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赵小白准时来到樊妙晴的丹房。
此处位于丹鼎峰靠近山巅的位置,灵气远比他的洞府浓郁,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冽的药香。丹房宽敞明亮,四壁并非普通山石,而是某种温润的暖玉,上面刻画着无数细密的聚灵、固元、宁神的符文,隐隐流转着光华。中央处,一尊半人高的青铜丹炉静静矗立,炉身雕刻着青鸾逐日图,鸾鸟展翅,姿态灵动,羽翼细节纤毫毕现,炉盖则形似一轮初升朝阳,散发着温和而稳定的热力——正是樊妙晴提及的“青鸾朝阳鼎”。地火口经过特殊处理,引出的地火纯净而柔和,易于操控。
樊妙晴已在此等候,她换回了丹鼎峰核心弟子的月白法袍,青丝用一根简单的玉簪绾起,俏脸之上一片肃然,不见平日偶尔流露的柔和,完全进入了炼丹师的状态。
“赵师弟,请。”她声音清冷,指了指丹炉旁准备好的两个蒲团,以及旁边玉架上分门别类摆放好的数十种药材。这些并非炼制紫心破障丹的真正主药,而是药性相近、但品阶低得多的替代品,用于模拟练习,降低成本。
“有劳师姐。”赵小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些许紧张,在辅助位的蒲团上盘膝坐下。他的目光扫过那些药材,心中已然明了今日的练习重点——模拟“百年玉髓液”与“紫云芝”的融合步骤。
樊妙晴不再多言,素手轻拍炉身,一道精纯的木系灵力注入,“青鸾朝阳鼎”微微一震,炉盖悄然滑开一丝缝隙。她引动地火,淡青色的火焰如同温顺的灵蛇,缠绕上炉底,开始预热丹炉。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对火候的掌控已然臻至化境。
“开始吧。”樊妙晴闭上双眸,神识完全笼罩丹炉,感受着炉内温度的细微变化,“投入模拟玉髓液的‘清心草露’。”
赵小白不敢怠慢,立刻摄起一滴晶莹剔透、散发着清凉气息的草露,屈指一弹,草露精准地穿过炉盖缝隙,落入炉中。几乎在草露进入的瞬间,樊妙晴灵力微调,炉内温度骤然降至一个极低的点,将草露悬空定住,既不使其冻结,也不让其气化。
“模拟紫云芝的‘雾岚花粉’。”樊妙晴再次开口。
赵小白迅速将一小撮淡紫色的、如同轻烟般的花粉投入。花粉进入炉内,与清心草露遥遥相对。
“璇玑阵,起!”樊妙晴低喝一声,早已在丹炉周围布置好的微型“微尘璇玑阵”瞬间被激活,道道灵光如同丝线,连接在丹炉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她分出一缕神识主导阵法,同时自身大部分心神仍用于维持炉内两种药液的稳定。
“第一次温度跃升,阳位,三息!”樊妙晴语速极快。
赵小白心领神会,立刻催动自身灵力,通过璇玑阵的一个节点,将一股温和的火灵力注入,炉内温度瞬间提升。他紧盯着樊妙晴之前刻画在虚空中的温度刻度虚影,精准地控制着力度和时间。
三息刚到,樊妙晴的声音再次响起:“转阴位,降温两成,两息!”
赵小白灵力属性瞬间转换,引动阵法中蕴含的一丝水润之气,炉温应声而落。
“阳位,提升五成,一息!”
“阴位,骤降四成,半息!”
“阳位……”
樊妙晴的口令如同疾风骤雨,赵小白全神贯注,将自身灵力与阵法结合,拼命跟随着节奏。这三十六次温度交替,并非简单的升降,每一次的幅度、持续时间、转换的瞬间节奏都截然不同,模拟着阴阳相济、激发药性的复杂过程。
起初几次,赵小白尚能勉强跟上。但到了第十次交替时,他对阵法灵力的输出出现了一丝微不可查的迟滞。就是这毫厘之差,炉内那滴“清心草露”与“雾岚花粉”形成的雾气平衡被打破,草露微微一颤,边缘泛起一丝焦黄,而那团花粉雾气则骤然溃散了大半。
“嗤——”一声轻响,炉内升起一缕青烟,伴随着淡淡的焦糊味。
第一次模拟,失败。
樊妙晴睁开眼,眸中无喜无悲,只是平静地看向赵小白:“阵力转换,贵在圆融。你于阴转阳时,心有犹豫,灵力输出不够果决,导致温度跃升慢了半拍。阳盛而阴未及时制,故而焦糊。”
赵小白额头见汗,深吸一口气,点头道:“师姐教训的是,是我对阵法与自身灵力的衔接还不够纯熟。”
“无妨,再来。”樊妙晴袖袍一挥,炉内残渣被清出,丹炉重新预热。
第二次模拟开始。这一次,赵小白特别注意了灵力转换的流畅度,前十五次交替都完成得不错。但在第二十次,一次需要极快速完成的“阳位微升转阴位陡降”时,他对阵法中水润之气的引导过猛,导致炉温降得太低,那滴“清心草露”表面瞬间凝结出了一层薄冰,与花粉雾气的联系被强行中断。
第二次,失败。
“水润过甚,反伤药性。阵法是辅助,核心仍在于你对药性理解基础上的精准判断。”樊妙晴再次指出关键,“你只记得要降温,却忘了此刻药液正处于‘将合未合’的敏感状态,需的是‘润泽’而非‘冰封’。”
赵小白若有所思,脑中飞快回忆着药老曾经提点过的关于“水火相济”的要点。
第三次,失败。因一次阳位提升时,担心再次过猛,反而力度不足,未能达到激发药性的临界点。
第四次,失败。因神魂消耗过大,在第三十次交替时,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细微偏差。
第五次,失败……
一次又一次,丹房内弥漫起淡淡的焦糊、腥涩、或者药力溃散的异响。玉架上用于模拟的药材在快速消耗。赵小白脸色微微发白,连续高强度的精准操控,对他的灵力和神识都是巨大的考验。樊妙晴虽然面色依旧平静,但频繁地主导阵法和高强度输出神识,她的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比平日略微急促。
失败的阴云笼罩在丹房之中。每一次失败,樊妙晴都会精准地指出问题所在,言辞简洁而犀利,直指核心。赵小白则是沉默地吸收、反思、调整。他没有丝毫气馁,眼神反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变得越来越亮,对阵法、对灵力、对那复杂温度变化与药性关联的理解,如同被反复锻打的精铁,逐渐去除杂质,变得清晰起来。
在第七次失败,清理炉渣的间隙,赵小白没有立刻开始下一次,而是闭上眼睛,脑中如同走马灯般回放着之前所有的失误瞬间。忽然,一个苍老而微弱的声音在他心神深处响起,是药老:
“小娃娃,执着于阵法变换,却忘了药之本源。玉髓液性阴而质柔,紫云芝性阳而气傲。你这三十六变,非是机械升降,实为模拟天地呼吸,引二者共鸣。何不将神识分作两缕,一缕控阵遵循死法,一缕感药捕捉生机?阵为骨,意为魂。”
药老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赵小白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一直将自己和阵法当成了执行命令的工具,却忽略了炼丹最根本的——与药材的沟通,对药性“生机”的把握。
“师姐,”赵小白看向正准备再次开始的樊妙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下一次,请允许我在操控阵法时,分出一缕神识,仔细感知炉内药液的具体状态变化。”
樊妙晴动作一顿,美眸中掠过一丝讶异。分神二用,对筑基期修士而言难度极高,尤其是在如此精密的操作中,稍有不慎便是全面崩溃。但看着赵小白那充满悟性和坚持的眼神,她点了点头:“可。若有异动,我会立刻接手。”
第八次模拟开始。
“清心草露”、“雾岚花粉”再次投入。
“第一次温度跃升,阳位,三息!”
赵小白依言而行,但这一次,他不再仅仅盯着阵法和刻度,而是将一部分心神沉入炉内,如同最轻柔的触手,去感受那滴草露和花粉雾气在温度变化下的细微反应。他“看”到草露在升温时内部灵气的流动加速,“感受”到花粉雾气在降温时颗粒的聚散趋势。
“转阴位,降温两成,两息!”
灵力转换,温度下降。赵小白敏锐地察觉到,那花粉雾气在降温的瞬间,有一种向内收缩的“惰性”,而草露则散发出微弱的“吸引”之力。他福至心灵,在遵循阵法指令的同时,极其细微地调整了一下水润之气的注入角度,使其并非直接压制,而是如同清风拂过,引导着那股收缩之力流向草露。
樊妙晴一直紧密关注着炉内情况,此刻轻“咦”一声,她明显感觉到,这一次的降温过程,两种药力之间的排斥感减弱了,反而有了一丝微弱的亲和迹象。
接下来的温度交替,赵小白不再是被动执行,而是开始主动微调。他依旧遵循三十六次变化的大框架,但在每次转换的瞬间,都会根据自己感知到的药性反应,进行幅度不超过一成的细微调整。有时是让升温更柔和半分,有时是让降温更果断一瞬。
他的动作依旧有些生涩,神识的负荷也陡然增大,脸色更加苍白,汗珠顺着鬓角滑落。但他眼中的光芒却越来越盛。
樊妙晴没有再出声打断,她全神贯注地维持着主炉的稳定,同时心中掀起了波澜。她能清晰地“看”到,在赵小白那种笨拙却充满灵性的微调下,炉内的“清心草露”与“雾岚花粉”不再是机械地承受温度变化,而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开始主动地、试探性地靠近、交融。那原本需要强行压制的药性冲突,竟然在一次次细微的引导下,逐渐化为了相辅相成的动力。
第二十次、二十五次、三十次……第三十六次!
当最后一次温度交替完成,樊妙晴瞬间切断地火,炉盖轰然闭合,进行最后的蕴丹步骤(虽无丹可成,但流程需走完)。
丹房内一片寂静,只有两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炉内,那一滴“清心草露”与“雾岚花粉”完美地融合成了一团氤氲的紫色气雾,缓缓旋转,散发出纯净而和谐的灵力波动。
模拟……成功了!
赵小白几乎脱力,身体晃了一下,用手撑住地面才稳住身形,但他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喜悦的笑容。
樊妙晴看着炉内那团成功融合的气雾,久久不语。半晌,她才缓缓转过头,看向脸色苍白却目光灼灼的赵小白,清冷的声音中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惊讶,有赞赏,更有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动容:
“赵师弟……你,很好。”
她没有问他是如何做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和悟性。她只知道,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师弟,在丹道一途上,拥有着连她都为之侧目的天赋与韧性。
赵小白擦了把汗,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是师姐教导有方,也是我们……配合得好。”
这一次,他没有谦逊地说“侥幸”,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份赞赏,并将功劳归于两人的合作。
樊妙晴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那常年冰雪覆盖般的容颜上,如同春风吹过湖面,漾开了一抹极浅、却真实存在的笑意,虽一闪而逝,却已足以令周遭的暖玉墙壁都黯然失色。
“嗯。”她轻轻应了一声,目光重新投向青鸾朝阳鼎,“休息一个时辰,我们尝试下一个难点。”
“好!”赵小白精神一振,毫不犹豫地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