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凌风解释道,“清军主力、闯军主力皆被吸引在北京城下,山东空虚!登莱乃北方要冲,且有良港。你部渡海后,不与敌主力纠缠,以精兵之势,横扫登莱、青州等地清军和闯军留守部队,夺取城池,招抚流亡,建立根据地!此举一可斩断清军南下侧翼,二可获取山东人口物资,三可对北京战场形成侧击威胁,让多尔衮如鲠在喉!此为奇兵,贵在神速,重在巩固!”
韩冲恍然大悟,兴奋道:“末将明白了!避实击虚,直捣黄龙!定在清军和闯军背后,插上一把尖刀!”
“记住,”凌风叮嘱道,“登陆初期,行动务必迅猛诡秘,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站稳脚跟后,则要高举‘抗清保民’旗帜,收拢人心,稳扎稳打。所需粮饷弹药,我会命水师持续输送。另外,格物院新试制的一批‘轰天雷’和‘地火雷’,你也带上,让鞑子和流寇尝尝鲜!”
“末将领命!”韩冲豪气干云,转身大步离去,点兵备船。
就在凌风调兵遣将之际,南方亦传来变故。左良玉果然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顺江东下,兵锋直指南京。南京小朝廷乱作一团,马士英等人调兵阻截,长江一线战云密布,彻底无力北顾。
凌风闻报,只冷冷一笑:“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南京之事,我等暂且作壁上观。待江北抵定,山东稳固,再议江南不迟。”
他的目光,已越过眼前的混战,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派韩北渡山东,是一步险棋,更是一步妙棋。若成功,则黑石城的势力将首次深入北方,战略态势将彻底扭转。
五月中,渤海湾风急浪高。一支由数十艘改装过的“潜蛟”级运输舰和护航战舰组成的舰队,借助夜色和浓雾的掩护,悄然逼近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旗舰舱内,韩冲最后一次核对地图,五千精锐鸦雀无声,检查着装备,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肃杀。
子时三刻,登陆行动开始。小艇如同离弦之箭,冲向漆黑的海岸。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先头部队便迅速占领了滩头,建立了登陆场。山东清军主力已被抽调到北京前线,留守的尽是些老弱和降兵,面对如神兵天降般的黑石城精锐,一触即溃。
天明时分,“黑石城都督府北伐先遣军”的旗帜,已在成山卫城头猎猎飘扬。韩冲马不停蹄,兵分两路,一路向东进攻文登、威海,控制港口;一路向西,直扑登州府城蓬莱。
战斗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黑石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新颖,尤其是集中使用的燧发枪轮射和关键时刻掷出的“轰天雷”,让装备落后、士气低下的清军留守部队和少数大顺溃军完全无法抵挡。更重要的是,韩冲严格执行凌风的指令,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并打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均田免赋,保境安民”的口号,沿途散发安民告示。
饱受战乱和清军蹂躏的山东百姓,初见这支军容严整、对百姓彬彬有礼的军队,皆惊疑不定。但当他们看到黑石军士兵真的不抢粮、不拉夫,反而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惩处趁乱劫掠的散兵游勇时,态度迅速转变。许多地方乡绅和原明军溃散士卒,甚至主动前来投效,提供情报,担任向导。
不到半月,黑石军便连克登州、莱州,兵锋直指青州。韩冲采纳随军文书的建议,在占领区迅速组建临时民政机构,恢复秩序,招抚流亡,并将缴获的部分无主土地分给无地农民耕种,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凌风承诺的后续补给船队也及时抵达,送来了更多粮食、军械和行政人员。
山东的突然易帜,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池塘,激起了巨大波澜。
北京城下的多尔衮闻讯,又惊又怒。他万万没想到,凌风竟敢在这个时候派兵渡海北上,直插他的软肋!山东若失,不仅后勤受损,更威胁其侧翼安全。他急令一部清军回援,但主力被李自成死死缠在北京城下,一时难以抽身。
南京的弘光朝廷闻讯,则是五味杂陈。马士英等人既惧黑石城坐大,又见其高举“抗清”旗帜,一时找不到攻讦的理由。史可法则上疏力主承认韩冲所部,并予以粮饷支援,共抗清军,但被马士英以“恐养虎为患”为由压下。
而真正感到切肤之痛的,是盘踞在河南、窥伺山东的李自成部将刘宗敏。他原本打算趁清军与明军残部厮杀时捞取好处,没想到背后突然冒出一个更凶狠的对手。
凌风在黑石城接到韩冲的捷报,并未喜形于色。他深知,夺取易,守成难,治理更难。他立即向山东派出了以黄端伯为首的大批行政干才,带去早已拟定的《山东安抚条例》、《田亩暂行办法》等法令,指导韩冲进行战后重建和社会改革。同时,严令韩冲暂缓西进,全力巩固已占区域,消化吸收,将山东建设成为北伐的坚实跳板。
“告诉韩冲,山东之事,重在收心。土地政策要稳妥,士绅要拉拢,百姓要安抚。军队要一边清剿残敌,一边协助生产。我们要在山东打造的,不是一个军管区,而是一个样板,一个让天下人看到希望的‘仁者之师’、‘王道乐土’!”
就在凌风全力经营山东根据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再次改变了天下格局。六月,北京城破!李自成大军在惨烈消耗后,终被清军击溃,仓皇西撤。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开进残破的北京城。同日,南京方面,左良玉病逝于军中,其子左梦庚无能,东征大军溃散,南京暂时解除威胁。
天下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北京和山东。清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西追李自成,还是南下江淮,或者,先解决背后插了一刀的山东黑石军?
面对骤变的局势,凌风站在都督府顶楼,望着北方,目光沉静。他知道,与清军的正面决战,已不可避免。而山东,将成为检验黑石城真正成色的第一个巨大熔炉。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新的命令:“传令江淮各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令水师舰队,加强对渤海海峡的控制!令格物院,所有军工坊,全力生产!决战,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