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杯的助攻,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李昊原本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生活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从布伦瑞克返回多特蒙德的第二天,训练基地外的记者明显增多了。
当他走出公寓时,有几位挂着相机的人试图上前采访,被俱乐部工作人员礼貌地拦下。
“李!看这边!”
“能说说助攻莱万的感觉吗?”
“考虑过代表龙国国家队吗?”
问题夹杂着德语和英语,扑面而来。
李昊低着头,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快步走进基地。
他不太适应这种关注。
在南安普顿,他最多是本地小报的谈资;而在这里,一次助攻似乎就引来了更广泛的兴趣。
更衣室里的气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U19的队友们看他的眼神更加复杂。
钦佩依旧,但疏远感和微妙的嫉妒似乎也加深了。
他不再是那个单纯从英格兰来的、需要证明自己的“独狼”,而是那个被一线队主帅点名表扬、在电视里出现在莱万身边的“幸运儿”。
“嘿,大明星,能给我签个名吗?”
一次训练前,某个队友半开玩笑地说道,语气里的那丝酸意难以掩饰。
李昊没有回应,只是默默换着衣服。
真正的考验在训练场上。
拉尔斯-里肯教练并没有因为李昊在一线队的闪光而降低要求,反而更加严格。
“李!你的注意力!留在布伦瑞克了吗?!”
“跑起来!你以为你是谁?罗伊斯吗?!”
“防守!先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吼声依旧,甚至更加频繁。
李昊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在一线队,他只需要专注于执行简单的指令——跑、压迫、搅局。
但回到U19,里肯要求他做得更多:组织、调度、成为真正的核心。
他试图将在合练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出来,但有时显得急躁,传球选择变得冒险,与队友的配合反而出现了更多失误。
一次进攻中,他试图模仿格策的直塞,结果力量过大,直接传出了边线。
“停!”里肯吹停了训练,脸色铁青地走到李昊面前。
“你以为你在哪里?伊杜纳信号公园吗?你以为你在和谁踢球?莱万多夫斯基吗?”
里肯的声音冰冷,“看看你的队友!他们不是世界级前锋!他们需要的是更稳妥、更及时的传球!不是你的即兴表演!”
“收起你的虚荣心,李!回到地面来!先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到百分之一百二十!”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狠狠浇在李昊头上。
虚荣心?
他愣住了。
他从未想过“虚荣”这个词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他只是在努力变得更好,努力追赶那些他仰望的身影。
训练结束后,李昊情绪低落。
他加练射门,却一次次将球踢飞。
室友尤纳斯-迈尔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
“里肯教练…对谁都严。”
尤纳斯努力组织着英语,“他…怕你飞走。怕你忘了…我们。”
李昊抬起头,看着尤纳斯真诚却笨拙的表情,忽然明白了什么。
里肯不是打压他,而是在用最严厉的方式敲打他,保护他。
怕他被短暂的闪光迷住眼睛,怕他好高骛远,怕他脱离了支撑他成长的土壤——U19的团队。
那天晚上,李昊没有加练。
他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看台上,看着多特蒙德工业区的灯火。
诺伊曼的短信适时地到来,内容却出乎意料。
【仰望星空,但脚需踩实大地。你的根,还在U19。 —— J.N.】
和李昊自己的反思,不谋而合。
他意识到,一线队的首秀和助攻,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真正的起点。
那只是一次珍贵的体验,一次对他努力的小小奖励。
他真正的战场,目前依然在这里,在U19的联赛和青年欧冠中。
他需要在这里证明自己配得上更多的机会。
他需要沉淀下来。
从第二天起,李昊变了。
他不再急于展示那些从一线队学来的“高级货”,而是重新将精力投入到里肯教练强调的基础:
更积极的防守拦截、更无私的跑动接应、以及更稳妥、更照顾队友特点的传球。
他在训练中更多地呼喊,与队友交流。
虽然德语依旧磕绊,但态度是清晰的。
他会在队友进球后第一个跑上去庆祝,会在失误后主动举手示意。
慢慢地,那层无形的隔阂似乎开始消融。
队友们发现,这个“大明星”并没有变得傲慢,反而更加努力和团队。
转机发生在一场青年欧冠对阵法国某支青训强队的比赛中。
对手技术细腻,配合流畅,给多特蒙德U19造成了很大麻烦。
上半场,多特蒙德一球落后。
中场休息时,更衣室气氛沉闷。
里肯教练布置完战术后,看向李昊:
“李,下半场,你需要更多地回撤接应,把中场串联起来。用你的跑动,给他们创造空间。”
下半场开始,李昊严格执行了教练的部署。
他不再执着于在锋线等待机会,而是频繁回撤到中场,甚至后场,用自己的跑动和接应来梳理进攻。
一次,他在本方禁区前沿成功抢断,然后没有选择大脚解围,而是迅速转身,带球推进!
他用速度甩开第一名防守队员,在中场线附近,面对两人包夹,他没有强行突破,而是看准左路队友的跑位,送出一记精准的斜传转移!
球跨越了大半个球场,准确找到了无人盯防的左后卫!
左后卫从容接球,顺势下底传中!
中路包抄的队友高高跃起,头球破门!
1:1!
比分扳平!
整个进攻,源自李昊的抢断、推进和关键转移。
进球后,所有队友都冲向了进球的功臣,但进球的队员却指向了李昊,示意功劳在他。
李昊跑过去,和大家拥抱在一起。
几分钟后,多特蒙德获得前场定位球机会。
球开到禁区,造成混战。
皮球弹到点球点附近,李昊敏锐地捕捉到落点,但他身边有防守队员贴身干扰,没有起脚空间。
电光火石间,他没有强行射门,而是用脚后跟将球轻轻磕向了身后!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传球!
无人防守的尤纳斯-迈尔恰好插上,迎球一脚抽射!
球应声入网!
2:1!
反超!
尤纳斯疯狂地冲向李昊,跳到了他的背上,激动地用德语大喊大叫。
其他队友也纷纷冲上来,将他们两人团团围住。
李昊背着尤纳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重量和温暖。
最终,多特蒙德U19逆转取胜。
赛后,里肯教练在总结时,罕见地没有吼叫。
他看着浑身泥泞、汗水浸透球衣的队员们,最后目光落在李昊身上。
“今天…有人终于学会了,怎么用脑子,而不是只用脚踝踢球。”
里肯的声音依旧平淡,但所有人都听出了里面的赞许,“团队…永远高于个人。记住这一点。”
回程的大巴上,尤纳斯兴奋地和李昊讨论着比赛,其他队友也会加入聊天。
那堵无形的墙,似乎彻底消失了。
李昊靠在车窗上,疲惫却满足。
他明白了,星星偶尔可以飞上天空闪耀一下,但最终,它必须回到地面,从大地汲取力量,才能持续发光。
他的根,确实还在这里。
而扎根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