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哲指尖轻滑,屏幕上的内容再次切换,一阵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唱腔率先冲了出来:
【“耶~稣~降生在~那驻~马~店~哎~”】
西汉,未央宫刘彻闻声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住。
“耶稣?”
他依稀记得天幕曾提过西方有个什么教 ,便是此人。
那什么洪天王的哥哥?
“不过这驻马店........又是何处?莫非是后世新辟的驿站?”
他完全无法将神圣的宗教起源与一个听起来像交通枢纽的地名联系起来。
大唐皇宫内李世民则露出一副“又来了”的表情,轻哼一声:“又是这景教。”
他对这西方传来、曾在长安活动的宗教并无太多好感,只觉得其教义古怪。
田间地头, 那石头上歇脚的老农叼着草根,嘀咕道:
“信这啥教.........能多打粮食不?不能的话,有啥用嘞?”
视频画面配合着戏曲,出现了一张河南省地图, 还俏皮地标注了“河南赛尔号”字样。
【“河南人不语,只一味的干饭。”】
刘彻恍然:“原是后世豫州之地。”他对这片中原腹地自是熟悉。
【紧接着,视频抛出一个让古人瞠目的数据:】
【“刷到河南基督教数量全国断层第一,已经达到三千多个了!”】
各朝各代的百姓顿时议论纷纷:“三千多处庙宇?这教派香火竟如此旺盛?”
“莫非极其灵验?求子得子,求雨得雨?”
【然而视频立刻揭示了“真相”:】
【“还以为这地方多少沾点玄学氛围,没想到其实河南老表对什么‘阿门’、‘西门’、‘主啊’压根不感兴趣。”】
大唐酒肆里,有商人附和:“对对对,那景教胡僧就是整日‘阿门阿门’的,也不知所谓。”
【“吸引他们的根本不是上帝耶稣——”】
【视频语调一转,变得极其生活化。】
【“是教堂里免费的鸡蛋、粮油、大米和白面,逢年过节还送礼品!在老乡们朴实无华的价值观里,这哪里是教堂?分明就是个稍微有点迷信的‘社区服务中心’!”】
此言一出,各朝时空瞬间炸锅!
那老农眼睛瞪得溜圆,猛地一拍大腿:
“啥?!还有这等好事?!”
“免费发粮发油?俺们这儿的土地庙咋没这规矩呢!”
“俺也想去!”
北宋苏轼听得双眼放光,手里的虾都不香了:
“免费吃喝?逢年过节还送礼品?此乃神仙去处!”他已然心动。
【视频继续加码,放出网友回忆:】
【“有网友说,小时候礼拜天经常被妈妈带去,教堂会发各种小零食,还管饭,几乎顿顿有肉!而且教堂也不会主动赶人,网友一玩就是一整天。”】
“什么啊?管饭?”
“顿顿有肉?!”
这一句,如同深水炸弹,炸得无数贫苦百姓头晕目眩。
对他们而言,肉食是年节才能奢望的珍馐!
【“在那里,慈爱的神父还会给你讲故事,晚上妈妈来接的时候,也都是连吃带拿打包回家。”】
“还tm连吃带拿?!”
“还能打包回家?!”
各朝代的羡慕之情已然突破天际:“这哪里是信教,这是去赶集啊!”
“这比赶集还划算!!!”
“这可是不要钱的啊!”
【视频此时才点出深意,语气带着一丝戏谑的敬佩:】
【“而西方的政客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从未放弃通过宗教对花国的文明进行渗透,本以为成功了,却没想到一脚踢到了河南这块钢板上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目光变得锐利:
“通过宗教行文化入侵之事?此策阴险...........然,竟被这般化解了?”
【视频最后,又回到那魔性的戏曲,并做出了惊人预言:】
【“如果以后耶路撒冷没了,说不定驻马店可能就成了耶稣新的出生地了。”】
【“毕竟豫剧中,也有唱:耶稣~出生在哪~驻马店~”】
各朝古人此刻已完全理解了这种“魔改”背后的逻辑:
“有奶便是娘,有鸡蛋耶稣就是驻马店人!没毛病!”
“可是他送鸡蛋耶!”
“没有人可以拒绝的了送鸡蛋的诱惑。”
刘彻大笑:“爽利!如此实惠,便是认他十个耶稣又何妨?”
黎哲笑着点开评论区。
【热评第一条:】
【“我初中时某天本来想找同学玩,他跟着他老妈去教堂礼拜去了,我顺道跟着一起在集市边上的教堂蹭了一碗胡辣汤,一张饼。”】
年老的杜甫在草屋中点评:“虽不知西方政客初衷为何,然此举确乎便民矣。”
他考虑的是实际效益。
【热评第二条:】
【“不但管饭,还能回去带着鸡蛋水果。我朋友他奶经常去领些鸡蛋水果回家供给菩萨。”】
这条让各朝百姓的羡慕达到顶峰:“还能这样?!菩萨也吃西洋贡品?”
唯有庙里的僧人有点郁闷:“阿弥陀佛...........若香客都去那堂子领了鸡蛋水果,回来再供给菩萨........这、这算谁的功德?”
【热评第三条更是重量级:】
【“我们村里的基督教堂是个阿美丽卡建的老有钱了,里面请的米其林大厨,做饭老好吃了,我和我妈天天去蹭饭。”】
黎哲震惊了:“村里?米其林大厨?这渗透成本下得也太大了吧!”
李世民也咋舌:“这西方政客所图非小,竟愿拨付如此巨资?”
就连汉朝的刘邦听了都心动不已:“米其林大厨?不知比朕的宫廷御厨如何?这等教堂,给我也整一个!”
在一种混合着羡慕、调侃和对“免费鸡蛋”无限向往的情绪中。
黎哲笑着划向了下一个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