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就在李默感觉自己的精力快要被榨干,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几缕的时候,第一个捷报,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终于传来!
第一批复制培养的综合性管理及技术骨干团队,完成所有预定培训与考核,整装待发!
消息传到指挥室时,李默正揉着发涩的眼睛,审阅一份关于新据点选址的辐射详细报告。他愣了一下,随即猛地站起身,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身体爆发出惊人的速度,大步流星地冲向停机坪。
当他赶到时,停机坪上已经站满了人。
不再是往日出征时那种肃杀的军事队列,而是由不同小组组成的、略显嘈杂却充满活力的混合队伍。
站在最前面的,是小雅精心培养的三十名行政管理骨干,他们手持平板和数据板,眼神中带着初次独当一面的紧张,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兴奋。
旁边,是孙思玲带出来的二十名农业技术员,他们携带着打包好的种子、营养液样本和小型水培设备模型,脸上洋溢着将绿色希望播撒到新土地上的期待。
林倩培训的十五名基层医护穿着干净的(相对而言)白大褂,背着装满基础药品和器械的医疗箱,神情严肃而专注。
王铁摔打出来的二十名治安队员则挺直腰板,虽然装备还不算最精良,但眼神锐利,已经有了几分维护秩序者的气势。
老赵带出来的十名炊事班伙计乐呵呵地站在一旁,他们带着特制的调料包和简易食谱,确保无论到哪里,都能让兄弟们吃上“家”的味道。
甚至还有五名由初始理工团队突击培训出来的、能够处理基础机械故障和设备维护的 “万金油”技术工。
总共一百人!
这一百人,就是希望驻地呕心沥血一个多月,复制出的第一颗完整的“文明种子”!他们涵盖了管理、生产、医疗、治安、生活保障等关键领域,足以支撑起一个中小型据点的初步运转!
李默走到他们面前,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张张或年轻或成熟,却同样写满决心与希望的面孔。他看到了小雅眼中的不舍与骄傲,看到了孙思玲如同送孩子远行般的关切,看到了王铁那“老子带出来的兵绝不孬种”的自信……
他看到了自己这一个月来熬白的头发、耗损的心血,在这一刻,具象化为了眼前这一支充满生机的队伍。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他只化作了一句沉甸甸的嘱托,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等着你们的好成绩!”
没有长篇大论的动员,没有繁琐的指示。所有的技能都已经传授,所有的规矩都已经强调,剩下的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去闯。
“出发!” 李默重重地一挥手。
“是!” 一百人齐声应答,声音洪亮,震散了离愁别绪,充满了开拓的豪情。
他们迅速转身,有序地登上了早已准备就绪的数架米-26直升机。引擎轰鸣响起,旋翼卷起气流,吹动了李默额前那些刺眼的白发。
他站在原地,目送着直升机缓缓升空,调整方向,朝着张彪他们早已勘探好的、第一个具备建立新据点条件的选址飞去。
那是位于旧河道三角洲边缘的一片相对平坦、辐射较低、附近有稳定水源的区域。
雏鹰,终于离巢。
李默久久伫立,直到直升机的身影消失在昏黄的天际线。他心中没有失落,只有一种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树苗终于能够独立迎接风雨的欣慰与期盼。
这第一批“种子”的出发,标志着希望驻地终于突破了单一据点的发展模式,真正踏上了开枝散叶、文明扩散的宏伟征程!
他的付出,他的白发,在这一刻,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