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前后,几场寒流袭来,桃源村真正进入了寒冬。屋檐下挂起了晶莹的冰棱,田野覆盖着皑皑白雪,远山如黛,近水凝冰,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村民们大多猫在温暖的屋里,享受着一年中难得的清闲。
然而,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却依然暖意融融,讨论声不绝。冬闲,正是谋划未来的好时机。
林晚将陈铭老师留下的实践报告、王博士的流域治理初步构想,以及陆子川带来的市场反馈信息,仔仔细细地研读了好几遍。她伏在案头,用铅笔在粗糙的草纸上写写画画,试图勾勒出桃源村未来三年的发展路径图。
“晚丫头,又在琢磨啥呢?”福伯推门进来,带来一股寒气,手里提着一壶刚沏好的热茶。
“福伯,您来得正好。”林晚连忙起身,接过茶壶,给福伯倒了一杯热茶暖手,“我正想找您商量。您看,”她指着草纸上几个粗线条的方框和箭头,“这是咱们药材种植核心区,这是新作坊和未来的加工厂,这是规划的生态康养试点区,这边是桃源溪流域……”
福伯凑近看了看,虽然看不太懂那些符号,但能感受到林晚的用心。“嗯,你画的这是个大局啊。”
“对,”林晚点点头,眼神发亮,“我们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干。得有个整体的规划。我想着,咱们可以把这个规划叫做‘桃源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计划’。”
她详细解释道:“核心是咱们的药材产业,这是根基。围绕这个根基,向上游延伸,就是联合治水、生态保护,保证咱们药材生长的好环境,这是‘绿水青山’。向下游延伸,就是深加工、打造品牌、发展康养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这个想法好!”福伯拍案叫绝,“有根有叶,有里有面!晚丫头,你这眼光,是越来越长远了!”
“光有想法还不够,”林晚很清醒,“需要一步步落实。眼下最实际的,就是开春后的两件事:一是把试点民宿做起来,摸索经验;二是推动成立‘桃源溪生态保护协会’,把联合治水的事情提上日程。”
正说着,巧婶和大山叔也裹着寒气进来了。巧婶手里还拿着一叠新设计的“桃源手作”产品包装效果图。
“晚晚,福伯,你们看看,这是陆子川找人新设计的包装,说是更符合城里人的审美了。”巧婶把效果图摊在桌上。
图纸上的包装果然精致了许多,素雅的底色配上写意的草药图案,既保留了乡土气息,又显得简约时尚。包装背面还增加了详细的产品说明和用法,甚至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扫描后可以看到合作社的介绍和药材的种植故事。
“这个好!有这二维码,咱们的药材从哪儿来的,怎么种的,一目了然,让人放心!”大山叔赞叹道。
“是啊,”林晚也很满意,“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咱们不仅要东西好,还要会讲故事,让消费者信任咱们,记住咱们‘桃源’这个牌子。”
四人围坐在炭盆边,喝着热茶,看着图纸,讨论着来年的计划,气氛热烈而充满希望。窗外是冰天雪地,屋内却春意盎然。
这个冬天,林晚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始系统学习从省城带回来的那些现代农学和药学的书籍。她知道自己底子薄,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懂,就一点点查,一点点问(有时会打电话请教陈铭或沈墨)。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拼命吸收着新的知识,努力将传统的经验与现代的科学结合起来。
墨兰看着女儿挑灯夜读的身影,既心疼又欣慰。她不再只是默默支持,有时也会拿起古籍,与女儿探讨某个草药古方与现代药理研究的异同。母女俩的交流,常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冬日的夜晚漫长而宁静。雪落无声,覆盖了田野,也仿佛覆盖了所有的喧嚣和烦恼。但在这片洁白之下,希望的种子正在悄然孕育。合作社的账本上,数字在增长;村民的心里,盼头在滋长;林晚的脑海中,蓝图在清晰。
当春风再次吹过山岗,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之时,积蓄了整个冬天的力量,必将喷薄而出,推动着桃源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