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把故事阁的窗棂染成浅金色,谢怜就听见院外传来“吱呀”的车轮声。他推开窗一看,陶匠正赶着小推车过来,车上码着十几个青灰色的陶盆,盆沿还刻着淡淡的云心菊纹路——正是之前订的新花盆。
“谢怜公子,花盆都按您说的做好了!”陶匠笑着把车停在院门口,伸手摸了摸盆沿,“特意用细泥烧的,透气又保水,种云心菊正好。”
花城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两串刚晾好的干菊:“辛苦师傅跑一趟,这点云心菊干您拿着,泡水喝能清热。”陶匠接过,连声道谢,又叮嘱了几句养护花盆的注意事项,才赶着车离开。
两人刚把陶盆搬进院子,小海娃就提着个小水壶跑来了,身后跟着老水手,手里还扛着把新做的花锄:“听说今天要移栽云心菊,我特意来帮忙!爷爷还说,要教我怎么给花苗松土呢。”
老水手放下花锄,指着院角的云心菊:“这几株长得旺,根系肯定发达,移栽的时候得小心,别把根须弄断了。”说着就蹲下身,示范着如何用花锄轻轻撬开根部的泥土,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珍宝。
谢怜和花城跟着学,小海娃则拿着小铲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帮忙清理泥土里的小石子。墨尾蹲在陶盆边,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盆里的新土,像是在检查土够不够松软,惹得众人发笑。
“移栽前得先在盆底铺层碎瓦片,”老水手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装着提前备好的碎瓦,“这样能防止积水,根就不容易烂了。”众人照着做,把碎瓦铺在陶盆底,再填上一半掺了草木灰的新土,才把云心菊连土坨一起放进盆里。
小海娃踮着脚,帮谢怜扶着花苗:“谢怜哥哥,这个角度好不好?会不会歪呀?”谢怜笑着调整了一下:“刚刚好,咱们填完土,再浇点水,它就能好好扎根了。”
忙活了一上午,十几株云心菊终于都移栽好了。青灰色的陶盆衬着翠绿的叶片,摆在院中的石桌上、窗台下,整个院子都添了几分雅致。老水手看着整齐的花盆,满意地点头:“过几日再施点海草肥,保证长得比之前还旺,秋天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味。”
正说着,院外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卷布料和一个木架子。“文书说你们移栽了云心菊,特意让我们送些东西来!”南风跳下车,指着布料,“这是灵文殿新到的菊纹布,能给花盆做个布套,冬天保暖,平时也好看。”
慕情则把木架子搬下来,组装好后是个三层的花架:“放在窗边正好,能把小盆的云心菊摆上去,省地方还好看。”谢怜看着花架和布料,心里暖暖的:“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想得真周到。”
众人一起动手,给陶盆套上菊纹布套,再把小盆的云心菊摆在花架上。墨尾跳上花架,趴在最上层的花盆边,对着叶片“喵喵”叫了两声,像是在和新移栽的花打招呼。
中午,谢怜煮了云心菊茶,还拿出之前剩下的青团,众人围坐在石桌旁,喝着茶,吃着青团,聊着天。小海娃摸着花盆上的布套,小声说:“等青蓝花开了,咱们也给海边的花田做个小牌子吧,就像上次南风哥哥做的‘山海花田’那样,再画上青蓝花,肯定好看。”
“好主意!”南风眼睛一亮,“我下午就去镇上找木匠,做个木牌子,再让文书帮忙画画,保证比上次的还好看!”慕情在一旁补充:“还可以在牌子旁边种几棵向日葵,等长高了,就能给牌子遮阴凉,也好看。”
老水手笑着说:“海边的土适合种向日葵,我回去就找些种子,咱们下次去花田的时候一起种上。等青蓝花、‘盼春红’和向日葵一起开,那才叫热闹呢。”
午后,阳光正好。谢怜把花事册拿出来,记录下移栽云心菊的事,小海娃在旁边画了个陶盆,里面插着一朵小小的云心菊,还在旁边写了“小海娃帮忙种的”几个歪歪扭扭的字。文书不知何时来了,站在一旁看着,笑着说:“我刚才去海边看了,青蓝花苗又长高了不少,‘盼春红’的芽也更壮了,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开花了。”
“真的吗?”小海娃兴奋地站起来,“那咱们的赏花会就能早点办啦!我要邀请镇上的小伙伴,还有陶匠师傅、绣娘阿姨,让大家都来看看咱们的花田!”
文书点头:“我已经开始画赏花会的图纸了,到时候在花田边搭个小棚子,摆上花茶和点心,再挂些灯笼,肯定特别热闹。”
傍晚时分,众人陆续离开。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花架上的云心菊,墨尾趴在两人中间,渐渐睡着了。夕阳的余晖洒在陶盆上,菊纹布套泛着暖光,整个院子都透着温馨。
“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这些花,还有大家一起做的事,总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日子,我们一起守着故事阁,守着花田,守着身边的人,岁岁年年,都是这样安稳幸福。”
月光慢慢爬上窗棂,洒在花架上,落在花事册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平淡又温暖的日子,奏响悠长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