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煤窑里格外干燥,阳光透过通风口,在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光柱,正好照在刚搭好的机床底座上——底座是用两根粗壮的榆木做的,中间架着一块厚厚的铁板(从贾贵废品收购站缴获的旧农机底座),用铁钉牢牢固定在木头上,稳得像生了根。
“都准备好了吗?”李铮站在底座旁,手里拿着机床组装图纸,周围围满了人:王铁锤手里握着大锤和铁钳,孙小虎拿着砂纸和小锤,陈婉儿手里拿着卡尺和记录本,刘满仓则带着两名战士,准备帮忙搬运零件——机床的主轴和齿轮都不轻,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准备好了!”众人齐声应道,眼神里满是期待。
“那咱们开始组装,第一步,装主轴轴承座。”李铮指着图纸上的位置,“老锤,你和满仓把轴承座抬到底座的指定位置,小虎,你用卡尺测量,确保轴承座的中心和底座的中心线对齐,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
王铁锤和刘满仓弯腰钻进底座下,用粗木棍抬起轴承座(铸铁做的,重约30斤),慢慢往指定位置挪。孙小虎趴在地上,手里拿着卡尺,一边测量一边喊:“往左一点!再往左一点!还差2毫米……好了!对齐了!”
王铁锤和刘满仓慢慢放下轴承座,孙小虎立刻用铁钉把轴承座固定在铁板上,每敲一颗钉子,都要用卡尺再量一遍,确保没有移位。“轴承座装好了!”孙小虎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灰,“接下来装主轴!”
主轴是整个机床的核心,长约30厘米,直径50毫米,表面经过磷化处理,泛着油亮的光泽。王铁锤和两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把主轴抬起来,对准轴承座的孔,慢慢往里放——主轴刚放进一半,就卡住了,怎么推都推不进去。
“咋回事?”王铁锤急得额头冒汗,生怕把主轴或轴承座弄坏。
李铮赶紧凑过去,用手电筒照了照轴承座的孔,发现里面有一点金属毛刺,挡住了主轴:“是轴承座的孔没打磨干净,有毛刺,得用砂纸磨掉。”他让孙小虎找了一根细长的砂纸卷,塞进轴承座的孔里,慢慢转动打磨,磨了大约10分钟,再试着重放主轴——这次很顺利,主轴轻轻一推就滑进了轴承座,转动起来没有卡顿。
“太好了!”众人都松了口气,王铁锤擦了擦汗,笑着说:“俺还以为装不上了,原来是小问题。”
“组装就是这样,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导致卡壳,所以每一步都要仔细。”李铮提醒道,“接下来装齿轮组,老锤,你和小虎把大齿轮抬过来,注意别碰坏齿面,这可是咱们打磨了好几天的。”
王铁锤和孙小虎抬着大齿轮(直径约20厘米,重约15斤),慢慢往主轴上套——齿轮的内孔正好能套进主轴,但套到一半时,又卡住了。“又是咋了?”孙小虎皱着眉头,用手转动齿轮,只能转半圈就不动了。
陈婉儿用卡尺测量了一下齿轮内孔和主轴的直径,发现齿轮内孔比主轴小了0.1毫米:“是齿轮内孔打磨得有点小了,差0.1毫米,套不进去,得用砂纸再磨一下内孔。”
王铁锤把齿轮取下来,放在铁砧上,孙小虎用砂纸卷塞进内孔,一边打磨一边用卡尺测量,磨一会儿就试一次,直到齿轮能轻松套进主轴,转动顺畅为止。“这次肯定能行!”孙小虎把齿轮重新套在主轴上,轻轻转动,齿轮带着主轴一起转,没有任何卡顿。
“好!齿轮组也装好了!”李铮兴奋地说,“接下来装进给机构,这个相对简单,小虎,你负责把进给手柄装在主轴的一端,用销钉固定好,确保转动手柄时,主轴能跟着转。”
孙小虎拿起进给手柄(用硬木做的,一端有个圆孔,正好能套进主轴),套在主轴上,再用一根细铁销钉穿过手柄和主轴的孔,固定好。他转动了一下手柄,主轴带着齿轮一起转动,转速均匀,没有晃动。“进给机构装好了!”
众人围在组装好的机床核心部件旁,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王铁锤伸手摸了摸转动的齿轮,眼神里满是自豪:“俺当了一辈子铁匠,从来没想过能造出这么精密的玩意儿,这比俺家的铁匠炉厉害多了!”
孙小虎则拿着一块小铁皮,放在机床的工作台上(临时用木板搭的),想象着用机床加工零件的场景:“以后咱们就能用它加工弹壳的卡槽、步枪的枪栓了,不用再手工锻打,一天能做好几十个零件!”
陈婉儿拿出记录本,快速写下组装进度:“机床核心部件(主轴、轴承座、齿轮组、进给机构)组装完成,主轴转速稳定(手动转动,约60转\/分),齿轮咬合顺畅,无卡顿现象,精度符合图纸要求。下一步:安装刀具架和工作台,调试加工精度。”
李铮看着转动的齿轮,心里踏实得像压了块石头——从兑换图纸到现在,经历了找钢材、解决精度问题、零件防锈,终于把核心部件组装好了,离完整的机床只有一步之遥。“大家辛苦了!”他对众人说,“今天先到这儿,明天咱们安装刀具架和工作台,争取后天就能进行第一次试加工,用机床做一个手榴弹的引信座,看看效果。”
可就在这时,孙小虎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李干事,你看,齿轮转动的时候,有点偏心,靠近轴承座的一边转得慢,另一边转得快,这会不会影响加工精度?”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李铮凑过去,仔细观察齿轮的转动——确实像孙小虎说的,齿轮转动时有点偏心,虽然不明显,但长期使用,肯定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是齿轮的内孔和主轴的配合有点松。”李铮检查了一下,发现齿轮内孔比主轴大了0.05毫米,虽然之前试的时候能转动,但高速转动时就会出现偏心。
“那咋办?拆下来重新打磨?”王铁锤问道,语气里带着担忧——拆下来再装,又得花不少时间。
陈婉儿想了想,说:“不用拆,咱们可以在齿轮和主轴之间加一层薄铜皮,铜皮有延展性,能填补间隙,还不会影响转动。咱们之前缴获的旧铜线上有薄铜皮,剥下来剪成长条,垫在里面就行。”
孙小虎立刻找来旧铜线,剥下薄铜皮,剪成和齿轮内孔一样宽的长条,小心翼翼地垫在齿轮和主轴之间,然后再转动手柄——这次齿轮转动得很平稳,没有偏心的情况了。“好了!不偏心了!”孙小虎兴奋地喊道。
众人再次欢呼起来,之前的小插曲不仅没影响士气,反而让大家更有信心——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傍晚时分,夕阳透过通风口,照在转动的齿轮上,泛着金色的光泽。李铮让孙小虎停止转动,用机油把所有转动部件都擦了一遍,防止生锈。他看着组装好的核心部件,心里充满了希望:“明天咱们安装刀具架和工作台,这个工作台得做得稳一点,不然加工零件的时候会晃动。小虎,你负责做工作台,用最硬的榆木,厚度至少5厘米,确保稳固。”
“放心吧李干事!”孙小虎拍着胸脯,“俺今晚就做,保证明天一早就能装上!”
王铁锤则在检查齿轮的咬合情况,用手轻轻拨动齿轮,听着“轻微”的咬合声,脸上满是笑容:“这齿轮咬合得比俺想象中好,以后加工零件肯定没问题!”
刘满仓站在旁边,看着热闹的众人,心里也很激动——他虽然不懂机床,但知道这玩意儿能造更多的武器,能帮前线的兄弟多杀鬼子,守卫起来也更有干劲了。“李干事,你们放心组装,守卫的事交给俺,保证不会让鬼子靠近煤窑一步!”
煤窑里的气氛热烈而温暖,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完成的机床努力着。窗外的夜色渐浓,远处的山林里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但没人在意——他们知道,只要这台机床能转起来,就能为抗战注入新的力量,就能让胜利的日子离得更近一点。李铮看着眼前的一切,默默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尽快让机床投入使用,造出更多的武器,让鬼子尝尝八路军自己造的“硬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