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兴资本徐总的电话会议,气氛凝重。张大山详细阐述了与陈博士合作的战略意义,以及“紫丹参”欧盟标准认证将带来的巨大市场价值和对公司品牌的提升。
“徐总,”张大山语气诚恳而坚定,“我知道这笔投入对公司当期业绩的压力。但这是一次战略性的投资,是为了从根本上建立我们的护城河。如果我们现在退缩,满足于在低端市场和对手打价格战,公司的发展天花板将非常低,甚至可能被拖垮。只有向上突破,才能打开新的局面。”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徐总的声音传来,带着审慎:“大山,我理解你的雄心。但资本市场是现实的。对赌协议的第一年目标如果完不成,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后续融资和公司估值。这笔研发投入,风险太高了。”
“风险确实存在。”张大山没有回避,“但我们可以想办法降低风险。我建议,将研发投入分阶段进行,与里程碑挂钩。第一阶段,先完成最核心的毒理和稳定性研究,投入相对可控,一旦取得关键数据,就能显着提升产品价值和谈判地位。同时,我们会全力开源节流,王总正在积极开拓新的渠道,周总也在狠抓成本控制。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确保业绩不出现大幅下滑。”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徐总,投资大山药业,您看中的不应该是短期的财务报表,而是我们这支团队的执行力、对品质的坚持和这份难得的与国际顶尖专家合作的机会。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张大山的话,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更有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案。电话那头再次陷入沉默,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权衡。
最终,徐总叹了口气,说道:“大山,你说服我了。华兴可以支持这个项目,但有几个条件:第一,研发预算必须严格控制,分阶段拨款,每个阶段必须达到预设目标;第二,公司必须制定详细的业绩保障方案,确保基本盘稳定;第三,我需要派专人参与项目监管。如果出现重大偏差,华兴有权暂停投入。”
“没问题!谢谢徐总的支持!”张大山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有了资方的支持,最艰难的一关算是过去了。
说服了内部,外部的压力却更加凶猛。“华东药业”的价格战近乎疯狂,在一些区域市场,其产品售价甚至低于大山药业的成本价,明显是亏本倾销,意图以资本实力拖垮对手。
面对这种不正当竞争,张大山顶住了内部要求跟进降价的压力。他深知,一旦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将永无宁日,最终损害的是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
他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
1. 坚守品质,强调价值: 所有营销材料重点突出“紫丹参”的高含量、可追溯性以及正在进行的欧盟标准研究,将自身定位为“优质优价”的高端品牌,与对手的“低价低质”划清界限。
2. 聚焦核心客户: 将资源集中在注重品质、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医院、高端连锁药店和忠诚度高的经销商身上,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服务和学术支持。
3. 开拓新渠道: 王斌团队加速推进与线上高端健康平台的合作,并尝试开拓礼品市场和定制化服务,避开正面冲突。
4. 舆论反击: 通过行业媒体和自媒体,发布关于“低价竞争对中药行业长远发展的危害”等主题文章,引导行业理性思考,间接打击对手的野蛮行为。
策略虽然正确,但执行过程异常艰难。市场份额受到冲击,营收增长放缓,公司上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周明带领生产团队,通过优化流程、技术革新,硬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综合成本降低了5%,为市场策略提供了宝贵的缓冲空间。
李秀云则全身心投入到与陈博士的联合研究中,经常熬夜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她的专业和投入,赢得了陈博士的高度认可,研究进展比预期顺利。
这是一个艰难的冬天。大山药业如同逆水行舟,每前进一步都倍感吃力。但公司上下在张大山的带领下,目标明确,众志成城。他们坚信,只要熬过这个寒冬,就能迎来春暖花开。
破釜沉舟,方能绝处逢生。张大山和他的团队,正在用行动诠释这一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