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注射液一上市,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凭借扎实的临床数据和确切的疗效,新药迅速得到了各大医院的认可,订单雪片般飞来,生产线开足马力也供不应求。大山药业的股价一路飙升,市值再创新高。
张大山和李秀云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各种颁奖典礼、行业论坛的邀请函堆满了办公桌。公司上下扬眉吐气,连门口保安的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可张大山的眉头,却越皱越紧。
丰收的季节,烦恼一点没少。
最先找上门的是各路“神仙”。省里市里的领导轮番视察,话里话外希望大山药业扩大投资,建设新园区,成为地方经济的“火车头”。几个银行行长天天约他吃饭,拼命推销低息贷款,说现在不扩张就是“错失良机”。更有甚者,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协会、基金会也来拉赞助,开口就是天文数字。
“张总,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一个自称是某“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的胖子,唾沫横飞地游说,“咱们联手搞个千亩产业园区,政策土地我帮您搞定,保证三年上市,五年成龙头!”
张大山耐着性子应付:“会长,饭要一口一口吃,我们先把现有产能稳住再说。”
好不容易送走这位“会长”,王斌又愁眉苦脸地进来了:“大山哥,麻烦大了!市面上已经出现‘地涌金莲’的仿制药了!虽然质量差得远,但价格只有咱们的三分之一,一些基层医院和药店开始进货了!”
张大山心里一沉。新药专利保护期还没过,仿制药就敢这么明目张胆?他让李秀云一查,果然,那些仿制药打的都是“擦边球”,成分标注含糊,生产工艺粗糙,但钻了法规的空子,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更让他窝火的是,之前被打击的“康健联盟”余孽未清,改头换面成了“百姓药业”,专攻低端市场,利用山寨药和低价策略,疯狂蚕食大山药业的基层份额。
“妈的,真是癞蛤蟆跳脚背,不咬人恶心人!”王斌气得直骂。
屋漏偏逢连夜雨。张承志从马来西亚发来视频,小伙子晒得黝黑,却一脸兴奋:“爸!咱们的‘金线莲’丰收了!品质超出预期,新加坡和香港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
这是好消息,可张承志接下来话锋一转:“不过,当地几家眼红的种植园联合起来,压价收购我们的原材料,还散布谣言说我们的药园用了违禁肥料。哈菲兹博士正在周旋,但压力不小。”
张大山听着,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国内仿制药围剿,海外同行挤压,这丰收的果实,还没尝到甜头,就先引来了一群饿狼。
晚上,他推掉所有应酬,独自在办公室待到深夜。看着窗外城市的霓虹,他想起靠山屯的夜晚,那时候虽然穷,但心里踏实。现在公司做大了,钱赚多了,可这日子,怎么过得如履薄冰?
他拿起电话,打给李秀云:“秀云,仿制药的事,你怎么看?”
李秀云的声音很冷静:“大山,仿制药的出现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光靠堵,得靠疏。我建议,我们尽快启动‘地涌金莲’口服剂型的研发,和注射液形成产品梯队,同时布局海外专利,建立更立体的防护网。”
张大山点点头,又打给王斌:“老王,别光盯着高端医院了。基层市场不能丢!你组织人手,搞个‘乡村健康行’活动,派专家下去义诊,用疗效说话,把咱们的品牌口碑树起来!”
最后,他联系张承志:“承志,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不容易,该硬气的时候别软!让哈菲兹博士联系当地正规媒体,把咱们的GAp认证和产品质量晒出去!价格上,一分钱不能降,咱们卖的是品质!”
放下电话,张大山长出一口气。问题很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知道,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像庄稼到了丰收季,既要抢收,更要防着鸟雀和风雨。
这丰收的烦恼,是成长的代价,也是走向更强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