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带着萧瑟的凉意,卷起道路上零落的枯叶,打着旋儿,贴着地面翻滚,发出窸窣的轻响。官道两旁,层林尽染,树叶褪去了青翠,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金黄、橘红与赭石色,在午后的阳光下闪耀着温暖又寂寥的光泽。阳光努力地穿过枝叶交错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无数斑驳跳跃的光影,随着秋风掠过,那些光影便如同流动的碎金,明明灭灭,在尘土间摇曳生姿。
凌云步履沉稳,独自一人行走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背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包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所剩无几的盘缠。包袱的一角,小心地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系紧的,是那束早已风干的野菊——虽然失去了鲜活的水分,花瓣蜷缩,色泽黯淡,却依旧固执地散发着若有似无的、属于旷野的清香。离开青风城,已经整整半个月了。
这半个月的光景,他沿着这条官道一路向西。没有刻意的目的地,没有急于奔赴的终点,只是随心而行,漫无目的。腹中饥饿时,便在途经的村镇小店或路边摊贩处,买些粗粝却饱腹的干粮充饥;身体疲惫时,就在路旁浓荫如盖的古树下,或是荒野中偶然遇到的破败庙宇里,席地而坐,稍作休憩;当暮色四合,天地沉寂,他便寻一处僻静无人的山坳、林间空地,盘膝而坐,摒除杂念,运转《青云引气诀》,引天地灵气入体,在吐纳之间默默修炼,积蓄着体内那微弱却坚定的力量。
炼气一层的修为,虽然微薄如涓涓细流,远不及当年在青云宗时的风光,却已然让他的筋骨比从前强健了许多,步履间充满了韧性。长途跋涉的辛劳,竟也不觉得太过难熬。更重要的是,每当心神沉静,便能清晰地感受到丹田内那一丝灵气如活物般缓缓流动,带来温润的暖意。这丝灵气,是他历经磨难后重新掌控自己命运的铁证,给予他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和归属感,是支撑他继续前行的无形脊梁。
他的拳法也从未有过一日荒废。每日宿营,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体多么疲惫,他总会寻一片相对开阔的空地,一遍又一遍,专注而认真地演练那套《碎石拳》。拳风由最初的滞涩生疏,到如今的刚猛凌厉,每一拳击出,都带着破开空气的呼啸声,显示出日益精纯的拳意。偶尔,他会将拳劲倾泻在路旁裸露的顽石上,虽不能再如当年在青风城外河滩那般,一拳轰碎磨盘大的巨石,但坚硬的石面上,已能清晰地留下他深深的拳印,诉说着他不曾懈怠的坚持。
这日午后,凌云翻过一道草木稀疏的山梁,沿着蜿蜒的山路,正缓缓向下行走。山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的衣襟。忽然,一阵湿润的、饱含着泥土与草木清芬的风,从前方的山谷深处扑面而来,温柔地拂过他的面颊,沁入他的肺腑。
他的脚步,毫无征兆地,下意识地顿住了。
这风……
这气息……
如此熟悉,又如此遥远。仿佛沉睡在血脉深处的烙印,在这一瞬间被悄然唤醒,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悸动。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穿透层叠的秋色,急切地朝着风来的方向凝神望去。
只见远方的天际线处,仿佛被无形的巨手托起,矗立着一列巍峨磅礴、连绵起伏的巨大山脉。那山势雄浑,如沉睡的巨龙横亘于天地之间,峰峦直插云霄,气势迫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座主峰,它鹤立鸡群般傲然耸立,峰顶仿佛刺破了天穹,常年被厚重、翻涌不息的云雾所笼罩。即使隔着数十里的距离,也只能隐约窥见其山巅模糊的轮廓,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神圣、缥缈与令人敬畏的威严。
云雾缭绕,仙气氤氲,在阳光的勾勒下,蒸腾变幻,气象万千。
即使隔着如此遥远的距离,那股属于修仙圣地的、浩瀚磅礴、令人灵魂震颤的独特气势,依旧扑面而来,带着无形的威压,清晰地烙印在凌云的感知之中。
青云山。
那是青云宗的山门所在,是他曾经生活了整整十九年的地方,是他生命中荣光与梦想的起点,也是他跌落尘埃、品尝无尽苦涩的地方。
凌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而冰冷的手,骤然攥紧。一股细微却无比清晰的悸动,伴随着难以名状的酸楚,自胸腔深处蔓延开来,瞬间攫住了他的呼吸。
他僵立在原地,如同一尊凝固的石像,目光复杂地久久凝视着那座被云雾深深锁住的山峰。无数种情绪,如同汹涌的暗潮,在他沉寂的心湖底猛烈翻腾、冲撞——有猝不及防的惊讶,有潮水般涌来的深切怀念,有被勾起的、深入骨髓的伤痛,更有曾经支撑他活下去的、浓烈的不甘……
他从未设想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这样一个毫无准备的时刻,毫无预兆地再次看到青云山。
离开青风城后,他一路向西,看似漫无目的,或许在潜意识的最深处,就藏着一丝想要靠近这里的、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念头。
如今,它就这样毫无征兆地、突兀地撞入了他的眼帘。
凌云的目光,缓缓地、沉重地移动着,仿佛拥有穿透数十里空间的魔力,看到了山脚下那座宏伟壮观的巨大山门。那扇象征着无上权威与门槛的门户,曾是他通往梦想的起点,也是他狼狈离开的终点。
山门前,是那片宽阔得足以容纳万人的白玉广场。广场地面由整块整块巨大的白玉石铺就,打磨得平整光滑,在秋日午后强烈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目而圣洁的光芒,几乎令人不敢直视。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块高达数丈的巨大石碑,碑身古朴厚重,上面以遒劲如龙、蕴含道韵的笔法,深刻着三个仿佛带有生命的大字——“青云宗”。据说那是青云宗开派祖师以毕生修为亲笔所书,历经岁月沧桑,依旧散发着淡淡的、令人心神震慑的无形威压。
记忆的闸门,在这一刻轰然崩塌,汹涌的往事瞬间将他淹没。
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第一次满怀憧憬与忐忑踏入山门的情景。
那时的他,身负九窍玲珑心的绝世天赋,光芒万丈,被誉为青云宗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被地位尊崇的玄阳子长老亲自收为亲传弟子,前途似锦,未来仿佛铺满了璀璨的星光。
他记得当时的自己,穿着崭新、象征着内门弟子身份的青色道袍,在无数道或羡慕、或敬畏、或嫉妒的目光注视下,昂首挺胸地走在冰凉光洁的白玉广场上,心中那份膨胀的骄傲与自得,几乎要满溢出来。
他也记得,在宗门大比那万众瞩目的擂台上,他意气风发,长剑挥洒间寒光四射,剑锋所指,一个个对手纷纷败落剑下。距离象征着年轻一代最高荣耀的“少宗”之位,仅仅一步之遥,仿佛唾手可得。
然而,记忆中最清晰、最锐利、如同冰锥刺入骨髓的,是最后一次站在山门前的情景。
那一天,天空阴沉得如同墨染,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冰冷的雨丝淅淅沥沥,无情地落下,打湿了冰冷的白玉石,也打湿了他单薄的衣衫。
他被当众宣布废除修为,逐出宗门。
陈默长老那不含一丝温度、如同宣判死刑般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清晰回响,字字如刀:“凌云,你心性顽劣,骄纵跋扈,屡犯门规,更在宗门大比中暗下杀手,其心可诛!念你年少无知,且有玄阳子掌门苦苦求情,免去死罪,废去修为,逐出青云,永世不得踏入青云山半步!”
周围,是同门弟子们投射过来的目光:有毫不掩饰的鄙夷,有虚伪的同情,更有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那些目光交织成网,将他牢牢钉在耻辱柱上。
他看见了石磊,那个取代了他位置的人,站在人群之中,眼神复杂,有掩饰不住的得意,却也似乎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惋惜。
而远处,玄阳子师父那曾经伟岸的背影,此刻显得那样孤寂和苍老,肩膀在微微颤抖,却始终,始终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他记得自己当时胸腔中燃烧的滔天怒火,那刻骨的不甘,那深入骨髓的屈辱,以及所有希望被彻底浇灭后陷入的绝望深渊。他对着那冰冷的山门,对着那高耸入云的青云山,发出了最恶毒、最疯狂的诅咒,嘶吼着终有一日要回来报仇雪恨。
然后,他被两个面无表情、孔武有力的外门弟子粗暴地推搡着,踉踉跄跄地走下那曾经承载他荣耀的白玉广场,狼狈不堪地走出那象征着无上仙缘的山门,如同一只被驱逐的、遍体鳞伤的丧家之犬。
那一天的雨,冰冷刺骨,不仅浇透了他的身体,更将他心中残存的所有光明和温暖,彻底浇灭。
“呵……”
一声低沉的笑,毫无征兆地从凌云喉间逸出。那笑声干涩而沙哑,带着一丝浓得化不开的苦涩,一丝对过往无知的深刻自嘲,还有一丝……仿佛历经千帆后的释然。
时间,真是这世间最好的良药。
曾经以为会铭记一生、刻骨铭心的仇恨和屈辱,在经历了青风城近一年风霜雨雪的磨砺、在生死边缘的挣扎求存后,那尖锐的棱角似乎已被岁月悄然磨平,变得不再那般刺痛灵魂。
他不再像当初那个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少年,一心只想着杀回青云宗,以血还血,报仇雪恨,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他开始能够以一种近乎旁观者的平静,回望那段充斥着光芒与阴影的过去。
他冷静地剖析自己,承认当初那个凌云,确实骄纵跋扈,目中无人;确实顽劣不堪,视门规如无物;确实犯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错误。被逐出宗门,固然有石磊等人的推波助澜和暗中算计,但追根溯源,更多的还是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青云宗,这个庞然大物,给予了他令人艳羡的天赋,提供了他修行所需的丰厚资源,赋予了他无上的荣耀光环;同时,它也毫不留情地给予了他最严厉的教训,留下了最深刻的伤痛烙印。
它像一所无比严厉的学堂,教会了他踏入仙途的基础法门,引领他窥见大道的一角;更在痛楚中,让他明白了人心的复杂幽深,世事的变幻无常,命运的翻云覆雨。
它是他人生中,一段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无法回避的深刻印记。
好的,坏的;荣耀的,耻辱的;温暖的,冰冷的……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熔铸成了今天的他,成为了他灵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凌云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山间清冷的空气连同那些复杂的情感一同吸入肺腑。
空气中,那属于青云山的、独特而熟悉的灵气气息,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可辨了。那气息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源自高阶修士和圣地本身的、淡淡的、却无处不在的威严与压迫感。这感觉,曾经让他感到无比的安心与自豪,仿佛找到了归宿;后来却让他感到窒息和恐惧,如同背负着沉重的枷锁。
而现在,再次感受到这股曾经熟悉到骨子里的气息,他的心中,竟只剩下一种近乎澄澈的平静。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于青云宗这棵大树才能生存、才能找到存在价值的懵懂少年了。
他已经在青风城那片泥泞污浊的沼泽地里,凭借着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双手,挣扎着、一点一点地重新站了起来。
他已经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着,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根基,确立了自己心中所要坚守的道。
青云山再高,再神圣,再令人仰望,终究也只是他漫长人生旅途中所经过的一座山峰。
他曾经满怀憧憬地攀登过,也曾无比狼狈地跌落过。
但现在,他要走自己的路了。一条不再依附于任何宗门,只属于凌云自己的道路。
凌云的目光,最后一次,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与平静,落在那片云雾缭绕、如梦似幻的青云山主峰之上。那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与过去的一切做了无声的告别。
然后,他缓缓地、无比坚定地,转过了身。
他没有选择朝着青云山的方向再靠近一步,哪怕只是远远地、悄悄地再看一眼山门。
他选择了与青云山相反的方向。
那里,没有仙气缭绕的巍峨山峰,没有象征着无上仙缘的宗门圣地。
只有连绵起伏的、平凡而朴实的丘陵,和通向未知远方的、充满变数的道路。
但那里,有他想要去看的、更广阔、更自由的天地。
他的脚步迈开,沉稳而有力,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踏碎了过往的桎梏。
肩上简单的包袱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那束风干的野菊,在晃动中依旧散发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属于旷野的清香。
丹田内,那一丝微弱的灵气,如同永不枯竭的溪流,在经脉中缓缓流淌,无声地滋养着他疲惫的筋骨,更滋养着他那颗历经磨难洗礼、反而愈发坚韧不屈的心。
他不再怨怼。
不再仇恨。
青云宗的那段过往,那些耀眼夺目的荣耀与深入骨髓的屈辱,那些曾以为真挚的情谊与最终冰冷的背叛,都已化作了滋养他成长的阶梯。
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塑造了今天这个站在山风中的凌云。
他会带着这些记忆前行,如同背负着过往的勋章与伤痕,但绝不会再被这些记忆束缚住脚步,迷失了方向。
他的路,在前方。
在那片没有青云山阴影笼罩的、更广阔的天地里。
秋风再次呜咽着吹过山岗,卷起地上零星的落叶,也卷起了他略显陈旧的衣角。
他的背影,在那蜿蜒曲折、洒满金黄落叶的山路上渐行渐远,最终,被一片茂密的、同样染尽秋色的金黄树林所吞没,消失不见。
远方的青云山,依旧巍峨耸立,云雾缭绕,神圣而威严,亘古不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
但它,已经无法再左右凌云未来的人生轨迹了。
他与过去的“青云”,终于在这深秋的山风中,达成了无声的和解。
不是原谅,那些伤痛依旧存在。
也不是遗忘,那些记忆无法抹去。
而是坦然的接纳。
接纳过去的一切——好的,坏的;光明的,黑暗的;给予的,剥夺的——将它们视为自己生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后,怀抱着这份接纳后的平静,勇敢地、坚定地,走向那个属于他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