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过后,天气一日热过一日。蝉鸣声从清晨便开始聒噪,到了午后更是连成一片,搅得人昏昏欲睡。合作社院子里的老槐树枝叶蓊郁,投下大片浓荫,成了天然的避暑胜地。
药田里,药材进入了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林下参淡绿色的小花已经谢了,结出了细小的果实;黄精和玉竹的花期也近尾声,植株将养分全力输送给地下的根茎。田间管理更加精细,除草、培土、预防病虫害,社员们顶着烈日劳作,汗水浸透了衣衫。
这天下午,林晚从闷热的办公室出来,到老槐树下透口气。巧婶和几个妇女正坐在树荫下缝制新的药枕,看到林晚,连忙招呼她坐下。
“晚晚,快歇会儿,这天真够热的。”巧婶递过一把蒲扇,“你看看这新做的菊花枕芯,用的是咱们后山新采的野菊花,闻着就清心明目。”
林晚接过扇子,感受着蒲扇带来的微弱凉风,又凑近闻了闻菊花枕芯,一股清冽的香气沁人心脾。“真香。巧婶,最近民宿那边客人反馈怎么样?”
“正要跟你说这个呢。”巧婶放下手中的针线,“客人普遍反映不错,尤其是药膳和药浴,都说体验很特别。就是……”她顿了顿,“有几个客人提出,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体验,比如跟着我们去认认草药,或者学做简单的药茶。”
这时,水生拿着几份文件匆匆走来:“林晚姐,这是清溪村上周交货的验收单,您签个字。另外,陆先生从省城打电话来,说那家电商平台对我们的样品很满意,但要求我们提供更详细的产品溯源信息。”
林晚接过文件,一边签字一边思索。客人的新需求和电商平台的要求,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需要更系统、更透明地展示桃源村草药的种植和文化内涵。
“晚丫头,”福伯也摇着蒲扇走过来,“河道治理工程下周要全面开工了,施工队要求我们协调好材料堆放和村民出行的问题。”
树荫下,微风穿过枝叶,带来一丝凉意,但林晚的思绪却飞速运转着。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新挑战,如同这夏日的树木,在蓬勃生长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修剪和引导。
“巧婶,客人的需求提得很好。”林晚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在现有的体验项目基础上,开发一个‘草药探秘’的半日游项目,由您或者大山叔带队,沿着后山的小路,边逛边讲解常见的草药。”
她又转向水生:“溯源信息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联合社的种植记录、采收加工过程拍成系列小视频,配上说明,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产品。”
“至于河道施工,”林晚对福伯说,“我们提前做好公示和引导,关键路段设置明显的指示牌。还可以组织村民代表成立一个临时协调小组,及时反馈问题。”
听着林晚条理清晰的安排,众人都松了口气。夏日的烦躁仿佛也被这清晰的思路驱散了不少。
“还是晚丫头脑子活络。”巧婶笑着重新拿起针线,“这么安排,客人们肯定更满意了。”
夕阳西下,暑热稍退。林晚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桃源溪边嬉水,欢声笑语随着晚风飘来。施工区域的警示牌已经立起,但贴心的指示牌也指明了临时通道。
挑战依然存在,但解决问题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夏木阴阴,看似杂乱,实则自有其生长的秩序。只要找准方向,细心打理,这片绿荫终将蔚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