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的清晨,荷香漫过莲塘,昨夜还是半开的荷苞,今朝已全然绽放——粉色的花瓣层层叠叠,裹着嫩黄的莲蓬,像亭亭玉立的姑娘站在碧叶间;白色的荷花更显清丽,花瓣上沾着晨露,风一吹就滚落在塘水里,溅起细碎的涟漪。蓝念安光着脚就往塘边跑,手里还攥着昨天画的荷苞图,要和盛开的荷花比一比。
“娘!开了!春芽旁边的荷花开得最大!”他蹲在塘埂边,鼻尖几乎要碰到花瓣,声音里满是欢喜。江念卿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摘的荷叶和新煮的绿豆汤——今早看到荷花开,特意用荷叶包了绿豆汤,要让孩子们尝尝荷香的味道。“慢点看,别碰掉花瓣,”她把荷叶包的绿豆汤递给蓝念安,“这荷花能开三天,咱们慢慢赏,等花瓣落了,就能结莲蓬了。”
蓝承宇扛着采莲船的木桨走来,船里还放着个竹编的花筐,要摘几朵开得好的荷花插在屋里;念莲丫头怀里的莲娃娃换了身艳粉色的布裙,裙摆上绣着盛开的荷花,她小心翼翼地把娃娃放在荷花旁的荷叶上,小声说:“娃娃,你看荷花多漂亮呀,咱们一起拍照好不好?”
没过多久,蓝思追、金凌和蓝景仪就来了。蓝思追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要记录每朵荷花的开放日期,方便后续观察莲蓬的生长;金凌提着个陶罐,里面装着刚熬的蜂蜜水,打算给荷花旁的小鱼喂点食;蓝景仪背着“莲塘记”,还带了盒新的粉、白、黄三色颜料,要把荷开满塘的盛景画下来。“今年的荷花开得比去年旺,”蓝思追笑着说,“粉荷有八朵,白荷有五朵,比去年多了三朵呢。”
众人很快忙活起来。蓝思追和蓝承宇整理采莲船,金凌和江念卿给小鱼喂蜂蜜水,三个孩子则围着荷花打转。蓝念安拿着小本子,仔细记录每朵荷花的位置和大小,还在旁边画小小的简笔画;念莲丫头把莲娃娃放在不同的荷花上,用手机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蓝景仪则坐在塘边的柳树下,笔尖飞快地勾勒——碧叶连天,荷花满塘,粉色的、白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屋檐下的燕子时不时俯冲下来,叼着虫儿飞回巢,巢里传来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画面满是夏日的热闹。“这是‘荷开满塘’图,”他边画边说,“等莲蓬熟了,再画一幅‘采莲欢’,就能凑成夏日双绝了。”
正画着,忽然有只小燕子从巢里探出头,不小心掉了下来,扑腾着翅膀落在荷叶上,叽叽地叫着。“小燕子掉下来了!”蓝念安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小燕子捧起来,“它好像受伤了,翅膀有点歪。”
蓝思追走过来,轻轻接过小燕子,检查了一下说:“没事,就是吓坏了,翅膀没受伤,咱们把它送回巢里就行。”金凌搬来梯子,蓝承宇爬上去,小心地把小燕子放进巢里,巢里的其他小燕子立刻围过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欢迎它回家。
中午时分,采莲船整理好了,小鱼也喂完食了。江念卿把荷叶包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荷香混着绿豆的清香,格外解暑。众人围坐在柳树下喝绿豆汤时,蓝景仪拿出“莲塘记”,翻到新画的“荷开满塘”图,让大家在旁边写句对夏天的感受。
蓝思追写的是“荷开满塘,夏意正浓”;金凌写的是“燕雏绕巢,荷香满衣”;江念卿画了只小燕子落在荷花上,旁边写着“愿荷香永驻,燕语常伴”;蓝承宇写的是“等莲蓬熟了,要带妹妹一起采莲子”;念莲丫头画了个莲娃娃坐在荷花上,歪歪扭扭写着“娃娃爱荷花”;蓝念安最认真,他画了个大大的莲蓬,旁边写着“希望春芽旁边的荷花结的莲蓬最大最甜”。
午后,阳光更烈了,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忙着采蜜传粉;屋檐下的燕子更忙了,时不时叼着虫儿飞回巢,喂给嗷嗷待哺的小燕子。蓝念安和念莲丫头坐在柳树下,看着小燕子在巢里打闹;蓝承宇帮着蓝思追整理采莲的工具;蓝景仪则继续完善“荷开满塘”图,给荷花添了层淡淡的光影,让画面更显灵动。
傍晚时分,夕阳把塘水染成金红色,荷花在余晖里泛着光,像撒在碧叶间的宝石。蓝念安舍不得走,拉着江念卿的手说:“娘,明天我还要来,看看小燕子会不会飞了,荷花有没有谢。”
夜里,蓝念安躺在床上,手里攥着片荷花瓣,梦里全是莲塘的景象:荷花依旧开得热闹,莲蓬长得饱满,他坐在采莲船上,和蓝承宇、念莲丫头一起采莲子,小燕子在头顶飞着,叽叽喳喳地叫着,魏前辈和蓝二前辈也来了,蓝二前辈弹着琴,魏前辈拿着莲蓬,笑着把新鲜的莲子递给孩子们……
窗外的月光洒在塘面上,荷花在夜色里静静绽放,燕子在巢里轻轻呢喃。它们知道,这个夏天会格外热闹,等到莲蓬熟了,会有更多的欢声笑语;等到秋天来了,它们会结出更多更甜的莲子,等着冬天的到来,再在塘泥里沉睡,等待明年春天的苏醒。那本“莲塘记”上,“荷开满塘”的画面旁,早已记下了夏日的热闹,等着莲蓬熟时,再添上“采莲欢歌”的绝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