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1日的康南,天刚亮就飘着零星细雨,却丝毫没影响秦宇轩宿舍里的热闹。苏晓棠昨天下午就到了,此刻正跟着张卉玲在厨房忙活:张卉玲在案板上切着酱肘子,苏晓棠则拿着勺子,小心翼翼地给锅里的清蒸鱼浇汁,两人时不时小声说笑,像一对亲母女。
秦天月坐在堂屋的椅子上,手里摩挲着紫砂壶,看着秦轩荣几姐妹忙前忙后:秦轩荣正把新棉被铺在客房的床上,秦轩芝拿着红绸布,在门框上系了个简单的蝴蝶结,秦轩慧则把电风扇摆在客厅角落,插电试了试,风很足——“小弟,这风扇夏天吹着凉快,你跟晓棠晚上加班写材料,也能舒服点。”
上午十点,家宴准时开席。桌子是从县食堂借的,不算大,却摆得满满当当:中间是热气腾腾的铜火锅,里面煮着白菜豆腐和粉条,旁边是酱肘子、清蒸鱼、炒青菜,还有秦轩薇特意带来的“喜糖”——用红纸包着的水果糖,摆了满满一碟。
秦天月先端起酒杯,看着秦宇轩和苏晓棠,语气郑重:“今天是你们俩的好日子,我和你妈没别的要求,就希望你们以后互相体谅、互相支持。宇轩你当县长忙,但再忙也要顾着家;晓棠你是医生,也别太累着自己。”
张卉玲跟着点头,夹了块排骨放进苏晓棠碗里:“晓棠,以后宇轩要是欺负你,你就跟我说,我替你教训他。康南的事多,你也要多劝劝他,别总熬夜,身体是本钱。”
苏晓棠笑着点头,把碗里的排骨又夹给秦宇轩:“妈,您放心,我会看着他的。以后我也会常来康南,既能帮着做村医培训,也能多陪陪您和爸。”
秦轩荣几姐妹也纷纷举杯,秦轩芝看着秦宇轩:“小弟,你现在是有家室的人了,更要把康南的事办好,别让我们姐妹和老百姓失望。以后家里有啥需要,随时跟我们说,我们永远支持你。”
秦宇轩端着酒杯,看着满桌的家人,心里满是暖意。他跟苏晓棠对视一眼,然后看着大家:“谢谢爸、妈,谢谢姐姐们。我和晓棠都记着你们的话,以后会好好过日子,也会好好干工作。康南的集散中心下个月就要试运营了,到时候让乡亲们的核桃能卖个好价钱;村医培训也会继续推进,让山里的老人看病更方便——这些事,我都会一件一件抓实,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家宴吃到一半,传达室刘大爷说县医院的院长打来电话,说有位村医在培训中遇到了技术难题,想请苏晓棠明天去指导下。苏晓跟秦宇轩说:“正好我明天去县医院,顺便把村医的培训计划再细化下,争取下个月能覆盖所有偏远村。”
秦宇轩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找对了人,苏晓棠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他并肩前行的伙伴。
下午,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秦宇轩陪着苏晓棠去县医院查看村医培训的情况,路上,苏晓棠从包里拿出林书记送的政策汇编,翻到其中一页:“你看,这里提到‘农产品深加工能提高附加值’,以后康南的核桃除了直接卖,还能做成核桃油、核桃粉,这样乡亲们的收入能更高。”
秦宇轩停下脚步,看着苏晓棠认真的侧脸,心里忽然有了新的规划——他要和苏晓棠一起,把康南的医疗和产业都做得更好,让这里的老百姓不仅能“看病不愁”,更能“致富无忧”。
夕阳西下时,两人并肩走在县城的小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秦宇轩知道,这只是他和苏晓棠新生活的开始,也是康南发展的新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