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发声的勇气。
李劲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做法还能得到肯定,心里微微触动。
羞愧地低下了头。
吴远:嗯?凭什么?他当初凄凉地躺在地上的时候,她可不是这副面孔!哦,他知道了,她这是在收买人心!陈施欢这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可能会轻易原谅李劲。
感动吗?陈施欢乱讲的。
不可否认,吴远现在摸到点陈施欢的脾性了。
李劲是三班的学生,以后要在同一屋檐下相处三个月,肯定是要原谅他接受他的道歉的,既然是必然的结果,那为何不表现得她大度一点。
何苦故意和一个学生作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陈施欢不愿意去做。
李劲这个人,陈施欢的印象大概就是两个字概括:“愤青”。
这里是贬义。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冲动易怒,总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众望所归,容易被人当枪使。而且她翻看了三班数学老师的笔记,上面对李劲的评语是:自骄自满,时常焦虑,粗心大意。
嗯,大概就是上一世班上,那种成绩有中上,偏科战神,最喜欢接话的那种人。
陈施欢十分反感这种人,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老师。
夸他只是顺手而为,但话是没错。
“永远保持敢于发言的勇气,这是很难得的。”
但吴远不知道的是,陈施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态度。
李劲只是人生的一个小角色,她不愿用过多精力去应对他,敷衍敷衍得了,不至于闹得太过难看就行。
吴远觉得陈施欢斤斤计较,是因为吴远欺负过季许执,陈施欢心里不爽他,却又因为系统任务要帮助他,导致陈施欢面对吴远脸总是很臭的。
李校长非常满意陈施欢的教学能力,非要他形容的话,那只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
鬼能想到,请一个小学生给初中生上课,这个小学生还教的特别好,说出去别人会笑他疯了。
他相信有天才,但不相信天才会出现在身边。
陈施欢急着要走,今天是周一,她还要赶回去和季许执一起上钢琴课。
“那个,丫头,别走,我们谈谈工资……”
原先先给陈施欢按实习工资算的李校长,现在决定按正式教师的工资结算,太值了!
陈施欢脚步不停,头也没回,风将她的声音吹来:“我还有事,明天再说!”
原来在这上课还有工资的啊,太好了,她还以为要白打工呢!
初中的题比小学的难度更高,相同数量的题,系统给的知识币也更多,而且三班人数也多,有五十二个人。
一道题平均5知识币,五十二个人的话,就是260知识币,假设一节课能讲十道题,那么就可以赚2600知识币,距离中考除去周六周日大概还有七十天,那么她可以赚到知识币。
就算他们一个都没考上高中,任务失败,她也赚够九悲的治疗费啦!
既可以赚知识币还可以赚钱,再苦再累她也愿意。
这时候的陈施欢心愿很小很小,她想要逃离小山村,去更远更繁华的大城市,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挑食也不会有人说她的生活。
系统提醒。
小花匠成就人数(143\/200)。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星期,陈施欢头两天还会赶回来上两节课,营造她一直在学校的假象,后面实在太累了,索性死猪不怕开水烫,直接待在中学不回来了。
冯老师在办公室问牛老师:“你有没有觉得施欢最近很不对劲?这几天我好像都没看见过她,你知道她去哪里了吗?”
牛老师在打扫办公室的卫生,听到这个问题一怔,该来的总归还是来了。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按照之前说好的应付着:“怎么会,她不在学校能去哪,你问问小汪,应该是在他班上听课。她不说要准备跳级吗,一直在努力学习呢。”
撇撇嘴,牛老师心想:跳级,那丫头跳的根本不是年级,而是学生和老师的身份。表面上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背地里已经是初三毕业班的老师了!间谍片都不敢这么演!
冯老师放下课本,更是觉得不对劲。
“可是小汪今天请假了,他们班的课是我代上的。”
牛老师扫地的动作快了许多,即使地面已经没有垃圾,地面都快被扫成敏感肌了。
大脑正在快速运行,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小圆班上问了吗?说不定施欢二年级的科目学完了去三年级学了。你知道的,那丫头脑子好使得很,学什么都很快。”
对,就是这么说!
他都要给自己灵机一动鼓掌了,一旁存在感很低的小圆老师默默举手:“牛老师,对不起,我也没看到你们说的学生。”
学生不见是很重要的事情,她不敢说谎。
糟了,小圆一直坐这,他扫地给扫忘了。
“那,那,反正她就在学校嘛,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学生,不会乱来的。”牛老师一紧张,手上小动作不断。
扫扫扫,扫扫扫。
地面:喂我花生!
冯老师坐不住了,追问:“别扫了,那块地都要被你扫凹进去了。我说你作为班主任,不知道学生在哪你一点都不知道着急吗?”
“我当然是知道她在哪所以才不着急,真的在学校,没骗你。”牛老师放好扫把和簸箕,转过来和冯老师说。
学校是学校,但不是咱们学校。
“那你把她给我叫来,我现在要见她。”冯老师对牛老师遮遮掩掩的态度极其不信任。
牛老师双手不自觉地相互搓动,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她肯定是在好好学习,把她叫来做什么,我们不能因为一点胡乱猜测就把她叫来办公室,咱们这为人师表,戏耍别人不太好吧。”
冯老师眉头紧蹙,坚定地又重复了一遍:“我要见到陈施欢,现在就要见到她。”
眼见瞒不住了,牛老师紧绷的肩膀放松,只好全部交代了:“陈施欢她,去初中了。”
冯老师想了很多种情况,但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她怎么跑初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