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赴难疗新土 婷儿仁术润枯苗】
蜀城,仙丹司下属“百草院”。
药香袅袅,丹室静谧。
顾婷儿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味“凝露花”投入眼前的“青玉百草鼎”中,指尖仙元流转,控火诀精准微妙。
鼎内药液翻滚,渐渐凝聚成三颗圆润剔透、散发着清凉气息的淡绿色丹丸。
“收!”
她轻叱一声,玉手一招,三颗丹药落入掌心,色泽饱满,丹纹清晰,皆是上品。
“一阶清心祛魔丹,成了!”顾婷儿擦了擦额角的细汗,清秀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充满成就感的笑容。
自从当年从曹魏魔爪下逃出,被蜀汉巡逻队所救,她便因粗通药理被推荐进入这百草院学习。
一路走来,从战战兢兢的学徒,到如今能独立炼制一阶仙丹的正牌丹师,其中艰辛,唯有自知。
她对这给予她新生、传授她技艺的蜀汉仙庭,充满了感激。
正欲将丹药装入玉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顾师妹!顾师妹在吗?”一名管事模样的修士急匆匆进来,手中捧着一卷散发着淡淡金光的帛书。
“刘管事?”顾婷儿连忙起身。
“恭喜顾师妹!贺喜顾师妹!”刘管事满脸笑容,将帛书递过,“仙庭法旨!点名要你即刻前往‘抚远城’报道,参与救治新归附汉民的任务!这可是莫大的信任与历练啊!”
顾婷儿一怔,接过帛书。
神识沉入,果然是仙庭丹司发出的调令,措辞正式,加盖印玺。
抚远城…她知道那里,是刚刚从曹魏魔掌下光复的重镇之一,据说经历战乱和魔气侵蚀,伤亡惨重,民生凋敝。
一股责任感与使命感瞬间涌上心头。
“我…我真的可以吗?”她下意识地问,有些紧张。毕竟她才刚晋升一阶丹师不久。
“怎么不行?”刘管事笑道,“你基础扎实,心细手稳,更难得的是有仁心!此番前去,正需你这样的丹师!院里会为你备足常用药材和一枚便携丹炉。即刻出发,已有飞舟在城外等候!”
“是!婷儿必竭尽全力!”顾婷儿不再犹豫,郑重收起法旨,眼神变得坚定。
……
半个时辰后。
一艘悬挂蜀汉旗帜的中型运输飞舟,掠过云层,向着北方疾驰。
舟舱内,除了顾婷儿,还有十几名从各院抽调的医官、丹师,皆是行色匆匆,面色凝重。
飞舟很快抵达抚远城上空。
从空中俯瞰,顾婷儿的心猛地揪紧了。
城墙破损,焦黑处处,显然经历过惨烈战斗。
城内虽已插上蜀汉旗帜,巡逻队秩序井然,但许多房屋倒塌,街道上随处可见临时搭建的窝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魔气残余。
更多的是人。
密密麻麻的人,挤在窝棚里,街道边,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惶恐,身上带着伤,或是被魔气侵蚀后的虚弱模样。
哀鸿遍野。
这与蜀城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顾婷儿紧紧握住了拳头。
飞舟在城内临时清理出的广场降落。
一名身着戎装、面带疲惫的校尉迎了上来,快速交代情况:“诸位仙师来得正好!伤患太多,随军医官根本忙不过来!尤其是魔气侵蚀之伤,寻常药石难医,全靠诸位了!城主府旁已设下临时医棚,请随我来!”
众人不敢耽搁,立刻赶往医棚。
所谓医棚,就是一片巨大的空地,搭着简陋的棚子,底下躺满了呻吟的伤患,气味混杂。
几名军医和低阶修士忙得脚不沾地,额头冒汗。
“快!这边需要止血散!” “谁有清心符?这人魔气入体,开始说胡话了!” “孩子!我的孩子发烧了!仙师救命啊!”
呼喊声、哭泣声、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冲击着顾婷儿的感官。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找到分配给自己的区域——一片专门收治被魔气侵蚀伤患的角落。
这里的病人情况更糟。
有的皮肤呈现不正常的青黑色,不断渗出污血。 有的双目赤红,狂躁不安,需要被束缚。 有的则昏迷不醒,气息微弱,体内魔气不断吞噬生机。
顾婷儿立刻投入工作。
她先是取出自己炼制的“清心祛魔丹”,化入清水,喂给症状较轻者。
丹药入口,清凉化开,患者脸上的痛苦神色稍减,躁动的气息也平稳了些。
“有效!”顾婷儿精神一振。
但对于重症者,一阶丹药力有未逮。
她立刻祭出那尊小巧的便携丹炉,就地取材,结合军备药材,开始炼制更强效的“二阶化魔丹”。
控火、投药、凝丹…手法娴熟,心无旁骛。
药香弥漫开来,竟暂时压下了周围的污秽之气,引得不少伤患和医者侧目。
丹成!
顾婷儿顾不上休息,将新炼出的丹药分发给重症者。
同时,她仔细检查每个伤患的情况,根据不同症状,调整药方,或辅以针灸、推拿,疏导魔气。
她动作轻柔,语气温和,不断安抚着惊恐的病人。
“老伯,别怕,吃了药会好的。” “大娘,放松,我帮您把体内的坏东西引出来。” “小妹妹乖,不哭,姐姐给你糖吃…”
她的耐心和仁术,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这些饱受创伤的心灵。
一个原本狂躁挣扎的壮汉,在她的银针和丹药下渐渐平静,沉沉睡去,眼角却滑下泪滴。
一个气息奄奄的老妇人,服下丹药后,呼吸逐渐平稳,艰难地对她说了声“谢谢仙师…”
一个被魔气侵蚀、小腿溃烂的年轻士卒,在她的精心处理下,保住了腿,激动得想要磕头。
顾婷儿忙碌着,汗水浸透了衣衫,仙元不断消耗,脸色渐渐苍白。
但她看着一个个伤患情况稳定下来,看着那麻木绝望的眼神重新焕发出一点点生机,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力量。
这比在丹房里成功炼制一百炉丹药,更让她感到自己修习丹道的价值。
夜深了。
顾婷儿还在忙碌,为一名发高烧的孩童物理降温。
忽然,一件温暖的斗篷披在了她肩上。
她回头,是那名接待他们的校尉。
校尉脸上带着敬意,递过一个水囊和一块干粮:“顾仙师,歇会儿吧。你已经连续忙了六个时辰了。”
顾婷儿这才感到一阵强烈的疲惫和饥饿袭来。
她接过水粮,低声道谢。
校尉看着棚内情况大有好转的伤患,感慨道:“多亏了你们这些仙师…尤其是顾仙师你,真是心细手巧。这批伤患,怕是能多活下来三成。”
顾婷儿摇摇头:“是仙庭派我来的,这是我该做的。”
她咬了口干粮,望着棚外依旧连绵的窝棚和闪烁的灯火,轻声问:“校尉大人,他们…以后能好吗?”
校尉沉默了一下,道:“有仙庭在,有陛下和丞相在,有你们这些人在,会的。就像这抚远城,虽然现在破败,但总会重建起来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他的语气坚定,带着军人特有的信念。
顾婷儿重重点头:“嗯!会的!”
休息片刻,她再次起身,投入救治工作。
丹火微光,映照着她认真而柔和的侧脸。
在这片刚刚经历血火、百废待兴的土地上,她如同无数默默奉献的蜀汉修士中的一个缩影。
以己所学,尽己所能,疗愈着战争的创伤,点燃着新生的希望。
虽微小,却坚韧。
而这一切,都被远处高楼上,一道隐匿在月光下的身影看在眼里。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颔首。
“凡人道,仁心术…皆是根基。”
“婷儿此女,丹心仁术,可堪大用。”
他的身影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夜空下,只有顾婷儿和无数像她一样的人,还在为这片土地的新生,努力着。
(第八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