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造成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一下子见了底。工人的工资要发,重建的材料要买,客户的赔偿款要付,银行的贷款利息也一天天往上滚。张大山急得嘴角起泡,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华东药业”那边闻着味儿就来了。他们趁机在市场上散布谣言,说大山药业遭遇重大损失,资金链断裂,马上就要倒闭了。几个原本合作还算稳定的经销商开始动摇,打电话来旁敲侧击,甚至有人提出要提前结算货款。
王斌急得团团转,一天跑三趟银行,磨破了嘴皮子,可没有抵押物,想再贷点款周转比登天还难。
公司里人心惶惶,连跟着张大山多年的李铁柱都有些沉不住气了,私下里找到张大山,瓮声瓮气地问:“大山,这回……能挺过去不?”
张大山看着李铁柱担忧的眼神,心里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垮,他要是垮了,这公司就真完了。他用力拍了拍李铁柱的肩膀,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铁柱,放心!天塌不下来!咱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坎儿,迈得过去!”
话虽这么说,可钱从哪里来?张大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烟一根接一根地抽,苦思冥想。把车卖了?杯水车薪。找亲戚朋友借?谁家也没那么多闲钱。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李秀云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决然。“大山,你看这个。”她把文件推到张大山面前。
张大山接过来一看,愣住了。这是一份房产抵押合同,抵押物是他们在省城买的那套准备给儿子将来上学用的房子。“秀云,你……”
“别说了。”李秀云打断他,语气平静,“公司是咱们的心血,也是承志将来的依靠。房子没了可以再买,公司垮了就什么都没了。我已经跟银行那边谈过了,评估价还可以,能解燃眉之急。”
张大山的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看着妻子清瘦却坚毅的脸,眼圈一下子就红了。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重重地握住了李秀云的手。
与此同时,梁致远也从省外赶了回来。他没多说什么,直接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又凭着老脸,找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周转了一笔钱。“张总,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但难关得一起过。”梁致远的话很简单,却让张大山心里热乎乎的。
王斌和周明见状,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家底。就连基地的一些老员工,听说公司有难处,也你三百我五百地凑了一笔钱,虽然不多,但那份心意让张大山差点掉下泪来。
绝境之中,团队的力量显现了出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凑齐了第一笔重建和应急的资金。
钱的问题暂时缓解了,但市场的信心必须靠自己挣回来。张大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召开一个公开的“灾后重建说明会”,邀请所有经销商、合作伙伴和媒体参加。
会上,张大山没有回避问题,坦诚地公布了公司的损失和面临的困难,但更重点展示了详细的灾后重建计划、技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地涌金莲”等新项目的巨大潜力。他没有卖惨,而是用数据和规划说话,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决心。
“各位朋友,”张大山站在台上,声音因疲惫而沙哑,眼神却异常明亮,“天灾我们躲不过,但人心垮不了!大山药业是靠着诚信和品质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只要我张大山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相信我们的朋友失望!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能站起来,而且会站得更稳!”
这番坦诚而有力的讲话,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尊重。不少经销商当场表示愿意共渡难关,甚至有人主动提出可以适当延长账期。
说明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平息。
回到公司,张大山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最难的时刻,总算挺过去了。他回头看了看身边这些不离不弃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激。
他知道,这场天灾,烧掉的是大棚和药材,淬炼出的,却是团队真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