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的长安,朝阳刚跃过城墙,将朱雀大街染成一片金红。城外的灞桥两侧,早已挤满了送行的百姓,老人们捧着装满粟米的布囊,妇人抱着缝制好的护膝,孩童们举着小旗,踮着脚尖望向远方 —— 今日是大唐东征大军启程的吉日,李世民将亲率二十万将士,奔赴辽东。
随着一阵沉稳的鼓点响起,街道尽头传来整齐的马蹄声。李世民骑在一匹通体乌黑的河西骏马上,身披明光铠,甲片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腰间悬挂的太阿剑剑柄镶着七颗明珠,随步伐轻轻晃动。他身后,李靖、李积等将领身着重甲,按序排列,再往后,是绵延数十里的大军,骑兵的玄甲连成一片黑色洪流,步兵的长枪如林,弩手的箭囊鼓鼓囊囊,连随军的工兵营都推着满载攻城器械的马车,秩序井然,不见半分杂乱。
“陛下万岁!”“王师凯旋!” 百姓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老人们颤巍巍地将粟米布囊递向士兵,妇人则把护膝塞到近前的兵卒手中,眼中满是期盼。李世民勒住马缰,抬手向百姓致意,声音透过甲胄,带着沉稳的力量:“诸位父老放心,朕定率大军平定高句丽,护我大唐疆土,让尔等安居乐业!”
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李世民轻轻一夹马腹,骏马缓步前行。他回头望向身后的长安城,朱雀门巍峨矗立,宫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 这座他守护了数十年的都城,是大唐的根基,也是他此行的牵挂。心中既有挥师东征的豪情,也藏着对未知战局的凝重:高句丽依山筑城,易守难攻,辽东的严寒与辽泽的泥泞,都是大军要面对的难关;更别提泉盖苏文此人阴狠狡诈,恐会设下诸多陷阱。但看着身旁将士们挺拔的身姿,听着队伍里坚定的脚步声,他的眼神又渐渐变得锐利 —— 大唐历经数年准备,粮草充足,军械精良,还有陆海两路夹击的妙计,此战,必能功成!
队伍缓缓驶离灞桥,朝着潼关方向前进,黑色的洪流在官道上绵延,扬起的尘土与朝阳交织,成了长安城外最壮阔的景象。百姓们还站在原地,望着大军远去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口中仍在低声祈祷,盼着将士们早日归来。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登莱港,却是另一番壮阔景象。港口内,数百艘海鹘船整齐排列,船帆如白色的云朵,密密麻麻覆盖了半个海面。船身两侧的撞角闪着金属寒光,甲板上,士兵们正检查投石机与猛火油柜,水手们则忙着调整缆绳,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湿与桐油的气息。
牛进达身着青色战袍,站在旗舰的船头,手中紧握着绘制详细的海图。他抬头望向天空,湛蓝的天幕上无云,海风平稳,正是出海的好时机。“传令下去,起锚,扬帆!” 他高声下令,声音透过海风,传到每一艘船上。
随着号角声响起,水手们奋力转动绞盘,沉重的船锚缓缓离开海底,溅起阵阵水花;船帆被一一升起,在海风的吹拂下渐渐展开,如雄鹰展翅。“出发!” 旗舰上的信号兵挥动旗帜,第一艘海鹘船缓缓驶离港口,随后,一艘接一艘的战船跟了上去,形成一条长长的船队,朝着辽东半岛的方向驶去。
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船队的影子倒映在海中,随着波浪轻轻晃动。牛进达站在船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的蔚蓝深处 —— 此行他们肩负着跨海奇袭的使命,要避开高句丽的海防,直扑平壤,给敌人致命一击。他摸了摸怀中的指南针,心中充满信心:有此物指引方向,再加上将士们数月的演练,定能顺利抵达目的地,与陆军呼应,一举拿下高句丽!
长安城外,陆军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朝着辽东腹地进发;登莱港外,海军的船队扬帆起航,驶向茫茫大海。大唐的两路巨拳,一陆一海,朝着同一个目标 —— 高句丽,同时挥出,一场决定东亚格局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