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这座古老而宁静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阳光洒在城中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大街小巷,也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里,李恪轻车简从,踏上了巡视春耕的道路。他身着朴素的衣裳,没有过多的随从,只有一颗关心百姓的心。
李恪漫步在田间小道上,微风拂面,带来了泥土的芬芳和春天的气息。他仔细观察着每一株秧苗,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耀着生命的光芒。他弯下腰,轻轻抚摸着秧苗,感受着它们的生长状态。
与李恪一同前行的还有几位老农,他们热情地与李恪交谈着。李恪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关于农时的问题,询问他们在耕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位老农忧心忡忡地说道:“大人啊,我们这些农户大多都缺少耕牛,这可让我们的耕种变得十分艰难啊。”
李恪听闻,心中一紧,他深知耕牛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没有耕牛,农民们只能靠人力来耕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极大。
李恪当即下令,将都督府的官牛租借给那些缺少耕牛的贫户使用。他还特别强调,租金只需收取少量,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这个决定让老农们喜出望外,他们纷纷对李恪表示感激之情。李恪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希望这些官牛能帮助你们顺利完成春耕,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李恪的关心和支持下,安州的春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农民们充满信心地劳作着,期待着秋天的丰收。而李恪的善举,也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百姓的心田。。
在安州这片土地上,又一桩土地纠纷案浮出水面。地方豪强依仗权势,企图强行夺取普通百姓的田产,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慨。
李恪听闻此事后,决定微服出访,亲自调查这起案件。他乔装打扮,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交流,倾听他们的苦衷和诉求。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李恪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了豪强的恶行。
回到衙门后,李恪毫不犹豫地升堂审案。他当庭揭露了豪强的罪行,让其无法抵赖。面对铁证如山,豪强及其恶仆们终于低下了头。
李恪当众宣判,杖责豪强恶仆,并将被强占的田产如数判还给原主。这一公正的判决,让在场的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李恪为“贤王”。
李恪的这一举动,不仅在安州引起了轰动,更是通过商旅和士人的口口相传,隐隐传向了京城。人们对这位年轻的王爷刮目相看,赞赏他的务实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远在京城的李世民收到了百骑司的密报,得知了李恪在安州的所作所为。他对李恪的表现再次表示赞赏,认为他不仅有能力处理政务,更能深得民心。
然而,李恪的哥哥李泰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的焦躁却愈发严重。他意识到李恪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