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梦海韵健康小镇”的工地上,一场争执正在上演。文旅项目组的老王叉着腰:“这个观景台必须朝东,这样游客才能看到海上日出,这是我们策划了半年的‘海上晨曦’体验!”
基建组的老李也不让步:“不行!朝东的话,地基要多打30根桩,成本增加20%,工期还要延后半个月!你们就不能改改体验项目吗?”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时,陆延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张主任走了过来。张主任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个三维模型:“你们看,我们用bIm技术模拟了所有方案。如果观景台朝东偏南15度,既能看到日出,又能减少15根桩,工期只多3天。”他切换画面,“而且这样一来,观景台的阴影正好能盖住旁边的休息区,夏天游客还能遮阳。”
老王和老李凑近屏幕,仔细研究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就按这个来!”
这是“星辰延梦”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后的日常。过去,文旅、教育、基建、技术等部门各管一摊,经常因为资源分配、进度协调闹矛盾。比如技术部开发的智能导览系统,因为没和运营部沟通,接口不兼容,上线前一天才发现用不了;教育组的课程设计好了,才知道园区里没有合适的场地。
pmo成立后,张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资源池”。“我们把全公司的人力、设备、资金都录入系统,哪个项目需要什么,一目了然。”他展示着系统界面,“比如陈默的技术团队有5个程序员,同时被3个项目抢,系统会自动根据项目优先级和程序员的专长分配,避免内耗。”
在人力资源整合上,周明设计了“轮岗计划”。市场部的小林去教育组待了一个月,回来后设计的推广方案更懂课程亮点了;技术部的小张在文旅项目组蹲点两周,开发的VR体验更贴合游客习惯。“以前我们是‘各说各话’,现在能‘换位思考’了。”小林在分享会上说。
财务总监赵姐则推出了“滚动预算”。“过去是年初定死预算,中间改不了。现在我们每季度根据项目进展调整,好的项目追加投资,不行的及时止损。”她举例,“‘数字文房’项目市场反响好,我们从‘文化精品店’的预算里调了200万给它,让它提前量产。”
这天,pmo组织了一场“跨部门创意会”。大家围着一张巨大的白板,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如何把“星梦学园”的课程和“健康文化园”的体验结合起来。
“我有个想法!”教育组的小王突然站起来,“我们可以搞‘文化侦探’活动——把历史知识点藏在园区的各个角落,孩子们拿着平板找线索,解开一个谜题就能解锁一节微课。”
文旅组的老王眼睛一亮:“我们正在做‘清明上河图’的全息展,正好可以藏线索!比如让孩子们找画里的‘外卖小哥’,引出宋代的商业发展课程。”
技术组的陈默立刻接话:“我们可以开发AR眼镜,孩子们戴上后,能看到虚拟的古人跟他们对话,提示线索。”
张主任在白板上快速记录,一个全新的项目雏形渐渐清晰。“就叫‘星梦探宝’!”陆延拍板,“pmo来协调,下周一出详细方案。”
散会后,张主任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对陆延说:“以前是‘各拉各的车’,现在是‘劲往一处使’。这就是协同的力量。”
陆延望着窗外,夕阳把“星辰延梦”的logo染成了金色。他知道,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上发光,最终汇聚成照亮文化之路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