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咧嘴一笑,压低声音说:
“悄悄跟你们讲,咱们这儿是试验点。”
“伟哥讲过,再有两年,咱们村的模样,就是二十年后全国大多数村子的样子。”
杨建华听了,眼里泛起光,却又带着几分感慨:
“真能等到那一天吗?东大的乡亲们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可还要等二十年……太久了。”
许正阳的手早已紧紧攥成拳头,指节发白。
他和杨建华不一样。
她虽出身南粤,却是羊城市区人,从小在城里长大。
而他是中原省农村出来的,骨子里刻着那片土地的贫瘠与沉重。
中原大地,自古兵家必争,战火不断,农民的日子像被压在石头下的草,艰难地挣扎着活。
多少人家守不住田地,只能背起包袱外出讨生活。
他对那些情景太熟悉了——破屋漏雨、孩子辍学、老人病倒在床却没钱医治。
杨建华觉得二十年太长,可许正阳却觉得,如果只需二十年,就能让中原的父老乡亲过上如今二王村的生活,哪怕搭上自己这条命,他也愿意!
就在这一刻,他对丰收集团的感情彻底变了。
从前只是执行任务,现在是发自内心地想为这个目标拼一把。
动力完全不同了,像是从根上换了个人。
管春秋继续说道:
“这房子不小,一个人住确实冷清。
我建议你们把家里人接来。”
“别担心来了没活干,村里现在缺的就是人手,只要肯做事,总能找到适合的位置。”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长辈,更该搬来。”
“这儿气候好,山水养人,空气干净,晚上还能听见虫鸣鸟叫。”
“老年活动也多得很,跳舞、下棋、唱戏都有地方。”
“我爸妈还有我爱人爸妈都搬来了,四老同住,天天热闹得不行。”
两位老人其实用不了几间房,年纪大了最怕寂寞,有人陪着说话,连药都少吃两粒。
杨建华心动了:“我爸妈年纪也不小了,确实可以考虑过来。”
许正阳轻轻摇头:“我没家人,一个人。”
至于他是不是真孤儿,没人说得清。
他是师傅在少林寺门口捡来的,打小就在庙里长大。
他也没打算寻亲——能把娃放在寺庙门口的人家,找回来又能怎样?
管春秋点点头:“你跟伟哥还真像,他也是孤身一人。”
许正阳不愿多谈这些:“走吧,去总部看看。”
前往安保中心的路上,许正阳忽然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路边的路灯上。
“那上面装的是什么?”
管春秋随口答道:
“太阳能灯。”
“天晴的时候吸收阳光转化电能,晚上按点释放照明。”
“原来这儿也是普通电灯,后来研发中心在电池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这才换成了这种。”
“每晚十点前亮灯,之后自动熄灭。”
杨建华好奇:“怎么不整夜开着?是蓄电不够?”
管春秋笑着摆手:“不是技术问题。
十点以后大家都该休息了,灯一直亮着影响睡眠,对身体不好。”
杨建华顿时明白过来。
可许正阳却盯着管春秋,语气沉了下来:
“你知道我想问的不是灯的事。”
杨建华一愣:“许总,您指的是……”
许正阳抬起手,指向路灯顶端一个不起眼的小装置:
“我说的是那个‘眼睛’。”
“每一盏灯上都有。”
“我们路过的好几个路口也都装着一样的东西。”
管春秋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许总真是警觉!”
他放低声音:
“那是监控探头。”
许正阳和杨建华同时一怔。
管春秋一边往前走,一边低声解释:
“这也是咱们正在试的新技术之一。”
“这些摄像头带红外功能,夜里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谁在路上走,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也是二王村最大的秘密之一。”
没走多远,管春秋便领着两人拐进一间隐蔽的屋子。
门口守卫森严,经过一番查验身份、通报姓名后,才允许他们进入。
许正阳和杨建华一踏进门,顿时愣在原地。
整面墙被无数块显示屏填满,密密麻麻排列整齐,每一块屏幕上都标注着时间、地点与日期,细看之下,画面竟是正在发生的实时影像。
管春秋语气里透着自豪:
“这是我们监控中心的核心区域。”
“像这样的系统,村里总共建了五处。”
许正阳略一蹙眉,问道:
“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管春秋坦率答道:
“为了安全。”
“最开始,是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
那阵子各地频传儿童失踪的消息,伟哥特别上心。”
“虽说咱们村有民兵巡逻队,但他还是坚持要上这套监控体系。”
“不仅如此,他还把全村每个人的资料全都录入了系统。”
“一旦出现陌生面孔,后台立刻就能识别并报警。”
“为实现这个功能,工大整整三百名师生熬了半年才搞定。”
杨建华听得直咋舌,忍不住问:
“这技术很难搞?”
管春秋点头:
“非常难,几乎是从零起步。”
“据汉大上官院长的说法,这项成果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只有我们一家能做到。”
什么?!
两人闻言心头一震。
老管继续说道:
“这项技术未来可应用的范围极广——公安、金融、机密单位,都是潜在使用场景。”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试点项目。”
“前不久,中科院还专门送来一台小型超算充当服务器支持运行。”
“稍后你们也得录入面部信息,把个人数据存进去。
这样以后拿卡进出重点区域,就不会误触警报。”
许正阳一愣:
“也就是说,要是别人擅自闯入,系统马上就会察觉?”
“没错。”管春秋肯定地点头。
杨建华由衷感叹:
“有了这套系统,咱们的秘密就等于上了双保险。”
管春秋却摆摆手:
“也不能太依赖机器。
程序终究是人写的,难免会有疏漏。”
“一旦被人钻了空子,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伟哥讲的。”
“他还说,哪怕设备再精准,操控它的还是人。
既然是人操作,就可能被干扰、被破坏。”
许正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的意思是,我们必须确保这些设施本身不被外力破坏?”
管春秋神情严肃:
“正是如此。”
“这些摄像头和终端,相当于我们延伸出去的眼睛和耳朵。
一旦失灵,就得第一时间查明原因。”
“这不是小事,而是头等大事。”
“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转安全。”
许正阳郑重应下:
“接下来这一个月,我们俩全听你安排,该怎么干你说就是。”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特工,许正阳清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最好的态度就是放下架子,虚心求教。
这里跟海棠小院完全不同,处处都是前沿科技,节奏快、门槛高。
如果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落伍。
所以他姿态放得很低。
杨建华也爽快笑道:
“管队,你就当带两个新手徒弟,怎么吩咐我们都照办。”
管春秋正色回应:
“我不过是比你们早来几天罢了,论专业素养,未必及得上你们两位。”
几句话下来,气氛轻松了不少,合作自然顺畅起来。
接着,他掏出两部通讯设备递给二人:
“这是咱们安保骨干的标准配备。”
许正阳接过打量片刻,有些迟疑:
“这……是大哥大?”
管春秋笑着点头:
“算是升级版的大哥大,也算是手机的一种。”
“这是我们集团自主研发的技术产品。”
“比起国外同类机型,体积更小,待机更久,信号更强,而且特别抗摔。”
说着,他一把夺回自己的那台,作势就要往地上砸。
许正阳反应极快,伸手一把抄住。
管春秋愣了一下,脱口而出:
“许总,身手真利索!”
许正阳皱眉责问:
“这么好的手机,你干嘛要摔它?”
管春秋挠了挠后脑勺,嘿嘿一笑:
“哎呀,我是想试试这手机到底有多结实。”
“就算从五层楼扔下去,砸得四分五裂,只要把零件全捡回来拼上,照样能打电话。”
啥?!
许正阳二话不说,一把抓起刚拿到手的手机,往地上狠狠一摔。
啪——!
机身瞬间碎成几块,零件散了一地。
三人赶紧蹲下,一片片捡起来,重新组装。
不一会儿,一台完整的手机又出现在手里。
连许正阳这种沉得住气的人都有点发愣:
“要是打不了电话,你的那台归我!”
“管队,我是信你才配合这实验,要是真因为我听你吹牛,第一天就把配发的通讯工具弄报废了……”
“不止你的手机得赔我,以后但凡有空,我就找你练实战!”
管春秋连忙摆手:
“许总您放宽心,这话可是祁同伟亲口说的,还能有假?”
杨建华在一旁轻声提醒:
“管队,许总是海棠小院出来的顶尖高手。”
啊?!
管春秋眼睛猛地睁大:
“你说的是……那个海棠小院?”
杨建华重重点头。
管春秋嘴巴都合不拢了:
“大内第一高手?!”
他额头开始冒汗,心里直打鼓。
大内向来神秘莫测,他虽然上过战场、立过功,也曾梦想能进中枢护卫要员,可惜终究没能如愿。
哪想到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许总,竟是从海棠小院走出来的头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