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岗的第一个周末,我推掉了马壮、陈志远他们闹哄哄的庆祝邀约。
烟花易冷,人情长存。比起喧嚣的酒桌,此刻有更紧要的地方要去,那就是医院,探望陈秘书病重的父亲,这既是人之常情,也存了点私心,想向这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当面取取经。
在医院病房里,我见到了略显憔悴但眼神依旧清亮的陈哥。他对我这个“继任者”的到来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欣慰。
我将精心挑选的果篮和营养品轻放在床头,言辞恳切地问候了卧病在床的陈父。
趁着陈父睡着的间隙,我和陈哥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聊了起来。
我没有一上来就问技巧,而是先忧心忡忡地谈起他家的困难,转达了府办领导和同事们的牵挂,表示大家正在想办法提供帮助。
“陈哥,不瞒您说,接过这副担子,我这几晚都没睡踏实。”我适时地露出忧虑,“县长要求高,工作千头万绪,我这点道行,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辜负了领导信任。”
陈哥拍了拍我肩膀:“小林,你能来看我,还说这些话,是把我当自己人。别慌,刚开始都这样。”他沉吟片刻,“服务领导,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除了那些明面上的规矩,有几个小关节,你留心一下,能省不少力。”
“县长不喜欢在车上听人汇报太复杂的事,容易晕车。有要紧事,尽量在办公室说,或者在到达目的地前十分钟简单提一下要点。如果是长途,他习惯在车上闭目养神,这时候除非天塌下来,否则别打扰。”
“最重要的一点,县长极其厌恶身边的人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办事。你记住,任何时候,任何人通过你想走县长的门路,哪怕只是问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你也必须第一时间、原原本本向县长汇报,绝不能有丝毫隐瞒。这是信任的基石,一旦动摇,万劫不复。”
陈哥这番毫无保留的指点,如同雪中送炭,也让我心里踏实了不少。我紧紧握住他的手:“陈哥,太感谢您了!您这些经验,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回到单位,我的新办公室被调整到了府办文秘科,一个相对安静却视野开阔的角落。
这个位置很微妙,既方便我随时响应县长办公室的召唤,又能将大半个办公室的动静收入眼底,颇有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意味。
桌上除了电脑、一个记录着县长日程、待办事项、重要联系人电话的专用笔记本,还有一个青瓷茶杯,是田静昨天“顺手”送的。
每天早晨七点半,我准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确认县长当天的日程安排,检查需要呈送的文件是否齐备,梳理可能需要提醒县长注意的事项。
文件传递是联络员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我需要对上报给县长的每一份文件进行初步筛选,判断轻重缓急,有些需要附上简洁的“内容提要”或“背景说明”,方便县长快速掌握核心信息。
这考验的不仅是文字概括能力,更是对政策、对县情的理解深度。我常常需要快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向相关科局电话核实情况,确保提供给县长的信息准确无误。
跟随县长外出,更是对我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我要提前熟悉调研路线和会议议题,准备好相关资料;途中留意县长的指示和关注点,及时记录;协调随行人员和受访单位;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生活中,我也在努力适应新的节奏和要求。坚持早起锻炼,控制饮食,保持体型。租住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总是收拾得干净整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县长可能会有急事召唤。
和张婷的约会,成了这种紧张节奏下难得的舒缓剂,但也常常被各种临时任务打断。她虽然理解,但偶尔也会流露出小小的抱怨,我只能尽力安抚。
最考验人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压力感。手机24小时不敢离身,即使是深夜,只要铃声一响,立刻就会惊醒,进入工作状态。说话做事更加谨小慎微,因为我知道,自己随口一句话,都可能被不同的人解读出各种含义。
赵明宇在经过初期的沉寂后,似乎调整了策略。他在一些具体工作交接或信息传递上,还是会设置一些小障碍,或者拖延一下。一份需要李副县长审签的文件,送到他那里可能会“无意间”压上半天;某个需要协调的会议时间,他给出的反馈总是带着点模棱两可。
对这些小绊子,我心知肚明,但都尽量平和处理,不与之正面冲突,一切以工作为重。斗而不破,是这里的生存法则。
文秘科的气氛也因为我的加入而有些微妙。田静似乎总在我附近出现,有时是过来送文件,有时是借着讨论通知格式。在我加班时,会“顺手”帮我带一杯热咖啡。
其他几位年轻的女同事,看我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好奇和打量。我知道,在这个雄性荷尔蒙过剩的权力场,一个年轻、未婚、且占据关键位置的男性,难免会成为焦点。
但我牢记张主任和陈哥的告诫,对所有的善意和示好都保持着客气而明确的距离,绝不授人以柄。
张振国主任时不时会把我叫去,询问工作情况。他提醒我:“联络员是领导的‘外脑’和‘手脚’,有些协调不动、推不动的事情,要及时向领导反映,不能自己硬扛,也不能轻易承诺。”我点头称是,明白这既是关心,也是提醒我认清自己的位置。
一个月下来,我瘦了好几斤,但眼神愈发沉静,处理事务也初步有了章法。
我开始慢慢摸到一些门道,比如如何更有效地与各部门沟通,如何从县长的只言片语中准确把握其意图,如何在繁杂的事务中抓住重点。
一天下班后,张振国主任留下我,难得地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这一个月,辛苦了吧?”
“压力很大,但很充实,主任。”我老实地回答。
他满意地点点头,语气带着几分肯定,“我看你适应得比想象中快,没出什么大纰漏。记住,这个岗位就是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是常态。习惯了就好。”
“谢谢主任,我会继续努力。”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了一种被信任、被需要,以及在挑战中快速成长的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