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丰推动两税法的决心,伴随着巡田黜陟使的出京,如同无形的压力,迅速传导至帝国的四肢百骸。然而,新政的利刃首先碰上的,并非松软的泥土,而是盘踞在地方、坚硬无比的顽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块顽石,便矗立在漕运枢纽、豪强云集的汴州。
汴州刺史上官泓,出身关中着姓上官氏,虽非顶尖门阀,但在汴州经营三代,与本地诸多田连阡陌的豪强关系盘根错节,其本人更是朝中某位亲王的女婿。他对于朝廷派来的巡田黜陟使,表面恭敬,实则阳奉阴违。清丈田亩的文书下发月余,进展却极为缓慢,上报的田亩数字与“察事司”暗中调查的结果相差悬殊。
这一日,汴州最大的地主,亦是上官泓的妻舅,赵郡李氏的家主李孝贤,在其雕梁画栋的府邸中设宴,款待上官泓及几位心腹属官。酒过三巡,李孝贤挥退歌姬,面露忧色:“上官使君,朝廷此次派来的黜陟使,油盐不进,日日催促清丈,这可如何是好?我李家那些隐田,若是被清查出来,这赋税……”
上官泓抿了一口酒,冷笑道:“孝贤兄何必担忧?清丈田亩,谈何容易?乡间刁民愚顽,胥吏懈怠,丈量器具不准,天气不佳……理由多的是!他一个京里来的官,人生地不熟,还能翻天不成?拖上一拖,等这阵风头过去,自然不了了之。”
另一名官员也附和道:“使君所言极是。再者,朝廷此举,实乃与民争利,有违圣人之道。我等只需以‘体恤民情’、‘恐生变故’为由,徐徐图之,朝廷那边,自有王爷和诸位朝臣为我们说话。”
他们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行的却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勾当,企图用拖延战术,将新政消磨于无形。
然而,他们低估了杜丰的决心,也低估了刘晏和巡田黜陟使的手段。
此次派往汴州的巡田黜陟使,名为韩洄,乃是刘晏一手提拔的干吏,精于算计,为人刚直不阿。他抵达汴州后,并未急于与上官泓正面冲突,而是带着几名精于算术和测量的属下,换上便服,深入乡野,亲自核查田亩,走访农户。
在“察事司”暗线的配合下,韩洄很快掌握了大量上官泓与李孝贤等人勾结、阻挠清丈、隐匿田产的证据。更关键的是,他发现了汴州府库账目中的巨大漏洞——历年上缴的赋税,与根据实际田亩估算的应缴数额,相差近三成!这其中巨大的差额,显然流入了上官泓及其党羽的私囊。
韩洄不动声色,将收集到的证据秘密整理,以密信形式,通过“察事司”的渠道,直送长安政事堂杜丰案头。
长安,杜丰看着韩洄送来的厚厚一叠证据,脸色阴沉如水。他早就料到改革会遇阻,却没想到地方官吏的胆大妄为和贪婪至此!这不仅仅是阻挠新政,更是贪腐国帑,蛀空帝国根基!
“上官泓……赵郡李氏……”杜丰眼中寒光闪烁。他知道,若不拿下一个足够分量的“典型”,两税法必将寸步难行。汴州,这块漕运咽喉之地,必须打通!
他立刻做出部署:
1. 明发诏书:以政事堂名义,严辞斥责汴州等地清丈田亩进展迟缓,重申两税法为国策,任何人不得阻挠,违者严惩不贷。此举意在敲山震虎,施加压力。
2. 密令韩洄:授予其临机专断之权,若上官泓等人依旧冥顽不灵,可采取果断措施,必要时,可先拿下首恶,再行奏报!
3. 调动力量:密令驻扎在汴州附近的忠武军一部,随时听候韩洄调遣,以防狗急跳墙。
4. 釜底抽薪:令凌素雪动用“察事司”力量,搜集朝中为上官泓等人暗中撑腰的官员(尤其是那位亲王)的不法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杜丰的应对,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既有明面的威慑,又有暗地的准备,更有随时可以动用的武力后盾。
诏书抵达汴州,上官泓等人起初不以为意,认为不过是朝廷例行的催促。然而,当他们发现韩洄态度愈发强硬,甚至开始绕过州府,直接指挥下属官吏和部分愿意配合的清流士绅进行丈量,并且忠武军的调动迹象也隐约传来时,才真正慌了神。
李孝贤再次找到上官泓,已是满面惊慌:“使君!那韩洄是铁了心要拿我们开刀啊!还有军队调动,这……这可如何是好?”
上官泓此刻也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冷汗涔涔。他意识到,杜丰这次是动真格的了,绝非以往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整顿。
“不能坐以待毙!”上官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韩洄不过一介巡田使,无凭无据,敢动我这四品刺史?只要我等咬死不认,他奈我何?再者,京城那边,王爷也不会坐视不管!”
他决定硬抗到底,甚至暗中指使家奴部曲,散布韩洄“苛政扰民”、“意图逼反百姓”的谣言,并组织了一些地痞无赖,骚扰清丈队伍,制造事端。
然而,他低估了韩洄的果决,也低估了杜丰赋予巡田使的“先斩后奏”之权!
就在上官泓自以为得计之时,韩洄突然发难!他手持杜丰密令与部分确凿证据,在忠武军一小队精锐的配合下,于刺史府衙之内,当众擒拿上官泓!同时,另一路人马直扑李孝贤府邸,将其及其核心子弟一并锁拿归案!
罪名:贪腐国帑,阻挠新政,对抗朝廷!
消息传出,汴州震动!所有观望的豪强官吏,无不胆寒!他们没想到,杜相的手段如此酷烈,行动如此迅速!一位背景深厚的刺史,说拿就拿!
韩洄雷厉风行,迅速接管汴州政务,以涉案官员和豪强的家产充公,暂抵亏空,并强力推进清丈田亩。有了上官泓和李孝贤的前车之鉴,再也无人敢明目张胆地抵抗,清丈工作得以迅速展开。
汴州这块顽石,被杜丰以泰山压顶之势,硬生生劈开!消息传回长安,朝野再次见识了这位年轻宰相的铁腕。那些原本还在串联抵制两税法的势力,气焰顿时为之一窒。
然而,杜丰知道,拿下上官泓只是开始。朝中那位亲王,以及更多隐藏的反对者,绝不会善罢甘休。帝国的赋税改革,在汴州溅起第一朵血色的浪花后,必将迎来更汹涌的反扑。但他无所畏惧,改革之剑既已出鞘,不见血,绝不归鞘!他要借着这股势头,将两税新法,彻底钉死在大唐的疆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