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雯,接下来,我们每天早上就去大电脑城广撒网”
苏晓雯立刻领会了他的意图:“你是说,去发展那些电脑城的小老板们做我们的渠道?”
“没错!”江涛点头,“他们是触达终端客户的毛细血管,数量庞大,信息灵通。虽然单个出货量可能不大,但聚沙成塔,订货量不会小。”
“可这些小老板精得很,”苏晓雯提醒道,“他们肯定是哪里便宜、哪里服务好就去哪里拿货,忠诚度不高。”
“所以我们才要用诚意和策略去打动他们。”江涛露出成竹在胸的微笑,“利润?我不和他们争那点蝇头小利。”
江涛的策略非常清晰:放弃利润,只做销量。
他直接向王总监申请了集团给予渠道代理的最低内部价格权限,拿到了极具竞争力的底价。“我的目标不是赚这几千块钱的差价,”江涛在和王总监沟通时强调,“我要的是市场份额,是出货量数据,是把我们公司的品牌在渠道里打响!量上去了,后续其他方面的价值自然能体现。”
这个策略在初期几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江涛看的是更长远的未来和他在集团内部地位的提升——只有源源不断的业绩,才是他话语权的基石。
策略有了,剩下的就是执行。
江涛和苏晓雯开始了极其勤奋的地毯式拜访。每天早上九点,当电脑城卷闸门哗啦啦拉起时,他们的身影已经出现。江涛穿着熨帖的衬衫西裤,精神奕奕;苏晓雯则换上简洁大方的职业套裙,妆容得体,笑容亲切。两人拿着最新的产品彩页和印着“集团华南区渠道专员 江涛”以及“助理 苏晓雯”的名片,开始一家家店铺地拜访。
“张老板,早上好!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的主流配置和渠道政策,您看看?”
“李总,上次您提的那个型号,我给您报了最低的渠道价,您过目?”
“王姐,最近生意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忙协调的吗?”
一天下来,他们几乎能扫遍半个电脑城。江涛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务实的风格,很快就能和老板们聊上几句。他深谙“见面三分情”的道理,绝不空谈,每次拜访都带着明确的信息——要么是最新价格单,要么是市场动态,要么是某个型号的优惠申请。
到了中午,遇到意向比较明确或者已经初步建立信任的老板,江涛便会主动邀请:“张老板,聊了这么久,该吃饭了。赏个脸,旁边新开的那家湘菜馆,听说味道不错?” 苏晓雯也会适时地微笑补充:“是啊,李总,一起坐坐,也听听您对我们渠道政策的意见?”
不得不说,江涛和苏晓雯这对组合本身,就是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
江涛高大俊朗,谈吐不俗,既有年轻人的冲劲,又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和务实,让那些常年跟电脑配件打交道的老板们感受到了新鲜的专业气息。
苏晓雯美丽大方,举止优雅,说话条理清晰,她不仅是江涛的助手,更是绝佳的润滑剂。她的存在让原本可能充满算计和烟味的生意洽谈,变得赏心悦目,气氛轻松不少。不少老板私下都感慨:“老江(虽然江涛年轻,但大家习惯性这么叫)这小子会用人,带着这么漂亮又能干的助理,谈生意都让人心情好。”
一起吃饭时,苏晓雯能恰到好处地照顾到饭桌上的气氛,让江涛能更专注于和老板们交流核心信息或者拉近关系。一顿饭下来,往往能让关系迅速升温。
这份耕耘并非立竿见影。最初的几天、一周,收获甚微。大多数老板都是收下资料和名片,客套地说“有需要一定联系”,却鲜有下单。
江涛和苏晓雯没有气馁。他们依旧坚持每天去逛两圈,早一遍,晚一遍,仿佛打卡上班一样准时出现在电脑城。见到熟悉的老板就主动打招呼,聊聊市场,问问近况。信息及时更新,价格始终保持竞争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坚持了大约两周后,月底临近,转机开始出现。
“江经理,我这边有客户要5台办公电脑,就按你上次报的那个价,配置不变,今天能安排出库吗?”
“苏助理,麻烦你帮我申请一下那个xx型号的显示器,拿3台。”
“老江,上次吃饭说的那个配置,我这边有个网吧客户有点意向,你再给我报个更详细的方案呗?”
小订单开始零散地汇聚而来。5台、10台、几台显示器、几个配件……单笔金额都不大,远远比不上大公司合同的金额。但数量开始增多,频率开始加快。江涛和苏晓雯的名字开始在电脑城的一些圈子里被提及:
“找那个俊男靓女组合啊,姓江的经理和他那个苏助理,他们家的价格确实比较实在!”
“态度也好,报单快,有什么问题找他们反馈也挺及时。”
“对,就是他们!”
月底盘点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订单,累计起来竟然也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更重要的是,他们初步建立了一个虽不庞大、但已开始运转的小型渠道网络。
江涛看着仓库反馈的出货清单,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知道,这张以“俊男美女专业组合”为名片的渠道之网,正在被他一点点地编织起来。细流虽小,终将汇海。这,才是他广撒网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