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三礼毕,新生儿娇嫩可爱,眉眼渐开,愈发显得玉雪玲珑。
宝玉爱不释手,整日抱着不肯撒手,却有一桩心事悬着——女儿尚未取名。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暖洋洋地照在怡红院正房。
宝玉抱着女儿,坐在湘云榻前,愁道:“云儿,你说给咱们女儿取个什么名儿好?我想了几日,总觉得…哪个都配不上她。”
湘云产后虽虚弱,精神却好,倚着引枕笑道:“爱哥哥如今也知道愁了?往日里你那灵巧劲儿都哪儿去了?”
宝玉挠头:“这…这怎能一样!这是咱们的女儿!须得…须得一个极好极好的名字才配得上!”
正说着,黛玉、宝钗、探春、惜春并李纨等姊妹前来探视,闻听此事,皆笑了起来。
黛玉走近,看着那襁褓中咂着小嘴的婴儿,眼中满是温柔,轻声道:“取名是大事,须得慎重。既要好听,又要有好寓意,还得贴合咱们家的辈分。”
贾家“玉”字辈下,乃是“草”字辈。宝玉之名已占“玉”,其子女便需从“草”字头。
宝钗点头道:“林妹妹说的是。我这几日也翻了些书,想着…‘草’字头的字,寓意好的,如‘芝’、‘萱’、‘蕙’,皆是清雅之物。”
探春接口道:“薛姐姐想的这些字都好!‘贾芝’…芝乃瑞草;‘贾萱’…萱草忘忧;‘贾蕙’…蕙质兰心。个个都好!”
宝玉听得眼花缭乱:“都好都好!这可更难选了!”
湘云笑道:“可见姐妹们疼你!帮你想了这许多好字!”
惜春安静地坐在一旁,忽轻声道:“我前日读《庄子》,见‘莛’字,意为草木初生之茎,柔弱却坚韧,蕴含生机…或许也可一用?”
宝玉喃喃道:“贾莛…莛…”似在品味。
黛玉眼眸微转,含笑道:“四妹妹这个字,倒是别致。我…却想起另一个字。”
她顿了顿,轻声道,“‘苓’。茯苓之苓,乃仙家饵食,延年益寿,亦生于古松之下,得天地灵气,寓意…康宁长寿,钟灵毓秀。‘贾苓’如何?”
“贾苓…”宝玉眼睛一亮,“这个好!清雅脱俗,又有仙气!云儿,你觉得呢?”
湘云点头:“林姐姐取的,自然是极好的!”
宝钗亦笑道:“林妹妹果然心思灵巧。‘苓’字确是好寓意。”
沉吟片刻,又道,“我另想到一字,‘菡’。取‘菡萏’之意,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贾菡’…寓意品性高洁,亭亭玉立。”
“贾菡…也好!”宝玉又犹豫起来,“荷花…云儿最爱夏日荷花…”
探春见状,拍手笑道:“二哥哥!你这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了!个个都好,反倒不知选哪个了!”
李纨温声道:“依我看,这几个字都是极好的。不如将这几个字都记下,呈给老太太、太太瞧瞧,请长辈们定夺?终究是长房嫡出的第一个孩子。”
众人皆称是。
正说笑间,贾环恰来探视,闻听取名之事,便笑道:
“二哥哥喜得千金,取名自是大事。我方才在外间听得几位姐姐高见,字字珠玑。
我倒想起《楚辞》中有‘荃’字,香草名,喻君子;《诗经》有‘荼’字,虽为苦菜,然‘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亦别有意味。然…终究不如几位姐姐所取贴切。”
宝玉笑道:“环兄弟如今在皇子府编书,学问越发大了!连《楚辞》《诗经》都搬出来了!只是‘荼’字略苦了些,还是‘苓’、‘菡’好些。”
众人又商议片刻,最终定了“苓”、“菡”、“萱”、“蕙”四字,写在笺上,由宝玉亲自拿去给贾母、王夫人看。
荣庆堂内,贾母与王夫人看了这几个字,皆点头称善。
贾母道:“都是好字!可见姊妹们用了心。依我看‘苓’字更雅致些,仙家之物,寓意康宁长寿,好。”
王夫人亦道:“老太太说的是。‘贾苓’听着也清脆好听。”
于是,名字便定了下来。宝玉欢天喜地地回来报信。
新生儿自此有了名讳——贾苓。
湘云抱着女儿,轻声唤道:“苓儿…小苓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宝玉更是“苓儿”、“苓姐儿”地叫个不停,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黛玉、宝钗等见自己所取之名虽未选中,然见宝玉夫妇如此欢喜,亦觉欣慰。
府中上下,皆称“苓小姐”,一派喜气。
贾环立于廊下,看着屋内温馨景象,微微一笑。
名已取,人已安。
这荣国府的新一代已然降临。
而府外的风风雨雨似乎也因这新生命的到来,暂时被隔绝在了暖阁之外。
【叮!新生儿‘取名’剧情完成!名字‘贾苓’确定!林黛玉‘取名贡献度’最高!薛宝钗、贾探春、贾惜春‘积极参与’!宿主‘文化底蕴’展现!家庭氛围‘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