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渠道的意外成功和省外市场的顺利开拓,让大山药业暂时摆脱了被“华东药业”围剿的困境,公司上下士气大振。然而,张大山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场更猛烈的风暴已悄然逼近。
这次,风暴的中心并非来自市场,而是源于政策层面。
一个周五的下午,张大山正在审阅新季度的生产计划,王斌几乎是冲进了他的办公室,脸色煞白,手里捏着一份刚收到的红头文件。
“张总!出大事了!”王斌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将文件递到张大山面前。
张大山接过文件,标题赫然映入眼帘——《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他心中一凛,迅速浏览内容。文件的核心要求极为严苛:全面推行中药材种植环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强制性全项检测,并对初加工场所的环境卫生、工艺流程提出近乎无菌化的标准要求。
文件的起草单位,是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而众所周知,该局的一位主要领导,与“华东药业”的董事长私交甚密。
“这……这标准也太高了!”周明闻讯赶来,看完文件后倒吸一口凉气,“光是农药残留全项检测,成本就得翻几番!还有那个初加工环境,真要按无菌车间标准改造,咱们现有的基地和加工厂几乎都得推倒重来!这投入太大了!”
李秀云也皱紧了眉头:“标准提高是趋势,但这么突然、这么严格,很多中小型种植户和加工厂根本无力承担,可能会被直接淘汰出局。”
张大山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比谁都清楚,这份看似公平、旨在提升行业质量的文件,其矛头很可能直指像大山药业这样,正在快速发展但资本实力尚不如“华东药业”雄厚的企业。“华东药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和早已布局的现代化基地,完全有能力承受这种升级成本,甚至可能借此机会,以“行业洗牌”之名,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这是一场阴谋,利用政策杠杆,进行降维打击。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张大山抬起头,眼神锐利,“这份文件还是征求意见稿,说明还有回旋的余地。”
他立刻做出部署:“秀云,你牵头,组织技术骨干,连夜研究这份文件,逐条分析其科学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可能不切实际、过于理想话的条款,准备专业、详实的修改意见。我们要用技术和数据说话!”
“周明,你马上核算一下,如果完全按照新规执行,我们的改造成本和运营成本会增加多少,做一个详细的财务影响分析报告。”
“王斌,你负责摸清行业内的反应,特别是中小种植户和同行的意见,争取联合一些有共同诉求的企业,形成合力。”
“我亲自去一趟省里,”张大山站起身,语气坚定,“找找老关系,探探口风,无论如何,也要为我们争取一个合理的缓冲期和更符合实际的标准!”
接下来的几天,大山药业高速运转起来。李秀云带领团队通宵达旦,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紫丹参”、“地涌金莲”的实际种植数据,撰写了一份有理有据、措辞严谨的意见反馈报告。周明拿出了触目惊心的成本测算。王斌也联系上了几家忧心忡忡的同业公司。
张大山则动用了这些年积累的所有人脉,四处奔走,陈述利害。他反复强调:提高质量是好事,但应循序渐进,给予企业必要的过渡期,避免“一刀切”导致整个产业链的震荡和大量优质中小企业的死亡。
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征求意见截止日前,大山药业联合数家企业提交的修改建议,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最终出台的正式文件,虽然在质量要求上依然严格,但删除了几个最不切实际的条款,并将全面执行的缓冲期从原计划的半年延长至了一年半。
这个消息传回公司,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未来的挑战依然艰巨,但至少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张大山看着疲惫但眼神明亮的团队成员,感慨道,“这次危机,让我们看清了谁是真朋友,也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团结、更坚韧了!”
经过这次政策风波的洗礼,张大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对市场的惊涛骇浪,更要时刻关注政策的走向,并具备影响政策、参与规则制定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又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