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叶兰娘看到自家二姑娘被人拉扯纠缠,她焦急不已,加快了步子往前跑,结果还没到跟前,就听见小公子唤那脸生的妇人叫娘。
她心里一顿,想起薛家姐弟的家事来。
知道她们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任由她们被二房的人磋磨,过的水深火热的,让本就不齿李氏为人的叶兰娘越发看不上这个素未谋面的妇人。
身为母亲,连护儿女周全都做不到,就算要改嫁,也得三五不时回来看看孩子才对,怎能如此狠心,压根不管孩子们的死活呢。
此时同李氏打了照面,叶兰娘的脸色相当不好看。
见她拉扯自家二姑娘,又见二姑娘百般不愿的,也不知她所为何事,当下一脸警惕的把慧娘拉了过来,护在自己身后。
元宝初见李氏有一瞬的惊喜,反应过来,心里却颇为复杂,想到她对她们姐弟做的一切,心里就生了怨气,到了跟前脸色紧绷着,不肯再唤她。
李氏看见元宝,下意识的松了慧娘,一口一个心肝儿的唤着元宝,但见他一脸木然的,完全没有第一次见她时的激动高兴,李氏心里一沉,想来这孩子也是被曼娘那个死丫头灌了迷魂汤,不想再认她这个母亲了。
这让李氏又惊又怒的,但又不敢表现出来,生恐外人看了笑话。
“娘子这是做甚,我家二姑娘胆小,莫要拉拉扯扯的,若是无事我们就先回去了。”
叶兰娘话说着,冲元宝招招手,元宝头也不回的走到她跟前,看的李氏羞愤交加,这妇人又是谁。
“我是慧娘同元宝的亲娘,还能害她们不成,你又是谁?!”
“原来你就是抛弃我家姑娘公子的李氏啊,既然改嫁了,就在夫家好好过日子,回来纠缠我家姑娘做甚?”
叶兰娘冷眼讥讽。
她刚刚明明见自家二姑娘一脸抗拒的,想来是不想被人拉扯,偏偏她一意孤行的,非要拉她往那脸生的男人跟前凑。
对,男人。
叶兰娘神情一顿,朝那男人看过去。
啧啧啧~五短身材,相貌丑陋,这李氏是在哪里寻了个蛤蟆精领出来了。
不对,她拉二姑娘往这蛤蟆精跟前凑什么?!
叶兰娘心中警铃大作,一脸防备的看着李氏。
莫不是做亲娘的想把女儿卖了不成?!
此种想法一出,叶兰娘整个人都紧绷起来。
李氏见叶兰娘当面讥讽她,完全不顾及自己是两人的母亲,她怒火中烧,一脸愠色。
“我管教自己的女儿同你有什么关系,你算什么东西。”
李氏见她称呼慧娘元宝公子姑娘的,想来是曼娘请的帮佣妇人。
心里还有些吃惊,先前见几人时曼娘还朝她哭穷,说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如今怎么有余钱请帮佣的。
而且元宝跟慧娘竟然都上了学堂。
元宝也就罢了,薛家唯一的男丁,读书识字往后也能谋个好前程,曼娘作为长姐,就算节衣缩食也该送弟弟上学堂。
但慧娘一个丫头片子,到了年岁嫁了人就是旁人家的人了,有那闲钱还不如好好存着,以后为元宝娶房好媳妇儿。
对于慧娘也上学堂的事李氏满心抱怨。
只是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曼娘哪里来的银钱?!当初离开薛家时家里因为薛仁德的病一贫如洗的,后来薛家二房来了,她虽然没同二房的人过多接触过,但那赵婆子可不是省油的灯。
一脸刻薄的,可不像会给姐弟几个花钱的模样。
对了,定是把薛家小院租赁出去了,每月有租金,这才手头宽裕了。
只是姑娘家读书实在是多此一举,回头她可得好好说说曼娘,过日子不是这样过的。
且家里就姐弟几人,何故还要花钱请帮佣的妇人,真是浪费。
李氏一脸不满。
“你算哪门子亲娘,后娘也做不出你这样的事,往后莫要往我家姑娘跟前凑,更不要带些莫名其妙的人,否则别怪我报官说你拐带幼女。”
叶兰娘总觉得李氏别有用心,见那蛤蟆精眼神随着慧娘移动,一副没见过女人的猥琐模样,心里气不打一处来的,越发怀疑李氏的动机。
“你!!!”
李氏没想到一个帮佣妇人就敢下她的面子,当着王大郎的面,她再一次被人羞辱,一时间李氏极其败坏的,恨不得同叶兰娘撕扯一番。
“兰娘,咱们回去吧,天色不早了,莫要让大姐担心。”
慧娘见局面僵持住了,忙开口打破了僵局。
“咱们走!”
叶兰娘恶狠狠的瞪了李氏一眼,她本就生的高大,脸上还有疤痕,故作凶狠的时候,看着骇人的很,吓的李氏退后了半步,见她拉着两人要走,也不敢上前阻拦。
偏偏元宝跟慧娘也没反对,乖巧的任由那妇人拉着,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把李氏气的半死,好在王大郎终于见到慧娘了,也不算毫无收获。
“大郎,你看我家慧娘如何?”
李氏回过头来,一脸殷切的看着王大郎。
王大郎刚刚一直做壁上观,他才不屑于同妇人们掰扯。
此时被李氏询问,明明心里满意的很,面上却仍旧做出高傲的神色。
“马马虎虎吧,能入眼,只是这性子不太讨喜,往后若是不够柔顺~”
“你放心好了,我家慧娘从小就腼腆乖巧,这都是被她大姐教坏了,好在她年纪小,往后嫁进王家,你好好教教,保证她乖顺的跟小绵羊一般,绝对会以夫为天,不会忤逆你半点。”
李氏为了达成所愿,可谓是舌灿莲花,当下拍着胸脯保证道,让王大郎心情大悦,微微点了点头。
这是同意了!
李氏满心激动,当下不胜欢喜的。
这下好了,女儿变儿媳妇儿,往后日子就好过了。
“你祖母哪里?!”
转念一想到王大郎的婚事轮不到自己做主,李氏回过神来,一脸迟疑。
“我来说,祖母最是通情达理,不会忤逆我的意愿。“
王大郎主动揽了过去,让李氏深松一口气。
至于王大郎说的通情达理,她忍不住撇了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