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子真金对朝政的看法,忽必烈一直都非常重视。毕竟,真金作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的观点和意见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听到真金谈论朝政时,忽必烈的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起来,仿佛能从真金的话语中看到国家未来的方向。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真金,仿佛要将他的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
然而,这种欣赏的眼神转瞬即逝,很快就被忽必烈的冷静和果断所取代。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仅仅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做出决策,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既然他一直有不同的想法,那么这件事情便由你去办了。”忽必烈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海军一事,也交与你了。”
真金闻言,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这是父皇对他的信任和期望,也是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是,父皇!孩儿一定好好办差,不辜负父皇的期望。”真金连忙躬身应道。
对于父皇交给的差事,真金充满了欢喜和期待。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够完成任务,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时,一旁的大臣突然开口问道:“陛下,那么这群日本使臣该如何处置呢?”
忽必烈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哼,这群日本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大元朝本来就想剿灭他们,如今他们被宋朝歼灭,也算是一件好事。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还敢犯到朕的面前!”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一切交由太子处理,让他看着办吧。”
忽必烈不容置疑的语气,直接把对日作战的攻击交给了太子真金。
也算是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同时也希望他能凭借此事历练出来,同时掌握军队,未来他上位之后想要进行改革,那么就能容易不少。
……
“太子殿下,我们日本人愿为太子殿下马前卒,
只要太子殿下能够助我们天皇殿下剿灭宋朝,那么我们大日本帝国武士愿意为元帝国奋斗”
看着眼前这头鬼子,冒着精明的凶光,看起来恭敬,实际上内心一肚子算计的龌龊垃圾,太子真金,也是咬紧牙关,对于这种杂碎,向来是不屑一顾的。
不出意外的话,他被投放到了宋末三帝的试炼副本之中。
这种感觉十分神奇,当初就只是看到了三位小皇帝的操作,如今这几天要跟这三个小皇帝在副本之中对垒?
这不是纯纯欺负人吗?
至于眼前的这头鬼子?
在看了天幕之后,曾经对于这些杂碎没有一点好感。
再来到试炼副本之中,他也给自己定下了几个目标,一个顺利登基推行改革,仿孝文帝,让大元的国运能够突破100年,最好能有200多年,自然而然的灭亡。
第二个便是实现父皇的大元梦,一统蒙元帝国,并且尽可能的将这个版图经营好,并且传承下去。
而想要完善大元的边疆,那么吞并日本岛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毕竟大元帝国横绝世间并不需要什么狗屁邻居,更何况是日本这种一直觊觎中原的恶邻,趁早灭其族裔比什么都强。
……
于是乎,这些日本来的杂碎在大都拜访了几圈都没有得到回应,甚至直接被人打断,腿扔到了大街之上。
不仅没人同情,反而因为他们是一群矮子的缘故,直接被一些人贩子当孩子贩卖了,更是打断他们的狗腿,嗯,当做先天残疾的孩童沿街乞讨。
在另一边,宋军的北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鬼子们遭受了一连串的惨败。而鬼子天皇一直苦苦等待着元朝的援兵,却始终未能如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最终不得不率领部众投降。
然而,由于此时的鬼子天皇已经失去了投降的资本,他的命运变得十分悲惨。
他被宋军毫不留情地剁成了臊子,其家族也因此彻底沦为了历史的一堆垃圾,被人们所遗忘。
与此同时,宋军在日本岛上逐渐站稳了脚跟。
他们开始积极练兵,为反攻中原做着充分的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陆秀夫和张世杰仔细研究了天幕上的地图,对战略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认为朝鲜半岛和辽东地区是倭寇进攻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好的跳板。
这两个地方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它们犹如咽喉要道一般,扼守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一旦被控制,就如同给倭寇的进攻套上了一道紧箍咒,让他们难以施展手脚,从而为宋军的反攻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有利的条件。
然而,就在众人对反攻计划充满信心的时候,张世杰却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陆丞相,如果我们真的反攻中原,会不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
他的话语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引起了一阵涟漪。
陆秀夫显然没有料到张世杰会有这样的担忧,不禁一愣,随即问道:“啊?这是为何?”
张世杰稍稍迟疑了一下,解释道:“我们与那些倭寇不同,倭寇之族最为卑贱残暴,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我们宋军,只是想要收复中原,恢复汉室江山,并不会像倭寇那样在中原大地大肆屠戮。所以,我担心我们的行动会引起中原百姓的误解和反感。”
陆秀夫听后,微微一笑,安慰道:“张将军,你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
我们宋军一向以仁义之师自居,此次反攻中原,旨在驱逐外敌,还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只要我们在行动中秉持正义,不扰民,相信中原百姓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
说罢,陆秀夫看了看四周,见一切政务都已处理妥当,便提议道:“如今诸事已毕,倒不如我们闲聊一番,放松一下心情。”
就在这时,一名信使匆匆赶来,呈上了一封来自原大都的信件。这封信历经千山万水,漂洋过海,终于抵达了日本岛。而送信之人,正是一名元廷的大使。
这名大使身负特殊使命,特意将这封信送到了宋朝的临时驻地——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