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6日,县委会议室的空调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满室的凝重。秦雨轩坐在主位上,指尖轻轻叩了叩桌前的《干部调整建议名单》,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常委,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今天把大家叫来,是要议一议各乡镇和局办的班子调整。这次调整的核心原则,是‘能者上、庸者让’,把真正干事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
话音刚落,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周明远便率先开口,手指在名单上划了道弧线:“雨轩书记,我有个疑问。
陈桥镇的镇长人选,怎么会是李凯?他在开发区任副主任时,项目推进慢了三次,论资历和成绩,都不如现任副镇长张磊啊。”
秦雨轩抬眸看他,语气坦诚:“李凯在开发区的问题,我专门调了材料,不是他推进慢,是前任领导留下的征地纠纷没解决。他用三个月理清了历史遗留问题,这股韧劲正是陈桥镇需要的——那里马上要落地农业产业园,得有人能啃硬骨头。”
“可张磊在陈桥镇待了五年,熟悉每一个村的情况!”周明远提高了声音,“干部调整总得考虑基层的稳定性吧?这么动,下面的人会有想法的。”
坐在另一侧的常务副县长赵伟这时插了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悠悠地说:“明远书记这话有道理,但我倒觉得,县财政局局长的人选更值得商榷。
推荐的王芳是从市财政局调过来的,虽然业务熟,但对咱们县的财政盘子不了解,万一衔接出了问题,影响全年的预算执行怎么办?”
这话像是点了导火索,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建国立刻附和:“赵县长说到我心坎里了。财政是命脉,还是得用‘自己人’。现任副局长老郑跟着干了八年,每一笔支出都门清,凭什么要让给一个‘外来户’?”
秦雨轩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老郑的敬业我认可,但去年审计时,财政局有三笔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暴露出流程僵化的问题。
王芳在市里牵头过预算改革,正好能帮咱们打通堵点。至于衔接,我已经安排老郑担任顾问,过渡期三个月,确保平稳过渡。”
他的话刚说完,会议室里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秦雨轩清楚,这些反对的声音背后,藏着的是不同派系的利益考量——周明远护着张磊,是因为张磊是他的老下属;刘建国替老郑说话,是因为老郑是本地干部圈子里的“老人”。
就在这时,纪委书记高鹏敲了敲桌子,语气严肃:“我补充一句。这次调整中,原定提拔为县住建局局长的孙涛,我们纪委收到了两封举报信,反映他在拆迁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建议暂缓提拔,先核查清楚。”
“核查?”周明远立刻反驳,“现在正是住建局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时候,暂缓提拔会影响工作!再说,举报信也可能是诬告,不能凭这个就卡着干部的晋升路。”
“诬告不诬告,查了才知道。”高鹏寸步不让,“如果真有问题,现在不查,等他坐到局长位置上,造成的损失更大。这不是卡干部,是对干部负责,更是对全县百姓负责。”
两人的争执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紧绷,秦雨轩看着眼前剑拔弩张的场面,深吸了一口气:“高鹏书记的意见我同意,孙涛的提拔暂缓,由纪委牵头成立核查组,一周内拿出初步结论。至于其他争议岗位,我们再逐一梳理,但有一条底线不能破——不管是谁,只要不适合岗位需求,哪怕资历再老、关系再硬,也不能上。”
他的话掷地有声,周明远和刘建国相视一眼,终究没再反驳,只是脸上的表情依旧带着不甘。秦雨轩知道,这次会议只是开始,人员调整的背后,是打破旧有利益格局的硬仗,接下来要面对的阻力,只会比现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