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匈奴大营的捷报,如一道惊雷划破北疆的阴霾。雁门关上下欢声雷动,将士们擦拭着染血的兵刃,眼中重新燃起必胜的光芒。飘絮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关外匈奴营地的袅袅残烟,神色依旧凝重——这场胜利虽振士气,却未伤匈奴根本,左贤王仍手握两万余铁骑,粮草补给虽受重创,却仍能支撑数月。
“将军,西域于阗、龟兹、疏勒三部使者已至营外,愿面见将军共商夹击匈奴之事。”亲兵来报,语气中难掩欣喜。
飘絮眸中闪过一丝锐光。突袭胜仗终是起了作用,西域部落终是看清了匈奴外强中干的本质,也看到了大燕铁骑的锋芒。她沉声道:“请三位使者入中军大帐,以礼相待。”
帐内,三位使者身着各异的部落服饰,神色间既有敬畏,亦有疑虑。于阗使者率先开口:“飘絮将军,我三部愿遵大燕谕旨,出兵牵制匈奴右路,但匈奴主力仍在,若我等贸然出击,恐遭报复,还望将军能给予支援。”
飘絮颔首,取出早已备好的舆图铺展在案上:“三位使者放心,大燕从不亏待盟友。你三部只需出兵一万,于漠北草原侧击匈奴粮道,截断其与西域藩属的联系。我会派三千轻骑配合你们,且朝廷已调拨丝绸千匹、茶叶百担,作为军需补给。待战事平定,陛下承诺,西域互市关税再减三成,通商之路永保畅通。”
她指尖点向舆图上的关键节点:“匈奴右路守军仅五千,且多为老弱,你三部联军足以应对。若遇匈奴主力回援,我雁门关守军便即刻出击,牵制其兵力,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三位使者对视一眼,见飘絮部署周密,又有实打实的好处,心中疑虑尽消。龟兹使者起身抱拳道:“将军英明,我等即刻回部调兵,三日后便在漠北盐泽与大燕轻骑会师!”
送走使者,副将忧心道:“将军,抽调三千轻骑支援西域,雁门关守军便只剩四千余人,若匈奴再次猛攻,恐难支撑。”
“匈奴经此一败,士气受挫,短期内必不敢全力攻城。”飘絮语气坚定,“且西域三部出兵,虽兵力不多,却能断匈奴后路,使其腹背受敌。只要拖延至朝廷援军与粮草抵达,此战便稳了。”
她话音刚落,帐外传来烽燧传信的急报——朝廷援军两万,由镇国大将军秦岳率领,已过河西走廊,不日便至;雪姬娘娘在归义州安置流民有功,募集粮草十万石、药材五万斤,已启程运往雁门关。
飘絮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前线有援军将至,后方有粮草补给,侧有西域联军相助,此战的天平,已然开始向大燕倾斜。
然而,变数陡生。三日后,西域传来急报:三部联军在盐泽遭遇匈奴埋伏,死伤惨重,于阗部首领战死,残部溃散。原来,幽冥阁余党早已察觉西域部落动向,暗中向匈奴献计,设下圈套,不仅重创联军,还截获了大燕支援的粮草物资。
“幽冥阁!”飘絮一掌拍在案上,银甲震颤,“这群卖国贼,若不除之,后患无穷!”
愤怒之余,她迅速冷静下来。盐泽之败,不仅让西域牵制计划落空,更让其余部落心生畏惧,怕是再难指望西域援军。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同时找出幽冥阁余党的藏身之处,切断其与匈奴的联系。
飘絮即刻传令:“派五百斥候,分多路探查匈奴营地与雁门关周边,务必找出幽冥阁余党的踪迹;同时,加强雁门关防御,将剩余兵力集中部署在城门与城墙要害处,严防匈奴趁势攻城。”
斥候们乔装打扮,潜入草原与周边城镇,数日奔波后,终于传来关键消息:幽冥阁余党约三百余人,藏匿在雁门关西南五十里的黑风寨中,寨主便是当年幽冥子的左膀右臂——鬼面人。黑风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与匈奴营地暗通消息,每日都有信使往来。
飘絮当机立断:“今夜二更,随我奇袭黑风寨,一举铲除幽冥阁余党!”
是夜,月隐星沉,寒风呼啸。飘絮率领两千精锐将士,趁着夜色掩护,悄然向黑风寨进发。黑风寨虽地势险要,但寨中贼寇自以为有匈奴庇护,防备松懈。大燕将士如鬼魅般摸上山寨,解决掉哨兵后,迅速冲入寨中。
“杀!”喊杀声划破夜空,黑风寨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幽冥阁余党虽凶悍,却怎敌得过大燕精锐。飘絮手持长枪,直奔中军大寨,一路上无人能挡。鬼面人听闻变故,提刀冲出,与飘絮激战在一起。
“飘絮小儿,当年幽冥阁覆灭之仇,今日便要你血债血偿!”鬼面人面目狰狞,刀法狠辣。
飘絮冷笑一声:“助纣为虐,勾结匈奴,残害同胞,今日便是你的死期!”长枪舞动如梨花飞雪,招招直指要害。数十回合后,飘絮瞅准破绽,一枪刺穿鬼面人的胸膛。
鬼面人倒地身亡,寨中余党见状,斗志全无,或降或逃。飘絮下令焚毁黑风寨,斩杀顽抗者,生擒余党百余人,缴获大量与匈奴往来的密信。
清理战场时,一名亲兵从鬼面人怀中搜出一封密信,呈给飘絮。信中字迹潦草,却是匈奴左贤王写给鬼面人的指令:三日后黎明,匈奴主力猛攻雁门关东门,鬼面人率余党从西门偷袭,里应外合,攻破雁门关。
“好一个里应外合!”飘絮眼中寒光一闪,“既然他们想攻城,那我们便将计就计!”
她即刻返回雁门关,与赵武商议对策:“赵将军,你率两千将士坚守东门,多设滚石擂木,佯装防备薄弱,诱敌深入;我率一千将士,埋伏在西门外的山谷中,待幽冥阁余党的残部(实则已被剿灭,飘絮故意放出消息,让匈奴信使误以为偷袭计划仍能执行)偷袭西门时,将其一举歼灭;另外,再派五百将士,绕至匈奴营地后方,待其主力攻城时,袭扰其大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赵武拱手领命:“将军妙计,定能让匈奴人有来无回!”
三日后黎明,匈奴大军果然倾巢而出,猛攻雁门关东门。左贤王亲自督战,匈奴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城墙,攻城器械撞击着城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东门守军佯装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城门更是故意留出一道缝隙。
左贤王见状,大喜过望:“攻破东门,屠城三日!”匈奴士兵士气大振,疯狂涌入城门。
就在此时,城楼上突然响起号角声,滚石擂木如暴雨般砸下,埋伏在城内的将士们冲杀而出,匈奴士兵瞬间被分割包围,死伤惨重。左贤王方知中计,想要撤军,却已来不及。
与此同时,西门外的山谷中,匈奴派来接应幽冥阁余党的五百骑兵,正等待着里应外合的信号,却不知早已陷入飘絮的埋伏。“放箭!”飘絮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匈奴骑兵,山谷两侧的将士们冲杀而下,匈奴骑兵猝不及防,很快便被歼灭。
而绕至匈奴营地后方的五百将士,也趁虚而入,焚毁匈奴大营,缴获大量粮草马匹。
左贤王听闻大营被袭,西门援军覆灭,顿时心神大乱。雁门关内的匈奴士兵更是军心涣散,争相逃命。飘絮率领西门伏兵,从城外杀回,与东门守军前后夹击,匈奴军队溃不成军。
左贤王率领残部,狼狈逃窜。飘絮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下令全军追击。北疆草原上,大燕铁骑如猛虎下山,追杀匈奴残兵,一路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这场激战,大燕军队大获全胜,斩杀匈奴士兵一万余人,俘虏三千余人,缴获马匹两万余匹,粮草军械无数。左贤王仅率数千残部,逃往漠北深处,再也无力南侵。
捷报传至洛阳,章和殿内一片欢腾。慕容复手持捷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雪姬也从归义州传回消息,流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归义州与周边各州府已恢复生产,民心安定。
然而,慕容复并未沉溺于胜利的喜悦。他深知,匈奴虽退,但漠北草原仍不安宁,西域诸部尚未完全臣服,北疆的安宁仍需长久守护。
他即刻下旨:封飘絮为镇北将军,常驻雁门关,统领北疆军务,安抚西域诸部;封雪姬为贤德皇后,主持全国民生事务,继续推行轻徭薄赋、劝农桑的政策;命镇国大将军秦岳率领援军,协助飘絮加固北疆防线,修建烽燧驿站,确保边境长治久安。
数月后,北疆防线加固完毕,西域诸部纷纷派遣使者入朝,表示愿臣服大燕,永结同盟。归义州与边境各州府,田畴千里,百姓安居乐业,昔日的战争阴霾早已消散。
雁门关城楼之上,飘絮一身银甲,望着万里无云的北疆天空,心中感慨万千。她手中紧握慕容复赐予的镇北将军印,身后是绵延的长城与安宁的草原。
洛阳章和殿内,慕容复与雪姬并肩而立,俯瞰着大燕的万里江山。烽烟散尽,国泰民安,这便是他们共同守护的家国。
“朔漠烽烟定,北疆日月安。”慕容复轻声道,眼中满是欣慰。
雪姬回眸一笑,温婉动人:“陛下英明,将士用命,百姓归心,这大燕的盛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