模一样,没人看得出来。”
说完,李傲天在座位上布置好傀儡,身形一闪便消失在原地,出现在主席台后方。
李玄慢悠悠地喝完茶,拉着马小玲起身离开。
路上行人稀少,都在广场上看比赛。
三人走进诡门关,店内空无一人。他们上了二楼,挑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
李玄叫来小二,对方一见来人,几乎惊掉了手中的托盘,结结巴巴地说:“宗……宗主驾到,实在失礼!”
李傲天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拘束,说道:“这么多年,这地方还是老样子,真让人怀念。不知道味道有没有变。”
小二赶紧回答:“厨师都是以前的老人,一直没换过,味道肯定和从前一样。”
李傲天听后很高兴,点了好几道招牌菜,还特地要了一坛自己的酒。
没过多久,小二端来一个古旧的酒瓶,一打开,酒香扑鼻,浓郁而厚重。
李傲天示意满上,三人端起酒杯。
“干杯!”
三人一口饮尽。
李傲天笑着说道:“这酒越陈越香,年头久了,杂质沉底,酒就更醇厚。”
李玄抿了一口,只觉一股浓香滑入喉咙,温暖而绵长,鼻间也泛起淡淡酒香。
他点头道:“好酒不上头,确实是上品。”
这时,小二将菜肴陆续端上桌。三人再次举杯,然后动筷。李傲天一边吃着,一边讲起了诡门关往日的故事。
李傲天叹了口气,打断两人闲聊:“我已经和他谈过,决定让他去后勤部做事。”
“这些年后勤部一直缺人打理,希望习不行能慢慢担起责任,把那边带起来。”
二人听罢连连点头,夸赞这安排得当,不愧是一宗之主。
舞台上忽然亮起光芒,一队身着相同服饰的人手持各式乐器开始演奏。
片刻后,一男一女从幕后缓步走出,正是这场汇演的主持人。
他们简要介绍了接下来的节目内容,随即退场。
乐声一转,一群女子轻盈登台,皆着素白衣裙,随旋律翩然起舞。
李玄目不转睛,只觉眼前景象如画卷展开,层层叠叠,姿态万千。
马小玲察觉异样,偏头一看,见李玄看得入神,心头不悦,抬脚便踢。
李玄一脸委屈,辩解道:“这么多姑娘上台跳舞,本来就是给人看的。李傲天请我们来前排观礼,你不让我看,算哪门子道理?”
他声音略高:“你要生气,也该冲他发火啊,又不是我安排的。”
李傲天淡然开口:“其实不必介怀。只要心中坦荡,把这当作艺术欣赏,便无妨。”
李玄立刻接话:“对嘛!我可是一心一意在欣赏舞蹈艺术,小玲你对我也太没信心了。”
李傲天笑着点头:“弟妹,感情贵在互信。你这般出众,何必担心李玄会对台上之人动心呢?”
马小玲冷哼一声,终究不再言语。
台上的舞姿渐渐收尾,众女子整齐列队,向台下行礼,随后依次退场。
台下掌声雷动,为她们的演出致意。
待人影尽数离去,主持人再度登台,运转灵气提高音量:“请长老席评分。”
舞台一侧的五位长老陆续举起手中木牌,分数相加,共计四十五。
两位主持人齐声高呼:“翠山弟子荣获四十五分!”
李玄看得一愣,没想到在这齐天界,竟也有打分制度,这分明是蓝星才有的模式。
他转向李傲天:“这还带评比的?”
李傲天微笑回应:“每座山都需出一个节目。为避免敷衍了事,我设了评分机制,按总分排名,前五名皆有重赏。”
李玄顿时明白过来。若非如此,他几乎要以为李傲天也曾去过蓝星。
这样的评奖方式确实巧妙——既然人人必须参与,又有奖励激励,自然会用心准备,节目水准也就水涨船高。
李玄开口道:“傲天兄在管理宗门方面的确有独到之处,这般巧妙的点子都能构思出来。这样一来,人人都想奋力冲进前五,争取宗门奖励,台下的弟子们也能欣赏到更精彩的表演。”
李傲天微微一笑,神情中透着几分满意。
“下面登场的是育红山的弟子,他们将带来一首为庆典周年创作的诗词朗诵。”
两位主持人话音落下便退场,舞台后方走出两男两女,身着统一弟子服饰,依次接句,声情并茂地开始朗诵。
四人嗓音清亮,语调起伏得当,情感饱满。诗中内容讲述宗主归来后的喜悦,回顾宗主不在时宗门陷入混乱的艰难岁月,如今终于迎来希望,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朗诵结束,四人向台下行礼,台下响起零星掌声,与上一个节目相比,热烈程度明显减弱许多。
显然,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对朗诵类节目的兴趣始终不高。
并非表演水准不佳,而是这类节目在整体演出中显得格格不入——大众更偏爱有趣、生动的内容,而朗诵偏向高雅表达,能真正沉浸其中的只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