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
青峰市的空气里弥漫着煤尘和紧张的气息。调研第一天,陈临海就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在参观转型工业园区时,青峰市常务副市长马天成全程陪同,笑容可掬,但每当宋敬坤问及具体数据,他的回答总是模棱两可。陈临海注意到,马天成与当地企业代表交换眼神的频率高得反常。
\"陈秘书,听说您之前在基层就很出色。\"午宴时,马天成特意坐在陈临海身边,亲自为他斟酒,\"年轻人有前途,要懂得把握机会啊。\"说着,将一个厚厚的信封不着痕迹地推过来。
陈临海不动声色地将信封推回:\"马市长,我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他的声音不大,但足够让邻桌的人听清。
马天成的脸色瞬间难看,但很快又堆起笑容:\"陈秘书真是清廉。\"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
当晚,陈临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房间。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稍作歇息后,便立刻拿出笔记本,将白天在青峰市工业园区参观时所观察到的种种不对劲之处一一记录下来。
首先,他注意到工业园区的参观路线似乎是经过特意安排的,每到一个企业,都是直奔主题,只展示最好的一面,对于一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区域则有意避开。而且,那几家企业的员工表现也很不自然,过于刻意地展示他们的工作流程和产品,给人一种做戏的感觉。
此外,还有那个马天成递给他的信封,里面装着厚厚的一沓现金,被他当场拒绝了。这让陈临海对马天成的动机产生了怀疑,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思考片刻后,陈临海决定拨通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打给他在京大学的同学的,这位同学如今在国家安监总局工作,或许能够帮他查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电话拨通后,陈临海直截了当地说道:“老同学,我是临海啊。有个事情想麻烦你一下,你帮我查一下青峰市富隆煤矿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电话那头的回答让他心惊:\"富隆煤矿?上周就有举报信提到他们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正在核查中。你怎么问这个?\"
挂断电话,陈临海陷入沉思。这时,手机响起,是青峰市安监局副局长周明——那个他暗中接触的正直官员。
\"陈秘书,出事了!富隆煤矿井下透水,矿方在瞒报!\"周明的声音因恐惧而发抖,\"他们要把事情压下去!\"
陈临海立即看表:晚上九点十七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具体位置?井下人数?透水量?\"
\"具体人数不明,至少三十人。透水量很大,矿方自己的救援队根本应付不了!他们怕事情暴露,不让报警!\"
\"你立即去现场,随时保持联系。注意安全。\"陈临海挂断电话,深吸一口气,敲响了宋敬坤的房门。
听完汇报,宋敬坤面色凝重:\"你确定消息可靠?\"
\"周明副局长冒着风险报的信。而且,\"陈临海递上手机,\"这是我同学刚发来的信息,安监总局已经收到富隆煤矿安全隐患的举报信。\"
宋敬坤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你负责协调,我亲自去现场!\"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陈临海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他首先直接联系青峰市委书记和市长,语气严厉地转达宋敬坤的命令;接着协调省安监局、应急管理厅连夜派出专家和救援队伍;同时组织酒店会议室作为临时指挥部,确保通讯畅通。
\"陈秘书,这样直接越过市里会不会......\"一位当地官员试图劝阻。
\"现在每一分钟都关系到矿工的生命。\"陈临海打断他,\"如果市里的指挥系统不能有效运转,省里必须直接介入。\"他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当救援队伍在夜色中向矿区进发时,陈临海跟随宋敬坤的车队也驶向事故现场。山路崎岖,车灯在黑暗中划出惨白的光柱。
\"省长,这是富隆煤矿的股权结构图。\"车上,陈临海递上一份刚整理好的资料,\"最大股东是志宏集团。\"
\"赵志宏?\"宋敬坤挑眉。
\"是的,赵秘书的弟弟是实际控制人。\"
宋敬坤沉默片刻:\"这件事,你怎么看?\"
\"当务之急是救人。\"陈临海谨慎地回答,\"但背后的问题,必须查清。\"
到达现场时,情况比想象的更糟。矿方仍在阻挠救援,声称只是小型渗水。马天成带着几个当地干部试图劝说宋敬坤回市区休息。
\"宋省长,这里交给我们就好......\"
\"让开!\"陈临海上前一步,护在宋敬坤身前,\"现在这里由省应急指挥部接管!\"他的声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年轻的面庞在车灯映照下坚毅如铁。
救援工作终于得以全面展开,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陈临海更是彻夜未眠,他不断地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救援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他还及时向宋敬坤汇报进展情况,让宋敬坤对整个救援过程了如指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凌晨四点的时候,第一批获救的矿工被成功地抬出了井口。陈临海站在宋敬坤的身后,默默地看着那些死里逃生的矿工们。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惊恐,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救援人员的感激。
陈临海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重量。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协调都可能影响到这些矿工的生死。这份责任,让他感到既沉重又自豪。
就在这时,宋敬坤突然转过头来,看着忙碌的救援现场,开口说道:“临海,你知道我为什么选你做我的秘书吗?”
陈立海沉默等待。
\"不是因为你会写材料,而是因为,\"宋敬坤转身看着他,\"在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你不会退缩。\"
天边泛起鱼肚白,救援仍在继续。陈临海站在山坡上,望着脚下灯火通明的救援现场。这是他省府生涯的第一场硬仗,但绝不会是最后一场。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露出轮廓,如同潜藏在暗处的对手,等待着下一次交锋。
为了庆祝伟大的祖国生日。为了感谢广大书友对本书的支持与热评,作者朱氏春秋特别加更一章,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大家双节,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记录一下,这个月直到九月三十号共计字,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