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散尽,诸葛亮四人已稳稳立于遗迹之外的原先广场之上。
几乎在他们现身的同时,另外几处光芒闪烁,李德謇、大明国公以及西楚的项羽、范增等人也相继被传送出来。
众人神色各异,或面带喜色,或凝神沉思,显然在遗迹中皆有所得,只是多寡与侧重不同。
李德謇周身气机愈发圆融,隐隐有统帅千军、运筹帷幄的意境流转,他率先向诸葛亮拱手,语气真诚:
“恭喜孔明先生得获核心传承,观先生气象,更胜往昔,令人叹服。”
大明国公亦是点头致意,其身上离火之气少了几分暴烈,多了几分生生不息的造化之意,显然亦有收获:“先生福缘深厚,炎汉得先生,如虎添翼。”
便是项羽,虽依旧板着脸,但眼神深处那抹因未能进入核心而生的郁气也消散不少。
他在遗迹中似乎经历了某种与自身霸道相合的淬炼,气息愈发沉凝厚重。他看了诸葛亮一眼,难得没有出言挑衅,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范增在一旁捻须微笑,目光在诸葛亮身上停留片刻,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与释然。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心怀善意。
那吕雉派系的队伍,见炎汉众人不仅完好无损,诸葛亮更是气息渊深如海,明显得了天大好处,一个个嫉恨得几乎咬碎银牙。
那为首之人面色阴沉,暗中与几名心腹交换着眼色,不知在盘算何种毒计。
诸葛亮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面上不动声色,只是谦和回礼:“诸位过誉,机缘天定,各有所得罢了。此番能顺利封印邪珠,探索遗迹,全赖诸位同心协力。”
他话语平和,却隐隐点出了先前并肩作战的情分,意在维系这脆弱的平衡。
此时,整个巨鹿魔坑开始剧烈震动起来,空间变得极不稳定,边缘处已经开始崩塌,化为混沌。
“遗迹即将封闭,此地不可久留!” 诸葛亮朗声道,“出口已在前方显现,我等速速离去!”
众人抬头,果见核心区域上空,一个巨大的光门正在形成。
无需多言,各方势力纷纷架起遁光,化作道道流光,冲向那光门出口。西楚霸道,大唐严整,大明迅猛,炎汉则在诸葛亮阵法护持下,从容不迫。
穿过光门,外界熟悉的天地灵气扑面而来。守候在外的各方人手立刻围拢上来,见到自家主事者气息大涨,皆是欣喜不已。
而当众人感知到关羽、张飞、赵云身上那凝练无比的上品罡煞之气,尤其是诸葛亮那深不可测、隐带天地经纬气息的威压时,更是引起了阵阵惊呼与骚动。
“炎汉……竟强盛至此?!”
“那诸葛亮,得了何等传承?气息竟如此可怕!”
项羽率部离去前,深深看了诸葛亮与关羽一眼,留下一句:“两界山之约,本王记得!诸葛孔明,关云长,后会有期!” 说罢,化作一道霸烈乌光,破空而去。
李德謇与大明国公亦再次与诸葛亮郑重道别,约定保持联络,共同应对大秦威胁,随后各自率领部下离去。
那吕雉派系的队伍,则在一片复杂难明的目光中,灰溜溜地快速遁走,想必是急着回去向吕后禀报此间巨变。
诸葛亮不再耽搁,袖袍一卷,一道柔和灵光托起所有炎汉子弟。
“回城!”
炎汉城,观星台。
夜色如水,繁星满天。
诸葛亮独立于高台之上,手中不再是羽扇,而是一卷以神识勾勒、星光为墨绘就的浩瀚星图。
图中,中三天格局清晰可见,各大势力疆域气运流转,纤毫毕现,更有无数细微脉络延伸向不可知的上三天方向。
关羽、张飞、赵云立于其身后,虽静默不语,但周身澎湃的罡煞之气与金丹威压,已昭示着炎汉顶尖战力的彻底蜕变。
“河图洛书,昭示天命。混沌初分,九天始立。” 诸葛亮轻声开口,似在自语,又似在告知袍泽,“上三天神裔视下界为苗圃棋局,操纵气运,播撒纷争。大秦,不过其在前台之利刃;王莽之辈,亦不过搅乱时序之棋子。”
他手指轻点星图,落在那片位于几大势力交界、散发着古老与破败气息的“六国遗墟”之上。
“下一步,非仅固守,亦非盲目扩张。当以此地为基,承袭上古遗泽,联合一切可联合之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锐利,仿佛穿透了无尽虚空,看到了那高高在上的神裔天域。
“我等之路,始于微末,兴于仁德,成于智慧。这九天之局,是时候,由我等来落子了。”
星空之下,四人身影挺拔如松,一股欲要改天换地、重定乾坤的磅礴意志,冲天而起,没入那无尽星海之中。
(第16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