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赞誉松赞干布派来的新一波“谢罪”使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繁华的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使团的到来,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引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对这一事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大家都在猜测,这一次吐蕃的使团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息和礼物呢?
有人说,吐蕃可能会送上珍贵的珠宝和稀有的香料,以表达他们的诚意和友好;也有人认为,使团或许会带来一些特殊的文化艺术品,展示吐蕃独特的风情和传统;还有人猜测,吐蕃可能会借此机会,与唐朝商讨一些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事宜。
各种猜测和传言在长安城中流传,使得人们对使团的到来愈发关注。而使团成员们,则在人们的瞩目中,缓缓走进了长安城。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举止优雅,面带微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使团进入长安城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使者们的姿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却显得异常谦卑,仿佛对大唐充满了敬畏之情。
使团的首领更是亲自上前,向唐朝官员献上了一份极其丰厚的礼物。这份礼物不仅包括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珍贵的丝绸和香料,还有吐蕃特有的奇珍异宝。这些礼物的价值之高,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使者们再次提出的“请婚”请求。他们言辞恳切,谦卑地表示,希望能够以大唐公主下嫁吐蕃,永结盟好,以弥补松州之战的过失。
这一请求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毕竟,松州之战刚刚结束不久,吐蕃竟然如此迅速地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是,考虑到吐蕃的诚意和礼物的丰厚,唐朝官员们也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个请求。
朝中部分大臣持有这样的观点:鉴于吐蕃已经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并表示臣服,我们不妨将公主许配给吐蕃,以此来换取两国边境的长治久安,同时也彰显我天朝大国的气度和风范。
然而,就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李世民(陈默)端坐于龙椅之上,面沉似水,眼神冷冽,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吐蕃的和亲之请。
“吐蕃屡次冒犯我大唐天威,战败后才假意投降,其真实用心实难揣测!”李世民的声音冰冷而坚定,仿佛整个朝堂都被他的威严所笼罩,“岂能将公主下嫁于他们,如此一来,不仅会损害我国的尊严,更会助长吐蕃的骄横之气!”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回荡在朝堂之上,令众人皆为之震惊。李世民继续说道:“朕的女儿,绝不是用来安抚那些豺狼的工具!若想要和平,唯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吐蕃需谨守臣子之礼,安分守己,开放互市,绝不可再生歹意!”
他的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吐蕃使者在他的威压下,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悻悻然地离去。
李世民心中深知,松赞干布请婚不过是一个幌子,其真正目的是借机获取大唐的先进技术、文化,并借此抬高自身在吐蕃的地位。他绝不会给对方这样的机会,因为他明白,只有保持强大的武力威慑,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如此强硬的态度必然会进一步激怒吐蕃,激发他们的仇恨和征服欲望,为未来埋下新的隐患。但他毫无畏惧,因为他坚信,只要大唐自身足够强大,任何敌人都无法撼动其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