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澜在灵武的舌辩,其影响远不止于暂时平息了朝堂对杜丰的猜忌。她带去的那一卷卷记录详实、字迹清晰的“蜀江纸”,如同投入帝国权力中枢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许多东西。
灵武:纸贵洛阳与观念冲击
“蜀江纸”以其优良的质地、平滑的表面和不易洇墨的特性,迅速在灵武的上层圈子中引起了轰动。相比于以往常用的麻纸、藤纸乃至昂贵的绢帛,“蜀江纸”书写体验更佳,保存更易,且成本远低于绢帛。肃宗在试用后,大为赞赏,下令宫中部分重要文书、誊录诏书开始使用此纸。
上行下效,王公大臣、各部衙署纷纷效仿,一时间,“蜀江纸”在灵武竟有“纸贵洛阳”之势。柳明澜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柳家早已铺设好的商业渠道,将大批“蜀江纸”源源不断运抵灵武及周边州县。这不仅是巨大的商业利益,更是一种无声的渗透和文化输出。
更重要的是,柳明澜呈上的那些用“蜀江纸”清晰绘制的图表——田赋增长曲线、流民安置数量对比、军械产出柱状图——给习惯于阅读冗长文字奏疏的朝臣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直观冲击。数据不会说谎,那一条条上扬的曲线,一根根高耸的柱状,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说服力地展示了蜀中在杜丰治理下的巨大变化。
一些开明的官员开始私下讨论这种新的信息呈现方式,甚至有人尝试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进行模仿。一种更加注重实效、依赖数据的管理思维,正随着“蜀江纸”的流传而悄然萌芽。杜丰的名字,也因此与“高效”、“务实”、“创新”等词汇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蜀中:立信于民与根基深植
灵武的波澜传回成都,杜丰并未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快了内部整顿的步伐。他知道,外部的认可是建立在内部稳固的基础之上。
凌素雪的“察事司”行动愈发凌厉。她不仅查处贪腐,更将矛头指向了那些倚仗宗族势力、横行乡里、阻挠新政的豪强。几起影响恶劣的豪强欺压百姓、对抗清丈的案件被迅速查明,主犯或被明正典刑,或被抄没家产,其侵占的田亩按杜丰推行的“摊丁入亩”(简化版)政策,重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佃户和流民。
此举在蜀中引起了巨大震动!以往,官府往往对地方豪强有所顾忌,但杜丰和凌素雪却毫不手软,展现了铁腕的一面。底层百姓拍手称快,称杜丰为“杜青天”,其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而地方豪强则噤若寒蝉,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执政者的决心和力量,反抗的势头被强行压制下去。
与此同时,“蜀中兴业社”主导的各项工程开始进入收获期。新修的水利设施在夏季灌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预计秋粮将迎来丰收;畅通的道路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商业繁荣;规模化生产的“蜀江纸”和部分军械甚至开始反向输出至荆襄、山南等地,为蜀中带来了宝贵的财富。
杜丰适时推出了“蜀中钱票”,由“兴业社”担保,可在其名下所有商铺、工程点兑换铜钱或实物,初步具备了货币职能。这极大方便了大宗交易和远程结算,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活力和对蜀中经济体系的依赖。
北疆:疑云密布与暗战升级
就在蜀中内部日渐稳固之际,张顺从北方传回了最新的消息。
他的“纸鸢”队,如同幽灵般穿梭于塞外草原与河北边境,成功地将杜丰制定的“谣言”散布了出去。关于史思明“诈降诱敌”、唐军“设伏聚歼”以及蜀中“陌刀专克骑兵”的消息,在回纥各部中不胫而走,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葛勒可汗确实收到了史朝义带来的厚礼和请求,但同时也听到了这些令人不安的传言。回纥内部本就对是否南下介入唐室内战存在分歧,此刻更是争论不休。葛勒可汗生性多疑,担心真的中了圈套,损兵折将,更怕其他部落趁机坐大。他一方面扣留史朝义,以礼相待却不给明确答复,另一方面派出大量斥候,深入河北和河西打探虚实。
史思明在河北望眼欲穿,却迟迟等不到回纥出兵的明确消息,反而察觉到回纥斥候在自己地盘上的活动,心中又急又疑,对回纥的诚意产生了动摇,其南下进攻灵武的计划被迫推迟。
张顺的离间之计,初步奏效!为唐军争取到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然而,暗战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两名深入回纥王庭附近散播谣言的“纸鸢”队员暴露身份,被回纥游骑追杀,最终力战而亡,尸骨无存。消息传回,杜丰沉默良久,下令厚恤其家人。
“告诉张顺,任务已完成,立刻撤回安全地带,休整待命。” 杜丰对凌素雪道,“北方的水已经被搅浑,接下来,就看朝廷如何应对了。”
长安:无声的牵挂与未来的方向
在这一片纷扰之中,杜甫从长安辗转寄来的家书,再次送到了杜丰手中。信中,杜甫的笔触更加苍凉,描述了叛军统治下长安的凋敝,以及自己与家人困守孤城的艰难。但他依旧在诗中勉励杜丰,“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希望他能以国事为重,不必过分挂念家中。
看着父亲强作豁达却难掩忧虑的文字,杜丰心中酸楚。他知道,收复长安,迎回父亲与圣驾(指玄宗),是支撑他走下去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
“父亲,再忍耐些时日。” 杜丰将家书小心收好,目光投向东北方向,“孩儿必当竭尽全力,早日光复神都,迎您归来!”
灵武的纸贵,蜀中的根基,北疆的暗战,长安的牵挂……无数条线索在杜丰手中交织。他清楚地意识到,蜀中这块“砥柱”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天下的实力和信誉。接下来,他将不再仅仅满足于固守和支援,而是要更主动地参与到决定帝国命运的博弈中去。
砥柱已立,信义初彰。下一步,便是龙出浅滩,搅动四海风云之时。杜丰站在自己权力的中心,感受着体内奔涌的力量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正伴随着“蜀江纸”的墨香与陌刀的寒光,轰轰烈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