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看向萧何,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萧丞史所拟细则,思虑周详,臣以为可先依此试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于人员管理,臣补充两点:其一,重‘操守’,所有入职钱庄之吏员,需经过严格背景核查,并需有可靠之人作保,签署‘连坐’保证书,确保其品行端正,身家清白。其二,严‘奖惩’,除固定俸禄外,可设立‘年终考绩’,根据差错率、效率、服务态度等评定等次,优者赏,劣者罚甚至汰换,以激励尽心履职。”
李斯和冯劫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接着,顾念一转向律法层面:“至于律法保障,臣近日研读《秦律》,发现现行律法中,对于伪造公文、印信已有严惩,此可适用于打击伪造‘飞钱’之行为。然,‘飞钱’本质乃是一种信用凭证,涉及异地汇兑,可能产生新的纠纷,比如:兑付延迟之责任、凭证遗失之处理、非持票人冒兑之风险防范等。”
她顿了顿,看到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李斯也露出了倾听的神色,便鼓起勇气继续道:“臣建议,可由丞相府、御史台牵头,针对‘大秦钱庄’及‘飞钱’业务,制定一部专门的《钱庄管理令》或补充律条,对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先规定清楚各方权责与处罚措施,公示天下。使百姓存兑安心,官吏操作有据,歹徒不敢轻犯。如此,方能从根源上维护钱庄信用,确保其长久稳定运行。”
【说白了就是要有专门的金融法规嘛!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至少要把框架搭起来。】她内心补充道。
殿内安静了片刻。李斯率先开口:“顾少府所虑,确有道理。专门立法,可免日后纷争,亦显朝廷对此新政之重视。臣会后即组织人手,参照现有律法,草拟相关补充条款。”
冯劫也道:“御史台将协同审议,确保监察之职覆盖钱庄业务全流程。”
嬴政看着下方虽然年轻,但已能跳出技术细节,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思考问题的顾念一,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他深知,将钱庄事务完全纳入律法轨道,正是使其摆脱“权宜之计”,成为国家长久制度的关键一步。
“准。”嬴政沉声道,“李斯、冯劫,此事由你二人负责。萧何,你既熟悉细则,参与草拟。”
“臣等遵旨!”李斯、冯劫、萧何齐声应道。
“至于钱庄总号开业吉日,”嬴政最后拍板,“由奉常择定后报于朕。一应筹备,需在吉日前全部就绪。”
“诺!”
会议至此,主要议题已商讨完毕。众臣行礼告退。顾念一也随着众人退出殿外,心情有些激荡。她知道,大秦的第一个“中央银行”兼“国有商业银行”马上就要正式运行了,这无疑是改变历史的重要一步。而自己,不仅提出了构想,还参与了核心的立法建议,这种参与感让她对“改变大秦”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走出殿门,萧何快走几步赶上她,低声道:“先生方才所言,切中要害,何受益匪浅。”
顾念一摆摆手,笑道:“萧先生谬赞了,具体细则还得靠你。走吧,咱们边走边聊,关于那个‘兑付延迟’的责任认定,我还有点具体想法……”
夕阳的余晖洒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帝国的又一项新政,在严谨的筹备与规划中,即将揭开序幕。
奉常择定的黄道吉日就在八日后,时间可谓紧促。钱庄馆舍、内部流程、人员律法皆已初步齐备,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如何让这新生事物被接纳、使用,真正“活”起来。顾念一深知,再好的政策,若没有民众基础,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撬动这第一步的杠杆,她早已想好——便是那些家底丰厚、往来频繁的大商户。
这些商户嗅觉敏锐,若能说服他们率先使用“飞钱”,不仅能为钱庄带来宝贵的初始资金和信誉背书,其示范效应更能迅速辐射至整个商贾阶层乃至民间。
然而,与这些精明的古代富豪打交道,并非顾念一所擅长。她熟悉的现代商业谈判技巧,放在秦代这般注重宗法、人情、面子的环境里,未必完全适用。她需要一个帮手,一个深谙世故人情、善于交际、又能让她信任的人。
自然而然地,她想起了刘邦。
【邦子这家伙,搞人际关系是一把好手,让他去跟那些大商户周旋,再合适不过了。】顾念一内心盘算着,【而且他如今在行人司,本身职责就包含与胡商、各地商贾接洽,名正言顺。】
这日,处理完少府丞的日常公务,又去道路督造司与蒙恬派来的副将确认了下一阶段水泥路的规划后,顾念一便乘车前往刘邦的府邸。嬴政赏赐的宅子位于咸阳中城,虽不算顶级豪奢,但也宽敞体面,足以显示其主人已非昔日沛县亭长。
通报之后,顾念一被引入前厅。让她略感意外的是,吕雉竟也在座。她正端坐在一侧的席位上,手中捧着一卷帛书,似乎在与刘邦说着什么,神色平静,语气却带着一种公式化的疏淡。刘邦则坐在主位,脸上挂着惯常的、略显随和的笑容,只是那笑容底下,似乎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与距离感。
见顾念一进来,两人皆起身相迎。
“顾先生(大人)。”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刘邦的语气带着恭敬与熟稔,吕雉则一如既往的端庄守礼。
“刘兄,吕姐姐,都在啊。”顾念一笑眯眯地打招呼,目光在两人之间不着痕迹地扫过。她能感觉到这夫妻二人之间的氛围有些微妙,不像寻常夫妻那般亲密自然,倒更像是……合作共事的同僚?【奇怪,历史上不是说吕雉早期对刘邦挺不错的吗?还是因为我这只蝴蝶翅膀扇动了什么?】她心里嘀咕,但这是人家私事,她也不便多问,只当是两人性格使然,或是刚在讨论什么严肃话题。