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懿旨,迷雾现微光
太后开门见山的询问,让林潇潇瞬间愣住了。她抬起头,迎向太后那双看似浑浊、实则锐利的眼睛,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答道:
“臣妾以性命担保,父亲对皇上、对大清,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此次坠江,定是遭奸人陷害!求太后娘娘明察,还父亲一个清白!”
她重重叩首,额头触地,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
太后凝视她良久,缓缓叹了口气:“起来吧。你父亲……是个能臣,也是个直臣。先帝在时,常与哀家提及,说他虽有时过于刚直,但一片丹心,可昭日月。”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也正因如此,他得罪的人,不在少数。”
林潇潇心中一动,太后此言,似乎意有所指。
“哀家如今老了,精力不济,朝政之事,已不多问。”太后缓缓道,“但哀家眼里,揉不得沙子。忠奸之分,还是要辨明的。”
她顿了顿,对身旁的心腹老嬷嬷示意了一下。老嬷嬷捧过一个锦盒,递给林潇潇。
“打开看看。”太后道。
林潇潇疑惑地打开锦盒,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本看似普通的佛经,以及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
她拿起密信,展开一看,脸色骤变!信上字迹潦草,似乎是在极度仓促和危险的情况下写就,内容更是让她心惊肉跳!
信中揭露,白莲教在朝中的内应,远不止已被清算的果郡王余党,其首脑代号“地藏王”,身份极其隐秘,位高权重,甚至可能就在几位顾命大臣之中!信中还提到了江南漕运的几处关键节点,以及白莲教转移资金和人员的秘密通道。最后,写信人提及自己身份可能已然暴露,若有不测,望见此信者能将其内容设法呈送天听……落款处,画了一个极其简易的船锚图案!
船锚!林潇潇瞳孔猛缩!这是……这是父亲与她约定的,代表“平安”或“重要信息”的暗号!这封信,是父亲写的!是他冒死送出的!
“这……这信……”林潇潇声音颤抖,看向太后。
太后目光深邃:“这封信,是前几日,一个浑身是伤、奄奄一息的老太监,拼死送到哀家宫门口的。他只说了句‘林公……江南……’便咽了气。哀家思来想去,此事关系重大,牵扯过广,不便交由前朝那几位……故而,今日交予你。”
林潇潇瞬间明白了!父亲没有死!或者至少,在他“坠江”之前,他已经设法将这封至关重要的密信送了出来!他洞察了白莲教更深层的阴谋,查到了那个代号“地藏王”的内应头目!而他选择将信送到太后这里,是因为他不完全信任顾命大臣中的任何人!
“地藏王”……就在顾命大臣之中?怡亲王?庄亲王?张廷玉?鄂尔泰?林潇潇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心底升起。若真如此,那大清真正的危机,远未解除!父亲“坠江”,很可能就是被这个“地藏王”察觉后下的毒手!
“太后娘娘……”林潇潇紧紧攥着那封密信,如同攥着父亲的性命和清白的希望,“臣妾……臣妾该如何做?”
太后看着她,眼神中带着一丝怜悯,更有一丝期望:“哀家能做的,不多。这后宫,哀家还能替你看着点。但前朝之事……尤其是查证这‘地藏王’,需有确凿证据,雷霆手段。怡亲王……或可一信,但亦需谨慎。庄亲王……心思过活,难堪大任。张廷玉、鄂尔泰乃汉臣翘楚,或可用,但需时机。”
她的话,点到即止,却为林潇潇指明了方向。太后将这份重担和责任,交给了她。
“哀家会下一道懿旨,”太后最后说道,“言及林如海忠勇可嘉,追查其下落之事,由粘杆处与内务府协同办理,一应消息,需直接报与哀家与你知晓。这,是哀家目前,唯一能明面上为你做的事了。”
有了太后这道懿旨,至少官方层面对父亲下落的追查,不会轻易被某些人插手或掩盖。
林潇潇重重叩谢太后恩典,带着那本佛经(太后示意她仔细翻阅)和那封重若千斤的密信,回到了翊坤宫。
她知道,自己接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危机四伏的新朝,在可能存在着位高权重内应的情况下,查明父亲“坠江”真相,找到那个代号“地藏王”的白莲教首脑,为父昭雪,为国除奸!
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新帝和顾命大臣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进行。
她坐在灯下,再次展开父亲那封密信,目光落在那“地藏王”三个字上,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寒意。
地藏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隐藏在朝堂之上的恶魔,究竟是谁?
她轻轻摩挲着那本太后赐予的佛经,指尖忽然触到一处微小的凹凸。她心中一动,仔细看去,发现经书封皮的夹层处,似乎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