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礼台上,张梁见到了安世高祖孙三人。
架不住好大孙安思帕的软磨硬泡和儿子安仁洛的旁敲侧击,老和尚安思帕还是跟车过来了。
他可不认为区区一个县城能练出什么强兵,尤其这还是冀州,北方之人能有几个会水,竟然还操演水军,徒增人笑耳。
校场之上,军阵已经列好,随着一声鼓槌敲击鼓身的脆响,全场寂静。
张宝今天红得发黑,全副武装,佩戴着头盔、身着鱼鳞甲,他身形高大,看起来分外威武。
鱼鳞甲为半身装甲,只包含胸甲与肩甲,仅对胸腹躯体主干与肩膀有防护作用,颈部、手臂以及下半身都属于不设防状态。甲片由铁片编织而成,外层涂刷铜漆与皮漆,整体呈红黑色。
汉代只有高级将领和少量精锐使用全身甲,山东齐王墓和江西海昏侯墓都出土了复合材质编织的鱼鳞甲,古墓严选,必属精品。
之所以大量使用半身甲,一来没有马蹄铁,全身甲容易损伤马蹄,出师未捷马蹄先折;二来受限于炼铁工艺与生产成本,半身甲更经济务实;三来是东汉缺马,步兵着全身甲无法长途行军和持久作战,着半身甲配备盾牌,可以进行有效防护。
众所周知,底层人民就是上层阶级的资源,而且属于可再生的消耗品,半身甲已经很负责了。
张宝走到点将台的围栏边,左右两边已经站好了十名膀大腰圆的士兵--这是人形扩音器,今天十部人马足有一万人,要让全部人都听到领导讲话。
“将士们!”
张宝一声雷霆呼喝,整个校场霎时肃静,连旌旗拂动之声都清晰可闻。
“今日!战船已入曲阳池,水军正式成军!”
张梁振臂指向北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但见曲阳池上桅杆高耸,战旗猎猎。
十个人形扩音器复述着,将他的话语传遍校场,台下之人听得清清楚楚。
“我曲阳将士,须得人人会水,个个善骑。如今先到战船两艘,以部为序,两日一轮换!”
他看向最东边的方阵,声如洪钟,“甲子、乙丑二部听令!”
“在!”台下两千人齐声应和,声震云霄。
“今日由你二部--首批登船!”
“得令!”
“其余各部…”张宝目光扫过全场,“会水者,阵前出列!”
四百余名精壮应声出列,站定在各自方阵之前。
“每人各带两名同袍,入曲阳池--传授泅渡之术!”
很快,四百多个三人小组集结完毕,等待下一步命令。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明年开春,我等便要跨海东征!”张宝高喊道,“尔等用心操练,来年立功、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衣锦还乡!”“衣锦还乡!”
“下月大比之后,远征名单即定!是建功立业,还是留守曲阳…”他目光扫过台下的方阵,“全看尔等如何操演!”
台下数千将士个个目光灼灼,人人热血沸腾。
远征不仅意味着军功,更有实实在在的厚赏--曲阳兵马外勤补贴是留守人员的一倍,更听去过邯郸的老兵说起,军中配有神奇布甲,刀枪难破。高句丽连铁锅都凑不齐,此战必胜无疑。
张宝大喝一声,“奏--军歌!”
战鼓声骤然响起,领歌的第一句响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
张梁听着,人都亚麻呆住了,这是哪位大聪明教员给选的歌。
要是让他来选,他一定会用《当那一天来临》当军歌,毕竟《精忠报国》这调门,他可唱不上去。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尾音落下,身后观礼宾客也个个热血沸腾。即便是安世高修佛日久,此时也有了对安息故国的缅怀之心,安息,曾经也是帝国的存在。
“牢记使命,勿忘初心!精忠报国,为国为民!”
张宝宣读着口号,台下也是山呼海啸地回应着。
“水军整队!拔营!”
张梁一声令下,四百个三人小组迅速组成方阵,跟在甲子、乙丑二部身后,齐齐向军营外列队走去。
齐步经过点将台后,“跑步走!”在军事教员的口令下,三部人马整齐跑动,很快出了营门,直往曲阳池而去。
张梁找到张宝,让他晚上记得回家,大哥有事找他。
张宝点点头,下了点将台,直往军阵走去。
战鼓声里,校场上剩余七部兵马继续操演,厮杀震天,尘土飞扬。
台上观礼的众人,神情各不相同。
吴懿、高干已经跟随刘复,加入了操演的队列;荀衍叔侄三人正在凝神观望曲阳兵马,不时点头赞许。
安仁洛与安思帕父子俩对视一眼,眼眸中复国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烧;只有那老和尚安世高,却是双目紧闭,手中的念珠被死死地掐住,没有转动,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荀衍走近问道,“三郎,这军歌沉郁悲凉又激昂雄壮,不知可有歌名?”
张梁指着正往军阵走去的张宝,“便如张县尉所说,叫作《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荀衍听后,双掌一拍,“好!甚好!歌中尽显忠君报国之心,与建功立业之志,更有为开疆拓土不惜马革裹尸之豪情。”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我中央之国从来都是让四方臣服朝觐,”荀彧见两人正在畅聊,也走了过来,“昔年蒙恬出击,匈奴北退七百里;卫霍出征,更是追亡逐北,饮马瀚海边,封狼居胥山;可如今……”
荀彧摇摇头,“鲜卑、高句丽屡犯边关,让我军损兵折将,便是交州蛮族,都敢屡屡反叛。”
张梁看着年轻的荀彧,问道,“荀兄弟,依你之见,若曲阳兵操演一年,配备战马强弓,能否与鲜卑一战?”
荀彧凝望远处操练的军士,沉吟片刻后说道,“我观曲阳兵马,令行禁止如臂使指,更兼有此等报国之志。若得一年严训,配以良马强弓,纵使直面鲜卑铁骑,亦有一战之力!”
此时荀攸也缓步上前,“叔父所言极是。不过依某之见,明年远征高句丽,正是组建骑兵之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