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对他们这个团队!连升五级!他们和其它驻地的所有科研尖叫连连!各种情绪交织……
……
然而不安分的李默又开始用他不符合正常人类思维开始给这帮科学家描述一个更宏观世界——画大饼……
“让它一直往上,”李默指着投影,对围绕在身边的核心科学家团队说道,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不是去向某颗特定的行星或者卫星靠近,就是一直往上走,突破大气层,进入近地轨道,然后……继续向上。”
负责“启明星”项目的总工,一位从回归科学家队伍中脱颖而出的航天动力学专家,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总指挥,理论上,只要有持续的动力和足够的资源,飞行器确实可以不断加速,脱离地球引力,甚至飞向太阳系边缘。但这里涉及到几个关键问题:能源补充、远程通讯、长期维生系统、以及……”
“等等,”李默打断了他,眼神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我们先不说那些太远的。就说,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一个通往天上的‘阶梯’,或者一条‘路’,该怎么弄?”
他用手比划着,试图描绘出脑海中的构想:“不是单独一艘飞船冲出去就完事了。是那种……前面有一架在探路、在等待,后面紧跟着第二架、第三架……它们之间能用信号紧紧连在一起,像拴着一根看不见的绳子。 后面的飞船能实时看到前面飞船传回来的画面,知道它遇到了什么,是不是安全。这样,我们不就等于把我们的‘眼睛’和‘触手’,一节一节地往太空深处延伸了吗?”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科学家们眼睛一亮。这不就是某种形式的太空组网或阶梯式探索吗?
“总指挥,您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可扩展的近地轨道乃至更远空间的探测器网络?或者说是太空前哨链?”总工的语气变得兴奋起来,“通过中继信号,实现数据的实时或近实时回传,降低单次探索的风险,并逐步构建起对地球外围空间的持续监控和探索能力?”
“对!就是这个意思!”李默用力点头,“能不能设计出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看一张照片,我们要的是开眼界,是持续地、亲眼看着我们的脚步是怎么一步步迈出去的!”
他越说思路越开阔,一个更加宏大、甚至有些疯狂的远景在他脑海中铺陈开来:
“或者……我们再大胆一点!”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力量,“把这个‘阶梯’,这个网络,未来改造成我们孩子们的游乐园怎么样?”
“啊?”几位科学家愣住了。
“让他们能坐上特制的、安全的飞行器,去太空遨游!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苦大仇深地去探索,而是像去公园一样,去体验失重,去看地球的全貌,去我们建立的空间站里住上一段时间,学习、生活,把星空当成他们习以为常的背景板!”
这个想法已经足够震撼,但李默的狂想还未停止:
“再疯狂点!我们以后,就把家安到外太空去!”他张开手臂,仿佛要拥抱整个宇宙,“在地球轨道上,在月球上,甚至更远的地方,建立永久性的、能自循环的太空城!不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地球这个篮子里!让人类文明,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
指挥中心里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科学家们被李默这接连抛出的、一个比一个更宏大的构想冲击得心潮澎湃,又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
这不再是修复地球,这是要重塑人类的未来格局!
“我知道,这很难,听起来像做梦。”李默看着他们脸上复杂的神色,笑了笑,“但‘启明星一号’之前,谁敢想我们能造出核动力太空船?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现在,我们有了起点。”
他收敛笑容,目光变得锐利而务实:“当前任务,确保‘启明星一号’首次试飞圆满成功。同时,启动‘天梯’计划可行性研究,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初步方案。至于太空游乐园和太空城……先作为远景目标存档。”
他拍了拍总工的肩膀:“给我们的孩子,也给未来的我们,留一个足够大的梦。而现在,我们先得把通往这个梦的第一级台阶,牢牢地砌好。”
仰望星空的目光,从此变得更加具体,也更加贪婪。人类的征程,在废土之上,再次指向了星辰大海。而那把通往星海的钥匙,似乎正握在李默和这群重新点燃了科学之火的人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