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岛的清晨,海风带着前所未有的湿冷,卷着树叶在林间呼啸。付少宇站在了望塔上,眉头紧锁地望着天空——铅灰色的云层低得仿佛要压到树梢,空气里弥漫着暴雨将至的压抑。
他昨晚特意核对过天气预报,明明显示未来五天都是晴好天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显然是场不期而遇的考验。
“该死。”付少宇低声骂了一句,抓起望远镜扫向岛屿各处。暴雨对单独求生的少年们来说,意味着体温流失、庇护所被毁,甚至可能引发山洪,危险系数成倍增加。
此时的养马岛观察室里,监控屏幕上的画面已经蒙上了一层水汽。家长们看着天空中翻滚的乌云,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
“这雨看起来小不了!”一位家长指着屏幕里摇曳的树枝,“孩子们的庇护所都是临时搭的,根本挡不住这么大的雨!”
付师长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得飞快,眉头拧成了疙瘩:“通知巡逻艇,准备靠近龙口岛待命!一旦情况不对,立刻实施救援!”
“等等。”赵老爷子放下手里的茶杯,目光沉静地看着屏幕,“再等等。”
“赵将军,这可不是小事!”付师长急了,“暴雨加上涨潮,低洼地带很可能被淹,孩子们要是被困住……”
“军人的孩子,没那么娇气。”赵老爷子打断他,指着屏幕里的一个画面——赵小天正用石块加固自己的简易窝棚,他把捡来的棕榈叶一层层铺在棚顶,还用藤蔓紧紧捆住,动作虽然仓促,却透着股有条不紊的沉稳。
“你看,他们已经在准备了。”老将军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下雨是常事,在野外遇到恶劣天气,本身就是生存的一部分。让他们自己应对,这才是考验的意义。”
观察室里再次陷入沉默。家长们盯着屏幕,看着孩子们各自的应对:肖雅把物资包顶在头上,正往一处地势较高的山洞挪动;李然则在庇护所周围挖了更深的排水沟,还把所有能防水的东西都盖在了睡袋上;几个发现彼此的少年,虽然没汇合,却在路过对方营地时,悄悄留下了几块干燥的树枝……
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下来,瞬间连成线,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雨网。龙口岛被笼罩在白茫茫的水汽里,能见度迅速降低。
付少宇的心跳不由得加快,望远镜里的画面变得模糊。他看到赵小天的窝棚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坠,那小子正死死抱着一根柱子,试图用身体稳住棚顶;肖雅躲在山洞里,借着闪电的光亮,用石头堵住洞口缝隙,防止雨水灌进来;李然则蜷缩在自己搭的三角棚里,虽然棚顶在漏雨,却依旧紧紧护着怀里的太阳能充电宝——那是他与外界唯一的“联系”象征。
暴雨越下越大,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林间的积水开始上涨,低洼处的营地渐渐被淹没。
“不能再等了!”付师长猛地站起身,“再这么下去,会出人命的!”
就在这时,屏幕里闪过一道闪电,照亮了东北角的画面——赵小天的窝棚终于被狂风掀翻,他没有慌乱,而是迅速背起物资包,朝着地势更高的山坡跑去。奔跑中,他还不忘捡起地上那根探路的木棍,那是他唯一的“武器”。
“你看,他在自救。”赵老爷子的声音平静如常,“这孩子像他爹,越是危急关头,脑子越清楚。”
赵团长紧握着拳头,指节泛白,却没再坚持救援。屏幕里儿子在雨幕中奔跑的身影,让他想起自己当年在抗洪前线的样子——同样的狼狈,同样的咬牙坚持。
暴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渐渐变小。
付少宇终于松了口气,望远镜里,少年们的身影陆续出现在视野里:赵小天在山坡上重新搭建了临时庇护所,虽然简陋,却足够避雨;肖雅的山洞很干燥,她正用火石尝试点燃被雨水打湿的树枝;李然的三角棚虽然漏了雨,但排水沟起了作用,营地没有被淹……
没有人发射信号枪。
观察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家长们看着屏幕里浑身湿透、却依旧忙碌的孩子,眼眶都有些发红。
“好小子……”赵团长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哽咽。
付师长也长舒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不得不承认,老将军是对的——孩子们的韧性,远超他们的想象。
雨停后的龙口岛,空气格外清新。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树叶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少年们走出临时庇护所,开始收拾残局:晾晒湿衣服、寻找新的食物、修补被损坏的窝棚……
赵小天在溪边清洗身上的泥污时,看到下游有个熟悉的身影——是肖雅。两人隔着溪水对视一眼,都笑了。没有多余的话,肖雅朝他挥了挥手,举起手里半袋完好的野果晃了晃;赵小天也举起自己刚烤好的鱼,用力点了点头。
然后,他们转身,朝着各自的方向走去。
付少宇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抹浅笑。暴雨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在独处中,更懂得了彼此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不是依赖,而是知道远方有同伴,便多了一份前行的勇气。
荒岛求生的第二天,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度过。危险真实存在过,却被少年们用笨拙却坚定的方式一一化解。他们或许还不够强大,但已经学会了在风雨中站稳脚跟。
而这场雨,不仅冲刷了岛屿的尘埃,也洗净了观察室里最后一丝疑虑。家长们看着屏幕里重新忙碌起来的孩子,眼神里只剩下骄傲和欣慰。
求生仍在继续,考验也远未结束。但此刻,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孩子已经在这片陌生的岛屿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那是在孤独中生长的坚韧,在风雨中凝结的默契,在绝境中依然向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